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过的是透明生活吗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张鼎鑫  聂传安


        我曾经对学生说:“我可不会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来监控你们!”孩子们都很开心,认为我还算开明。其实哪里知道我是想眼不见心不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某天同学们进班,发现教室右上角赫然一个如睁着两个黑洞般的眼睛的摄像头时,群情激愤。我也表示无奈,说这是学校要成为中考考场的标配。

        孩子们于是知道,如果需要的话,从此他们在教室里的一举一动在高清摄像头默默地关注下下会完美回放。

        这,或许就是3班张鼎鑫同学文中所说的“透明生活”。

         学校,真是无比地透明。(想想,也是)

        课间,回到教室,坐下。环顾四周,与往日大有不同。曾经整天“打家劫舍”的“土匪”,不见了踪迹。前后桌的两个壮汉,也不再大喊大叫地掰手腕了。甚至连平时带给大家最多欢乐的林泽华,也不讨论某某吃屎了……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风平浪静。而这,都要归功于一个个监视器,班上一个个“摄像头”,以及那神出鬼没的“上级”。(从描述内容所看,此文应写于学校为中考统一安装监控之前。于是班上一个个所谓的“摄像头”明显另有所指)

        出了校园,托管中心,也是无比透明。(转移阵地)

        楼梯旁、大门外,总是有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生活老师。她用她的眼睛识别着街上走的每一个人,并拿着手机,大拇指离快门键仅一厘米——随时准备记录。这使得放学后买一瓶饮料、买一袋零食解解渴、解解馋,都成了奢望。回到楼上,饭厅里、走廊边、天花板上,总挂着一个插着黑色电线的摄像头。这,使得聊天时发出一阵由衷的、爽朗的、自然的大笑成为了泡影,从而显得是秩序井然、风平浪静。(可怜的娃……原来午托生活老师那么负责任啊)

        回到家,也是十分的透明。(爹妈有点紧张了——这娃,不会乱说啥吧?)

        家长总是时不时地从门缝往里瞄上几眼。出去玩、聚会,都需详细地将时间、地点、人物这“记叙文三要素”上报,等待批准,才可出门。就连平时打开QQ与同学聊天,也得小心翼翼。在群里,与学习无关之事,不敢轻言。在空间,生活中的趣事,也不敢随意分享。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群内成员列表、你的好友列表中,有多少个“摄像头”。也许你不经意间在晚上十一点之后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第二天来到学校,被叫出走廊谈话的名单中可能就有你。有的同学为此甚至开发出了“摩尔斯电码2.0”,从而显得秩序井然、风平浪静……(鑫爹鑫妈稍微松了一口气:此段虽写“家”,但是泛指,非特指自己的家)

        透明到了什么程度呢?除了所思、除了所想,他们都知晓。(有些特工之嫌)

        这种生活,每天都上演着。“上学——放学——回家——学习——睡觉”,如钟摆一般,节奏不变,声音不变。而钟摆所发出的滴答声,也是如此的整齐、有序,而又如此瘆人,让人不寒而栗。(人如钟摆,整齐而机械)

        这种透明、这种秩序,带给了我们什么?教给了我们什么吗?真、善、美?而我所见,是师生之间各种掩饰的说辞;同学之间并非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帮助;孩子与家长之间看上去十分温暖、融洽的关系……真在何处?善在何处?美在何处?为何我所见,只有虚伪、压抑与灰暗?(这段……留给大家慢慢思考……)

        人的灵魂,都是向往着自由的。而这种秩序,是对灵魂的禁锢、摧残与打压。想必大家都听过“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吧?老妇人为何见自己的几位家人被老虎咬死,都要久居深山之中呢?因为深山中没有暴政。即使有肉体上的伤害,也没有精神上的禁锢。自由,肯定是有代价的。要实现自由,就必须得牺牲一部分的秩序。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牺牲一部分的秩序,以换取一部分的自由,这在我看来是值得的。因为,一部分秩序的牺牲,换来的不只是肉体上的自由,同时也换来了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的解放。正如那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个人的精神死了,那么这也意味着他真正地永远地与世长辞了。(鼎鑫同学的观点——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牺牲一部分的秩序,以换取一部分的自由,这在我看来是值得的——值得我们深思)

        透明的生活,秩序无比、规律无比的生活,并非有那么美好。(收束全文)

        我多次在班里夸过鼎鑫的文章,他的写作态度十分认真,每篇文章都是心血之作。他总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正如此文,面对当下越来越多的“摄像头”,他认为这会让人失去一部分自由;而人应该拥有这些自由,即使失去某些秩序。

        不得不说,如何控制“摄像头”的度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有这样的思想实在难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