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子俪 聂传安 放假几天闲着没事,吃睡玩乐之余,把手头几篇学生的文章整理、推出,了了心事。 看假期将尽,本想偷懒一下,忽见一学生家长在朋友圈提及我,我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 圈里正夸着老师“都这么努力”、“没有停歇的每一天”,老师突然就停歇了。 这脸打得可是“啪啪”作响。 不行,为了要那张老脸,某老师还要继续努力! ——现在终于明白:所有的夸赞都是不想让你好好地过。 抱怨完了,突然想起,手边还有林子俪同学的一篇短文。 身在他城读书的她前不久给我发来两篇文章,一篇怀人,一篇怀城。 我觉得,怀人之心更切,所以前天以《追寻活着的意义》为题发出。 今天且看看这个小丫头是如何怀念我们身边的这座小城的。 我不禁怀念了,我的那座小城,在海边,抱着江与湖,揽着丘陵的小城。(小城特色:江河湖海山皆有) 记忆里首先浮现着夜晚,似乎也是这样的夏末秋初。很静很静,呼吸里那么安稳,那么恬静的草木甜香。会有风吧,我会抱着栏杆,眯着眼,感受风带给夜晚的清凉。没有那么多明亮似人间银河的灯火,但有无尽的悠长惬意。(此段写出小城“恬静”之特色。相较于周边两座喧嚣的超大城市,惠州,已经算是很安静的了) 我也会想起下午,也许是放学时分。我会骑着单车,穿梭在那条我已走过上万遍的街道。我熟悉它的分分毫毫,转过它的边边角角。知道第二个深巷子旁边香气扑鼻的白色花树最是清芬,看过第一个转角惊艳一栋楼的杜鹃,数的出巷子里野狗们的家族趣事,也许还欠T字路口书店老板娘一元大钞。(那个巷子我觉得是惠州最香美的巷子,那拐角处的惊艳的杜鹃也常常让人驻叹赏。这段应该是曾经学校周边的记忆) 我会感受树影的斑斑驳驳,碎金淋在我洁白的衬衫上;我会单手扶把,和同学们吆喝着笑闹;会就着可乐吃一口章鱼小丸子,再回头担心妈妈不确定的身影。会载着同学溜过小道,歪歪扭扭的车痕,夹杂着稚嫩的怒骂嬉笑。(这是于人的记忆,真是快乐) 于是,就让那么一条窄窄的,歪歪扭扭的街道,装下了我的童年,我的幻想,我的喧闹,我的欢笑。(紧张的中学阶段能留下这么多东西,也是难得) 我会想起南湖旁练习跑步的时光,看着钓鱼的老头端坐如钟,听着广场舞大妈们风情的音乐,会一下跳下两级台阶,再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走走。我会看湖里摇摆的水草,总在水面上的几只水鸟,聚在阳光下的小鱼,划过的白鹭,迎面的风响……(南湖之水,会永远荡漾在一中学生心头) 也许,我不该怀念。新的城市,热闹喧嚣,而那是一座小城,一座不甚繁华的小城。怀念,是否意味着退缩?是否意味着没见识,意味着土气?(此段从情感上说是以退为进,为后文蓄势) 一定不是。(态度决绝) 我的人生是由无数片段组成的,而小城里的时光,给予我对美的最初认识,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它带给我宁静,沉默,温和又恬适的气息,渲染我人生的第一个片段。我是无法忘怀的,那抹深入心底的美的元素。(这是我们记忆的理由) 也许我还将经历更多,走过,流连过更丰富的城市。我所能做的,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色彩,而不是刻意去忘怀那些过往的,如此宝贵的回忆无限。(对未来可有无限向往,但对过去也有无限留恋。瞻前顾后,就是整个人生) 子俪文章还如以往一样的沉静深情。此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通过文字,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她写文章时心情的变化:开始时平静,然后慢慢激动,并沉醉于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情不能自已。 这是心情的渐入佳境,也是写文章的渐入佳境。 对,读文章时要“读得进去”,写文章时更要“写得进去”。 所谓的“写得进去”,就是写文章时自己仿佛置身于文章所设置的情境中,在经历、感受着文中所有的一切。 你只有“写得进去”,别人才能“读得进去”。 而“写得进去”的前提就是“真情实感”。 因子俪对小城充满感情,所以她能“写得进去”;我们依循着她的文字也能“读得进去”。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还是要感谢那位发圈圈的家长。 两句无心的表扬,又让某老师努力了一把! |
|
来自: 新用户8489cL9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