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周记(2)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玥萱 浩宇 馨婷 晓琳 老聂


        继续录一些孩子对周记的回忆。这些文字不一定都很精美,但都是发自内心的话,放在这儿,希望对孩子有所激励。

        先是二班吴玥萱的一段:

        回顾一下周记。

        一开始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毫无头绪。可能习惯于小学的作文,我是会写那“恶心”的文章的人。

        后来我开始觉得有点感觉了,可惜还是不会。就这样保持在普通水平。

        我周围同学的文章越来越好,我决定要加油,捕捉身边的“美”。

        虽然并不是很好,但也开始进步了。

        写周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喜欢写周记。

        希望我的文章能继续进步!

        玥萱这丫头有个性有主见,也很认人。对于自己认可的人非常认真,于是周记也非常用心。正如她自己所说,开始时基础并不是很好,但看到别人在进步,自己也有了学好的强烈欲望。而这学期,她的文章得到多次表扬,正是她用心的结果。

        再看六班张浩宇同学的文字:

        周记,算上去也有300多天了。周记,到底有什么用呢?

        一开始写时,我认为是为了写作文的,为了字词积累的(小学思维),但现在的我才发现,更重要的是去捕捉美、创造美。

        每次翻开周记本不再是编的令人恶心的话而是美时,也是满满的回忆,让人心暖。当你失魂落魄时,看看它,就像回到以前一样,让你重新充满力量。

        这,才是周记真正的作用。

        浩宇人很灵活,文字多随意,所以这个学期也在尽力让文字“收拢”,好集中表达意思。此文倒数第二段让人欣慰:周记不再是令人恶心的假话,而是美!而这些可以让人重新充满力量。浩宇眼中周记的作用正是心灵的警醒与促进,让人不断前进。

        再看二班张馨婷的一篇:

        既然是最后一篇周记,那便概括、总结一下吧。初一上学期被打勾一共5篇,“已录”的只有两篇,好像并不是很好。初一下学期被打勾的一共12篇,“已录”有11篇。哇,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应该可以说步入正轨了。

        难道这个学期就如此过去了吗?当然不是,还要感叹一番,顺便思考一下人生。从周记来看,我从以前的“条理不清”“内容恶心”到现在的“好玩儿”“文章有进步”……其实我作文功底并不太好,还恰好当了语文课代表,于是就有种压力山大的感觉。上学期很少被表扬,也有点急了吧。但在老聂的带领下,自己确实进步了不少,也是很感谢那个厚脸皮的老男人。

        再看看其他科目如历史。说实话最不喜欢的就是那又臭又长的历史了。因为我认为历史不好记,一大串人物还都有关系。在老聂的《世说》课上,我慢慢开始对历史有兴趣了,也不会一到历史课就打瞌睡了。也是很感谢文思敏老师和那个总是语重心长教育我们的老男人呢。

        这学期我在不断进步。但有时也会退步,希望下个学期一直前进!

        馨婷文章进步明显,有目共睹。上学期她几乎是文不从字不顺,但这丫头肯学上进心强,每次的文章都力争有所变化,于是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这里也要感谢这丫头作为语文科代表所付出的辛苦!希望这丫头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最后看六班魏晓琳同学的一篇:

        回到家,第一个写的作业就是周记。说是作业吧,其实,这两个学期以来,慢慢的周记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这对我来说,这不再是一项作业,我们用它来记录生活,记录美好的一刻。

        生活中,总有些形形色色的人在我们身边。

        比如说,一楼食堂的面包店,我每次去买东西,都有那个奇怪的叔叔在。我们又不是在土耳其,他卖的也不是冰激凌,可是他每次给我蕃茄酱的时候,都会像视频里的小帅哥摆弄一下。我笑了。可有些同学不领会他,冲他很不高兴地骂了一句。我在现场啊,我看着他流露出尴尬的笑意,不免有点心疼他。

        除了他,其它窗口的人也很热情,经过时,朝我和韵瑾喊:“两位美女,要吃什么?”我们朝那边望去,是个小哥,不免有点害羞,快步往前走去。

        有一次,在饭堂遇到曼娟,和她一起吃饭。我们一起去买饮料。回来以后,发现桌上的东西不见了。在另一张桌子旁,有一个戴着珍珠耳环的阿姨在擦桌子。问了一下,是她把桌上的面给扔掉了。她一直在笑,没说什么,又走向另一张桌子。我想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她没有给曼娟道歉是因为怕我们过意不去,不好意思。因为如果我是曼娟,她如果向我道歉,那我会很不好意思的。她都辛苦一天了,她只是失误了。

        我们的生活里,正是有这样的许多事,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正是有了许多意外,每天才过得更精彩。

        老聂,我希望你的生活更精彩。我并不清楚你是否可以教我们到初三,如果不可以,没关系,我们一样喜欢你,继续写周记。如果可以,我的理想是亲眼看到你更精彩的生活啊!

 

        晓琳虽在写“周记”,又是在写生活,写身边许多让人难忘感动的生活,而正是这样的生活让我们的周记充满重量。于是这样的周记不再是一项作业,而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由排斥到密不可分的变化让老师无限欣慰!

        学生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着这些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