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沾沾自喜”能用在老河兵身上吗?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聂传安


        做纪晓岚的《河中石兽》练习题,学生被一道选择题弄晕了。

        那道题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很多同学选D选项:“老河兵笑,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话讲学家主观臆断,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而最后发现正确答案是另一选项时,许多娃顿时大叫:“沾沾自喜不是贬义词吗?怎么能用在富有智慧的老河兵身上?!”

        是哦,贬义词用在好人身上,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在我看来,把“沾沾自喜”给这位老河兵,却是恰到好处。

(纪晓岚画像)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是先把故事转述一下。

        某地一寺近河,寺门塌于河中,门前二石兽一并沉河。十几年后,寺僧重修寺庙,于河中寻二石兽,没找到;以为顺流冲走,便划数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十余里,也未找到。

        一个在寺庙设馆教书的讲学家知道这事后笑道:“你们这些人智商还是不够啊!石兽也不是木片,怎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硬重,河沙松轻,石兽落到沙上,越沉越深罢了。你们顺流去找,也太傻了吧?”大家听后都觉得这话很对。

        一个老河兵听后又笑道:“凡河中的落石,都应当到上游去找。石头硬重,河沙松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众僧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讲学家说在原地找它们,不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

        寺僧,念经为主;讲学家,读书教书为主;老河兵,巡河、护河为主。

        他们面临同一问题:应该去哪里找坠水十余年石兽?

        寺僧原地没找到,下游没找到;讲学家说应该在原地深处的沙中找;而老河兵说应该去河的上游去找,并细说了原因。

        结果,寺僧错了,讲学家错了,老河兵对了。

        就像老师布置了一道考试题,你同桌寺僧怎么也做不出来,你的前桌讲学家笑说“这简单”,结果错了;而你这个老河兵说“你俩好笨”,然后洋洋洒洒写出答案,对果是对的。

        你说,你这个老兵发现自己不仅比会念阿弥陀佛的寺僧强,居然还比好像读过许多书的讲学家还强,会不会沾沾自喜?

        虽说嘴里可能不好意思说出来,但脸上呢?心里呢?

        我猜不仅会,可能还会得瑟,一脸欠打的表情吧?

        所以,平时并没多少机会证明自己的老河兵突然发现试卷只有自己会做的时候,沾沾自喜一下,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须的呀!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

        有人说:“沾沾自喜”不是贬义词吗?怎么能用在不是坏人的老河兵身上呢?

        其实很简单:即使是贬义词,依然有程度轻重不同,许多贬义词咱们好人用用也无妨。

        有的贬义词“贬”的程度很重,如愚蠢、毒辣、凶恶、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贪生怕死、遗臭万年等,多是涉及人性的丑陋、邪恶,而有的贬义词程度很轻,如冲动、书生气十足、各执一词、心高气傲、旁若无人等,多涉及人情绪上的些些负面,或性格上的小小不足。

        人生于世,最好不要沾上那些程度很重的贬义词。但如果一直褒义词如“神采奕奕”、“昂首挺胸”、“奋不顾身”、“闻鸡起舞”、“志在四方”、“壮志凌云”、“披荆斩棘”等等,也会累呀。

        于是偶尔贬义词一下,顿有百般趣味。如在疫情期间,你偶尔“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没事吧?偶尔在家“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再在镜子前“搔首弄姿”“自我陶醉”可以吧?偶尔在淘宝“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一掷千金”开心吧?偶尔在儿子面前“自吹自擂”在老公面前“强词夺理”,有成就感吧?不过这时老师来电,谈及孩子作业又没交,你可能会“唯唯连声”,放下电话后你“无精打采”“身心俱疲”;知道对付孩子太难,于是你又走到镜子前“顾影自怜”“唉声叹气”……

        看看,这么多贬义词都能用在不是坏人的你的身上,“沾沾自喜”为何就不能给那个老河兵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