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 Deserves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语树 PART 01 我们从日本搬到美国快半年了,孩子们适应的很好,我也认识了一些美国妈妈们。一次,和相熟的一个妈妈聊起中美两国的教育,我问她觉得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有什么不同?她说了一些中国孩子的优点,比如说数学好啦,成绩优秀之类的。 我问她,那有什么毛病吗?她想了想,很认真的回答,感觉中国的孩子们好像礼貌上差一些。当然她也说,这可能是误会,应为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最后,还加了一句,你家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 我一边“呵呵”的谢谢她,一边忍不住汗颜。孩子们所在的学校因为靠近大学,接收了很多跟随父母来美国短期访问的中国小学生。仔细想想,那些中国孩子,确实在礼貌上有一些欠缺,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但也可见一斑。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嗓门大,不太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的公德意识比较差。 有一个男孩子我印象很深刻,我们有过几次共进午餐的机会,那个男孩总是嘴里塞满了食物大声说话,食物残渣不断的从他开合的嘴里喷出,坐在他对面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此外,他还喜欢打断别人说话,不管其他人在干什么,他想说话的时候,就会在你眼前挥舞着手,或是干脆把脸挡在你的面前。他的父母对此不以为意,觉得一个孩子,要求他那么多干什么,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有这种想法的中国父母恐怕不在少数,可是如果连家长都不重视,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而我们的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孩子们的礼仪教育却很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再加上家长的不重视,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很多西方国家的人,觉得中国人不礼貌,大都也是因为我们社交礼仪缺乏,公德缺失。 PART 02 记得去年暑假回国,有一次聚餐。菜还没上齐,大家也都还没有开始吃,一个朋友家的儿子就自顾自的吃起来,没等别人动筷子,就手抓着把自己爱吃的一盘冷拼肉给吃得精光,我家的孩子们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可那个孩子的家人还乐呵呵的看着,似乎很满意自家孩子的好胃口。 我心中暗自叹息,古人都知道“长者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也就是说,长者没吃,子孙是不可以先吃的;而长者要吃完了,子孙也要赶紧结束进食。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大家聚餐的时候,不顾他人,只想着把自己喜欢的菜抢先吃光,也实在太缺乏餐桌礼仪方面的教养了。 或者,这些孩子根本有没有过相关的教育。像那个朋友一家,只有一个宝贝儿子,他肯多吃一口,一家人都谢天谢地,哪里舍得用什么规矩要求他。 PART 03 礼仪问题并没有像某些家长认为的那么无足轻重。好的礼仪可以让孩子在任何场合都显得从容不迫,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去应付不同的状况。同时,礼貌的孩子也更有专注力,在学习过程和老师授课的时候,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美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们,更容易和同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容易成为孩子们中的领导者。因为好的礼仪是一种社会行为,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并加强同他人的关系。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母亲,没成年就辍学生子,而后又离婚,最穷的时候要靠政府的救济券过日子,可她把儿子培养成了美国第一位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她在教育幼时的奥巴马时,就非常重视礼仪的培养。 他们的朋友回忆,在一次午餐会上,奥巴马的妈妈认真的让9岁的儿子和每一个客人握手问好。 在等待开饭的时间,9岁的奥巴马一直坐在沙发上安静的看书。吃完饭,当奥巴马想离开餐桌时,母亲告诉他,必须先征询主人的意见,在得到许可后才能离开。 而奥巴马的妹妹也曾说:“母亲不允许我们行为粗鲁,言语刻薄,骄傲自大。我们被教导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我们说了什么人的坏话,她就会试着从对方的观点来看这件事,她不允许我们养成自私无礼的习性。” 这位母亲,或许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她教会了孩子礼貌谦逊,耐心平和。这也是她的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 PART 04 教会孩子什么是礼貌,如何得体的待人接物,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一起来看看美国学校对孩子们礼仪上的要求,我们或许能从当中学到些什么。 跟别人说话时,要使用“请”和“谢谢”等礼貌用语,语言不可以粗鲁。和老师说话时,要态度认真,有眼神的交流,在课堂上打断老师说话,要提前举手示意。 和同学交往时,也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话,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和物品,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嘴巴。不要大声尖叫,收拾好自己的私人物品,保持教室干净。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因此而取笑他人。 美国的小学生们每天要在学校的餐厅用餐,因此餐桌礼仪也不能少。老师总是告诉孩子们,不要做一些让自己尴尬或是让别人恶心的事情。 比如说,当嘴巴里塞满东西时,不要说话;吃饭时不要来回跑动,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吃完饭后,要将自己的位置清理干净,把垃圾扔掉;买饭时不可以插队。 在美国人看来,玩耍时的孩子,同样需要保持礼貌。比如说,孩子们都在等待某种游具的时候,要耐心的排队,等着轮到自己。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上次回国,在游乐场,一个男孩冲过来将女儿从玩具马上推下来的情景。当我指责他时,七八岁大的男孩索性躺在地上大哭起来,到最后也没有道歉,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家长能教出这样的孩子。 相反,前几天我们带孩子在居住的美国小镇上的临时游乐场玩,前面的一个男孩子等得不耐烦了,大声抱怨。而他的爸爸告诉他:“有时你会排在前面,有时你会排在后面,等待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教导孩子,或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事情。 美国的老师还鼓励大家邀请一个独自玩耍的孩子加入他们,友善的对待他人同样是礼貌的一种体现。 在美国,有的学校允许学生携带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到校,有的则不允许。不管学校的规定是什么,家长都要教会孩子自我控制。比如在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同时玩手机或电脑,这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再有,通过网络的等设备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要写下任何你当面不会对人说的语言,那不仅可能是不礼貌的,还可能对别人造成永久的伤害。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懂礼貌的家长,教会孩子懂礼貌,永远不嫌早,也永远不会晚,只要家长重视起来,孩子们便能够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