分享

读书与冒险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读姜广平先生文章《我们有没有真正的阅读》,我初次接触到读书冒险说。姜说,“书为山,读之当算作是一种冒险。一部大部头的书,望之生畏,读之前总有一番思想经历:读,还是不读?如果真要去读,怕真是一种冒险。”——这是“读之前的涉险”。读书冒险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读书时,常常面对世界顶尖级的大师。你无法回避大师的生存环境与他们的深沉,更多的时候,你则无法回避大师给你的心灵造成的重负与压抑。


 

       看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又一次接触到“冒险说”。朱先生在《“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一文中,把普通意义的批评分为四类:其一是批评学者自居“导师”的地位,他们对于各种艺术先抱有一种理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把它实现于创作,于是拿这个理想来期望旁人;其二是批评学者自居“法官”地位,这班人心中预存几条法律,然后以这些法律来衡量一切作品,和它们相符合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其三是批评学者自居“舌人”的地位,他们或以自然科学来研究作品,或成为注疏家和考据家,专以追溯来源、考订字句和解释意义为职务;其四是印象主义的批评,这类人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


 

       虽说印象派批评有自己的缺点,但朱先生依然倾向这一派。他写道,印象派的领袖是法朗士,他曾经说过:“依我看来,批评和哲学与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灵魂在杰作中冒险”,说得真是荡气回肠、振聋发聩。在我看来,姜先生说的第一个险其实并不为险,第二个险也并非走入作品时遇到的主险。这正如游黄山,去还是不去,下这个决定自然不能算冒险;而游的路上,也并非仅看到山的壮美与自己的渺小,而更多的是冒险中的沉醉。大师们给我们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我们徉游其间,流连忘返。当我们离开时,我们也会感叹他们人不可及的鬼斧神工,但心中是不是留下更多的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