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安卿 前几天我回家时,恰好遇见住在我家对门的小女孩悦悦和她的妈妈出门,看着悦悦妈脸色不太好,悦悦也是眼眶红红的,我也没多问,只匆匆打了个招呼。 后来在小区里遇到悦悦妈,听了她的抱怨,我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啊,今年七岁的小悦悦被送进了小学,开始上一年级了。 刚开始的时候,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悦悦还是很高兴的,每天早早起床,由妈妈送进学校。 可是没几天就变了,她就喊累,不想去上学,甚至喊着“要回去上幼儿园”。 我很惊异,才一年级,应该没有那么繁重的课业吧,为什么悦悦的反应会那么激烈? 当我问过悦悦妈,听了她的回答,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悦悦除了上学,还有好几个兴趣班要上呢。 悦悦妈说:“孩子现在上一年级了,当然不能再像幼儿园的时候,整天只知道玩,她现在不多学一些,以后怎么办。再说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报上这几个兴趣班呢。” 想到过去那个软萌萌的小悦悦,我不由得问悦悦妈:“那你注意到悦悦这几天状态不是太好吗?我看她一直蔫蔫的,都没有以前的活泼开朗了。 没想到悦悦妈满不在乎地说:“没事的,她只是还不习惯。等她习惯了就好。” 不过才七岁的孩子,没有过渡的突然增加了那么多课程,如何让她适应呢! 果然,昨天听说悦悦生病了,送到医院后医生却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这可吓坏了悦悦爸妈,幸好悦悦只是因为一下子无法适应,压力太大,好好调整就会没事的。 悦悦爸妈这下可不敢再大意,将悦悦的那些兴趣班都取消了。这不,今早见到的悦悦又变回了可爱活泼的小仙女。 现在太多的父母急于求成,将过重的任务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往往忽略了这到底是不是孩子需要的,他们到底能不能承受。 其实家长应该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时候的孩子该做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对他的成长发育有积极正确的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把儿童发展分为:幼儿期(6岁以前),从哺乳类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意识学习期(从小学到13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青年成熟期(14~18岁),是近代文化阶段。 而在意识的学习期这个阶段中,小学的一二年级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 一二年级这个时候,孩子刚进小学,正是充满好奇的时候,同时也是孩子形成自信心,学习习惯、态度逐渐定型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是看他学了多少知识,认了多少字,最主要的是培养好孩子各个方面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好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究。 父母应该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不局限于课本。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给孩子制定出合适的学习目标,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都能够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常规的阅读习惯 现在好多孩子,不管走到哪,眼睛都离不开手机。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近视,而且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与其这样,父母不如一步一步将孩子手里的电脑换成书籍,让他们爱上阅读。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则是打开书籍的一把金钥匙。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爱上阅读,能够让他增长见识、明白事理,更能帮助他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并且对孩子的语言、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父母要引导孩子和书交朋友,从而消除孩子可能对书籍产生的抵触情绪。 带着孩子去到图书馆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小孩子而言,一个人看书总会有些困难,但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就会变成一种乐趣。 爸爸妈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父母的兴趣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宝宝看着妈妈在读书,自己也会去拿一本喜欢的小书看的。 阅读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毕竟“业精于勤,荒于嬉”,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不行的。 友好的交往习惯 一二年级的孩子刚刚上学不久,交新朋友一定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 就悦悦刚上一年级的这些天,我都时不时听见悦悦在讲述着她新交到的朋友。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 尽管对于此时的孩子而言,“人际关系”太遥远、太复杂,可从此时起就交给孩子好的与人交往习惯,绝对有益无害。 爸爸妈妈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适当地对孩子将一些正确的礼貌言行,让他们明白在不同场合应该有不同的个人礼仪。 比如,以同样和善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不论那个人的身份如何;比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倾听; 比如,常常把“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词挂在嘴边;再比如,学会和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 守时、守信、诚实、互助,这些都是孩子在和别人交往时无法缺少的良好品质。 有礼貌、懂得尊重人的孩子是会相互吸引的,优秀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只会变得更加优秀。 正确的消费习惯 不少父母都曾听过孩子这样说“妈妈妈妈,莉莉头发上的皇冠可好看了,我也想要。”、“爸爸爸爸,强强买到了限量版的变形金刚,我也想要。”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了,“虚荣心”这个坏蛋已经抓住了宝宝稚嫩的心。 如果爸爸妈妈们不引起注意,而是尽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只会导致他们缺乏金钱概念。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消费习惯。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价值,甚至可以带着孩子去上班,让他们看看爸爸妈妈挣钱多么辛苦。 爸爸妈妈要定时、准时给孩子发零花钱,并且教孩子制定和执行使用这些钱的计划。 可以教孩子记账,让他们明白钱花到哪去了,哪些该花,哪些是浪费,从而养成孩子节俭的消费习惯。 健康的心理习惯 每一对父母都是深深爱着自己孩子的,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很多时候都是胜过对自己的,这一点无可否认。 但是,很多父母们本末倒置,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学习,往往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可实际上,心理健康往往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曾经听过这样的事,谁谁谁家的孩子品学兼优,人见人爱,可后来却听说这个孩子自杀了。 当然,这是极少数的情况,但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的健康心理习惯的培养掉以轻心。 而今“批判式”的父母太多了,可恰恰相反,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式”的父母。 “笨蛋”、“傻瓜”这样的词永远不应该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他们需要的是“你很棒”、“下次加油”,自信心是孩子往前迈步的坚实后盾。 另外,父母应该灌输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多多倾听孩子的看法,和孩子谈论他们自己甚至是别人的行为,不要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而是引导孩子用客观的态度分析。 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习惯,比什么都好。 不久前,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中就有这样一条: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 如此一来,不仅在预防近视的基础上还给孩子更多属于童年的欢乐时光,也给了父母一个培养纠正孩子习惯的时期。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的成功培养开始的。” 这些好习惯一旦形成,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孩子成功的方向,对孩子的一生都裨益良多。 而父母在此时给孩子培养的这些好习惯,将会比一切财富都要宝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