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家教,不过是父母的态度

 亲子学乐 2021-04-06

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有趣、有料、有价值

文|许芸姗

1

前几天参加儿子学校的亲子活动时,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活动分成两个组,我们所在的A组正在课室内活动,另外的B组在操场上活动。A组的活动快结束时,忽然听到课室外那组骚动起来,听说是杨志的妈妈和小慧的妈妈在操场上吵了起来。出于好奇,我和几个家长跑了出去,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去到时,只见小慧的妈妈正一边安抚着哭泣的小慧,一边回头数落着杨志,“……谁家的小孩这么没家教!”

“没家教”三个字大概太扎心了,站在杨志后面没怎么吭声的杨志妈妈立即回敬道:“你说谁没家教?这么小的孩子你怎么能这么说他!”

“我不说他,你说他吗?”小慧妈妈是个快嘴,霹雳吧啦就是一大串话出来,“整一个早上,从吃早餐就开始,五六次了,他就不停地抢啊,打啊,老师没看到也就罢了,你家长全程跟在他边上看着,别说对不起了,你起码稍微制止一下我心里都舒服一点。”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不也是很正常的吗?又没多大事。”杨志的妈妈声音也高了起来。

这话彻底惹毛了小慧的妈妈,她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挨打的不是你孩子,所以才没多大事吧?慧慧总在家里说,有个叫杨志的小朋友老是推她打她,我都安慰她说小朋友闹着玩没关系。今天这样看来,家长的态度都如此,我觉得真是不能觉得没关系!”

小慧的妈妈手指着杨志,越说越激动,“就我一个人说过他吗?这样整天觉得打别人没什么事的小孩,就该被劝退!

这句话显然吓到了杨志妈妈,她一时语塞,眼眶也泛红起来。

我偷偷地问了下边上的家长,才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一早上杨志打了小慧好几次,小慧的妈妈制止了好几次都不管用,而杨志的妈妈又一直不出声表态,小慧妈妈气不过,于是才有了刚刚那一幕。

2

这个叫杨志的小男孩,我也和他接触过。

有天带儿子去露天沙池里玩时,刚好碰上他和他奶奶。杨志看上了儿子手上的双层巴士玩具,就直接抢过去玩了,他奶奶只是呵呵笑着:“一起玩一起玩。”

儿子不高兴,家长在边上,我也不好说什么,便安慰他说,“都是同学,借他玩一会吧。”

结果玩了很久,杨志都没把车还回来,儿子跟他要了几次都要不回来,都快哭了。我看一眼杨志的奶奶,就在边上和人闲聊,偶尔叮嘱杨志几声要小心。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眼看天色也黑了,就过去说和他说我们要回家了,伸手想要回玩具,他耍赖了一会,见不起作用,竟然直接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终于惊动了一直在边上闲聊的杨志奶奶,老人家跑了过来,有些生气:“不就一个车子嘛,借我们玩玩怎么了?莫哭莫哭,回家奶奶给你搞好吃的去,不要他车子了。”

老人家说罢,就把车子往地上一扔,扬长而去,留我和儿子在原地,莫名尴尬。

后来和其他家长交流起来,我才知道,原来杨志在儿子班上有点声名,调皮捣蛋的声名。甚至有小朋友挨了他的打,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去上学。

因为不停被家长投诉,要求不要同组坐一起,杨志在班上六个小组都轮着坐了一遍。老师也很无奈,有时都让他单独坐着,但他还是经常捣蛋不已。

3

杨志这样的小孩,生活里并不少见。

闺蜜一年多前荣升人母,聊起带孩子时也不由感慨:有时候因为孩子之间的一些小争执,自己温和的脾性也很容易就剑拔弩张。

有次遇到一个孩子和女儿争抢摇摇车玩,闺蜜一开始就让自己女儿下来让给对方坐。闺蜜女儿扭捏了下,还是同意了。但正要下来时,冷不防对方的小男孩啪啪就是几巴掌,闺蜜女儿性格温温的,当场直接就哭起来。

闺蜜也懵了,孩子手太快,她都来不及制止。小男孩还要打时,闺蜜厉声喝止了,小男孩的爷爷这时不乐意了:“哎呀小孩子嘛,懂什么啊!

闺蜜回呛道:“孩子不懂,大人懂吧?你都没制止过他一次。”说完就抱着女儿走了。

我们母婴群里的妈妈们,讨论起孩子之间的争执时,最常说的一句是:

“如果打人孩子的家长出面教育几句,那也就算了;要是家长没态度,那我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

4

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些年,时不时就会流传出那么几个,父母因为孩子之间的小争执而大打出手的视频。小孩子打闹,一般不会有皮肉大碍,但大人们一旦闹起来,有时候后果会很严重,甚至可能因此赔上两个家庭的幸福。

仔细看看那些视频,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打人一方的父母没有一种诚恳的态度,才会激怒被打一方的父母,从而将孩子间的小问题上升为成人间的大矛盾。

你有态度,那孩子间的争执就是童嬉无害;但你若欺侮别人却习以为常,总以“还是个孩子”为名去敷衍塞责,那么再小的争执也难免闹大起来。

幼儿园这场风波其实还没完,那天的争吵因为园长的介入暂时落幕。但小慧的妈妈怒火难息,声称还要找园长谈话,联名抵制杨志入园。杨志的妈妈显然被联名抵制吓到了,开始放下姿态做检讨。事情最后会怎么样,还不得而知。

孩子从很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大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言行的风向标。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行事风格。大人默许,孩子就以为是正确,大人制止,孩子就知道不可为之。

所以,最好的教养,不过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对于孩子,最好的家教,不过是长辈的言行,父母的态度。

我想,从另一个层面,杨志妈妈应该感谢小慧的妈妈。如果小慧妈妈不闹大,也许她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还小,人生路还很长,从现在及时规范,为时并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