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感,真的很重要么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聂传安


        两天前我在惠州传媒大厦给百余小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课后互动时,一位家长提问说: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很喜欢写;遇到不喜欢的,如老师布置的读后感之类,就写得非常痛苦。那位家长问我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对所有的写作内容都产生兴趣。

        对所有的写作内容都有兴趣?太难。你喜欢你身边所有的人么?你喜欢吃所有的食物么?你爱听所有的歌么?……

        当然我没这么问。我说:这个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老师。老师为什么要布置那么多读后感呢?甚至说,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读后感呢?

        经常会听到孩子吐槽:又要写读后感!只要布置阅读哪部书或哪篇文章就要写读后感,有时甚至一个晚上还止一篇!

        ——我写不出来呀!

        原因很简单——我没有“感”啊!

        没“感”怎么办?要交啊!

        于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无病呻吟的话、迎合老师、迎合时局的话便被迫而出。当类似的作业经常出现时,“被迫”就成了习以为常、自然而然。

        可以这么说,“感悟类”文章是学生造假的重灾区,简直就是假话集中营。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就是学生后面的老师——据说不少家长也跃跃欲试想加入这一行列。

        ——老师不嫌学生苦,父母要知女儿苦,你们就不要再在子女的痛苦心口插一刀了!

        我从来不布置读后感。不仅如此,看完哪部电影或电视或纪录片后也从来不布置观后感,春游、秋游(如果有的话)、户外活动、军训、德育基地后也从来不写乱七八糟的啥后感。

        因为我知道,“读后感”(还有其它乱七八糟的“感”)应该是有“感”而发,应该是“真情实感”。

        而任何“感”的形成都需要时间。

        时间!时间!时间!

        刚布置了读文章就要一定写出“感”,就像刚吃了饭就要一定指明刚吃下的饭饭长在身体的哪个地方一样。

        我说不出来也不知道吃了一餐饭对我身体成长的具体作用——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吃了一年的饭,我变得更高了更重了更成熟了!

        我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读了几页书对我心智成长的具体作用——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读了一年的书,我变得更广博更聪慧更睿智了!

        每餐后都问我“吃”后的所得,只会让美食于我而变得索然无味。

        每读后都问我“读”后的所感,只会让美文于我而变得丑陋不堪。

        任何过于功利的附着都会让行为本身的优美失色。

        大量的读后感会让读书的乐趣荡然无存,甚至会让人恨“感”及“书”。

        所以,请不要再通过大量的读后感来扼杀孩子读书的乐趣!

        不布置读后感,不是说孩子们就不爱写读后感。

        当孩子爱上读书,与书长时间交流,自然会有与书中人物或作者交流的想法;当这种想法多了,多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想表达出来,自然就会主动地写出来。

        这就是读后感,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文字。

        这才是文章的真谛。

        这个过程就是喜结良缘、珠胎暗结、瓜熟蒂落的过程。

        这个公众号里也有不少“读后感”。那些文章从来不是老师的指令。

        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就能看到“瓜熟”。不急不急!每朵花的花期不同,成熟期不同。我们或许这一辈子也没看到某个“瓜”,那更好,也许他本身就不是一个“瓜”,而成长为一棵“树”!

        于是,我们就看到老师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马上就要写出读后感的荒谬——

        那简直就是要求昨晚刚入洞房的新娘今早就要生个娃啊!

        ——臣妾做不到啊!

        有本事你去生!并且还天天生!甚至还一天生两个!

        想想当年自己当学生时喜欢这样的作业喜欢这样的老师么?

        自己都不愿做或做不来的事,为何去逼学生去做?

        放学生一马,让学生不带任务自由自在地读书吧!

        那,才是真正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