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之绮春园

 潍弋onerryn4tv 2021-04-06

绮春园
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下来。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迎晖殿
位于绮春园南向正宫门内。本景即绮春园宫门区,南起宫门前影壁,北至中和堂后边的寿山,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绮春园早期宫门的具体位置迄今不详,本处宫门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添建成的,俗称新宫门。设内外两道卷棚歇山顶门殿,分称大宫门和二宫门,皆专供皇帝、皇太后出入。大宫门东西分设左门、右门,二宫门两侧亦设角门,大臣奉旨入园由左门出入,太监员役由右门出入。
迎晖殿位于二宫门内,为本园正殿,皇太后万寿节接受群臣朝贺即在此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孝和皇太后病逝于故宫,咸丰五年(1855年),康慈皇贵太妃病逝大内,后均将梓宫移奉于迎晖殿暂安祭奠,尔后才发丧至陵寝。

1860年圆明三园毁于英法联军之火时,绮春园曾幸存少量建筑。同治年间试图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本园改称万春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园内残存建筑皆毁于战乱之中,惟有此处宫门、朝房及西侧正觉寺成为三园仅存者。1927年,香山慈幼院拟在成府东侧修建香山中学,以低价购得新宫门幸存建筑。后来中学未建,宫门却己夷为平地。1986年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并在原址修复本园大宫门、二宫门及宫墙、角门。新建大宫门今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大门。门前影壁原址,位于今清华西路马路北侧。迎晖殿等遗址建筑台基仍在,今为一小型花园。


敷春堂
绮春园宫门内的中心景观,道咸时期是皇太后的寝宫区。中路前部为寝殿,后部为园林景观。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敷春堂仅残存18间值房、茶膳房和药房。同治十二年(1873年)试图局部重修圆明园时,本景为修复重点,拟将敷春堂作为慈禧太后的寝宫,更名为天地一家春。至次年七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工时,部分重建、改建的建筑已经基本成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慈禧太后还曾两次游至新宫门和蔚藻堂,并在此堂“赏吃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原存建筑皆毁于战乱。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那座跨溪石券桥,如今仍残留多半个单孔石拱。成为圆明三园近200座桥梁中惟一残存至今者。

鉴碧亭
位于绮春园宫门内西侧湖中,西邻正觉寺。本景由鉴碧亭、天心水面两个独立景点组成。鉴碧亭居巨池中方形小岛上,重檐方亭四面各显三间,四围有廊,外檐悬“鉴碧亭”匾。此亭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前。天心水面居鉴碧亭之北岛外端。1986年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时,整理天心水面遗址临水台基和鉴碧亭山石驳岸,1993年在原基址上复建鉴碧亭,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涵秋馆
位于绮春园中心位置,为一南北长岛,东、北两面皆为湖,西侧亦为河池,东与凤麟洲相望,园林植物以秋色为主。周围种植了多种绿色植物和乔木,尤其是大片的枫叶,当秋高气爽、枫叶透红之时格外引人注目。主体建筑涵秋馆居北部,为南向七间双工字大殿,前后殿皆为七间前后有廊。双工字殿中间为叠石喷泉,殿东墙外设高台蓄水池供水,蓄水池西院翠竹蔽荫。涵秋馆西侧为跨溪木桥一座,上覆五间桥廊。1987年廓清古建基址,界定该遗址范围,并立石刻图以志,古建基址今保存完好。


墨玉石雕承露仙人
在涵秋馆东山外侧的山凹处,有点景之物露水神台,也称仙人承露台。建于山石高台,上竖一铜铸仙人,双手托着承接露水的铜盘,寓意请求上天赐予甘露。据传汉武帝刘彻妄想长生不老,听说将天降甘露与玉石碎屑拌而食之,便可止住阴气,永生阳气,长生不老。于是在建章宫建一仙人承露台。嘉庆皇帝笃信不疑,为此在绮春园仿建了一座以求长生。原铜铸仙人早已丢失,其圆形石雕须弥座,今在中山公园。1989年整理台基,重制墨玉石雕承露仙人,成为遗址公园一景。


凤麟洲
位于绮春园东湖之中,由东西二岛组成。湖之南岸为敷春堂,西岸为涵秋馆。嘉庆帝誉之为绮春园避暑最佳处。西岛殿宇是皇太后或皇太妃的夏日寝憩之所。东岛较小,置值房院,二岛由曲桥相连。浩然亭在凤麟洲直北之小岛上,重檐四方亭,外檐悬“浩然亭”匾。亭北为茜园门,是连通绮春园与长春园的门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踞圆明园烧杀抢掠。园居于敷春堂东南所的道光帝遗孀常嫔,“因惊溘逝”,曾停尸于凤麟洲。10月18日清晨有关官员和太监正待运棺进园入殓时,适逢侵略军前来纵火焚园,未敢办理。待到10月30日,内务府大臣重来凤麟洲酌办常嫔白事,又闻夷人马队到大宫门,再次作罢。直至11月6日凌晨始得入殓,乘夜送赴田村暂安处掩埋。


凤麟洲遗址,1992年整修驳岸,清理基址,立石刻图。西侧新建九曲仿木桥。西岛东南隅之叠石为原存旧物。浩然亭,于1992年在原址复建为重檐六方亭。


正觉寺
位于绮春园南部中间即正宫门之西,它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而又独成格局,单设南门。实际上是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的一座佛寺,俗称喇嘛庙。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成。同年十月内务府奏请新建正觉寺安设喇嘛住持焚修,奉旨准由香山宝谛寺拨派达喇嘛一名、小喇嘛四十名,并从中委署副达喇嘛(首领喇嘛)二名住持焚修念经。每月初一、初八、十三日、十五日,以喇嘛十人在正觉寺放乌卜藏(念经)。正觉寺喇嘛,并于每月初一、初八、十三日、十五日、三十日,前住长春园含经堂梵香楼念经五次。本寺有僧房八座22间,乾隆五十六年奏准修缮。


正觉寺南山门

正觉寺南山门三间,门外檐石刻“正觉寺”匾。为乾隆御书,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合璧。山门坐北朝南,常年闭而不开,另有角门也不常开。门内左右分列钟楼鼓楼,楼前设旗杆一对。内为天王殿五间。


圆明园三园交界

圆明园内外围墙总长约17000米,自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园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所有围墙已损失殆尽。1993年12月18日,爱国华侨曾宪梓先生捐赠人民币800万元重修圆明园围墙。

绮春园美景


圆明园导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