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游子羡  聂传安


  转眼间已是年初六,懈怠了那么久的某人突然良心发现,想起了自己的职责,连忙打开电脑,整理起娃们的文章。

  过年时一家人团聚,最浓的也许正是亲情。翻看众多文章,一班游子羡的文章又让我感动一番。

  她文章题目为《泪》。

  泪,可能是悲伤,也可能是心疼。(言简意赅)

  “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母亲看着我,柔和地笑着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慈悲的胸怀,但看见柔弱之物必定心生怜悯,看见不平之事必定拔刀相助。(“母亲看着我,柔和地笑着说”,好动人的情景,让人感动!)

  平日里,我待人接物都是客客气气的,“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也常常挂在嘴边,母亲教导我善待他人,我熟记心中,在生活中应用得如鱼得水。(这是多好的家教啊)

  但唯独对一个人我从不客气,那就是母亲。她总是温和地教导我,委婉地批评我,让我忘记了她是长辈。(我们经常会成为这样的角色:把笑容给了外人,把怒火给了亲人)

  她付出的一切,我不曾在意。她付出她的,我享受我的。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这也是诸多孩子的想法)

  但今天,我蓦然醒悟。(转)

  在母亲的呼唤下,我不情不愿地来到厨房帮母亲切菜,心里却想着别的,一不留神,刀子恰好偏在左手食指上,划开一道浅浅伤口,细密的血丝不紧不慢地渗出来。(受了伤,但无大碍)

  母亲细心地发现,张皇失措地冲上来,捧起我的手,小心翼翼地吹。冲过来的瞬间,刀锋划到她的胳膊,那是一道深深的伤口,顿时,血流如注。(神态紧张地“冲”,“捧”,“吹”,无一不表明母亲的紧张与担忧。而在这过程中母亲的意外受伤,既与“我”的伤形成对比,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母亲像什么也没看见,继续捧着我的手,嘴里还念念有词:“要不要紧?要不要紧?”(“要不要紧”,连续重复正表明母亲情急之下内心的慌乱)

  我呆呆地看着母亲的胳膊,呢喃道:“妈妈,你的……”(是啊,此时,母亲所受的伤更重)

  母亲瞥了一眼她的手臂,无所谓地说:“小伤,没事。走,妈给你找个创口贴,手还疼不疼了?”(子女永远是父母最大的软肋。自己可以受尽一切的苦,但不允许孩子去受)

  母亲细弱的胳膊有力地牵着我,滚烫的泪水瞬间沾湿我的唇角。(已经被爱得麻木的心也终于被感动)

  可我又看到母亲的眼眶有点红,不知是因为疼痛难忍,还是因为心疼不已……(前者是因为自己,后者是因为女儿)

  如昨天秋游路上看到的那句话一样: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那句话应该是在山里头的轮胎路上看到的)

  母亲就是这样……(欲言又止,情感愈深)

  听说现在正在上映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正是抒写母女情而打动无数人。母爱千古不易(易,改变),但母爱的形式各不相同。

  子羡设置了一个特定情景,受伤更重的母亲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伤情,而去无限担忧受伤较轻的女儿。

  这正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那一幕也许所有的母亲都能感同身受,因为那种选择是所有母亲的本能反应。

  所以,母爱的伟大正在于她的本能与无私,不会有任何附加条件。

  所以,母爱,永远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