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凯 | 芳华散尽,欲语泪先流

 单向独白 2021-04-06

这是『思想周刊』的七十六文章

在遭遇撤档风波之后,小刚导演的《芳华》还是赶在年终岁尾和大家用影像谈心的方式见面了。作为一名敢于逆商业化屡次触碰敏感题材的导演,冯导一直想用镜头语言替大众诉说过往神伤,也始终像一名拿着冰镐的孤独登山者,艰难的攀爬在中国电影人文关怀的“禁区”。悉心出品的《芳华》是一首伤痕交响乐,更确切的说,《芳华》是一代人至今未褪的委屈和凄楚,没有热烈的大圆满,只有冷眼看待世间的无助与清楚,冯导终究要说的是一代人黑白色的幻灭。人身处在时代中,被时代潮流带着走而未知。在动荡的岁月里,你渺小得如尘埃。前一秒盖世英雄,后一刻十恶不赦。所有曾经感天动地的优秀事迹、英雄壮举,竟然成为了离开时的包袱与枷锁,带不走亦留不下。只是一个瞬间而已,命运便悄然选择了转向、沉沦、跃起、泯灭

影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文工团战士的人生云涌为主线,文工团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上的丰富性,调动人性中喜怒哀乐的煽动性,又叠加在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难以抵挡奔放的狂澜,可是偏偏又遭遇到了“文革”军旅岁月中军规的威慑。这就像一锅即将烧开的水,不要妄图去压制,这不仅无济于事,甚至会灼伤体肤。军队可以武装到牙齿,可以撕碎任何来犯之敌,但是它无法窥探到年轻人内心的勃勃生机与对情欲的日夜奔袭。军队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高端公民的皇家猎苑,在物质既短缺又被垄断的岁月,最好的资源都优先分配给此群体,在风雨飘摇的大地上依旧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在这种威权之下的文工团里,舞台上下,所要的“演技”分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舞台之上,只是纯粹的表演,大家都轻松自如扮演好自己戏份就可以了。而台下的个人,深处军队大院,要处处谨小慎微,面对不断变换的戏码,见机行事,闻风而动,必须更加用心读懂上意,分清敌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有自我的表达,个性的张扬就是自缚,就是挑战。舞台上下无自我。舞台之下,标准缺少具有随意性和随机性的,只能自己去揣测,这才让人恐惧。凝视深渊般的枯井,无法照见自我,带给自己的只能是毛骨悚然、漫无边际的想象。

影片的开始,便是豆蔻年华的何小萍跟随着刘峰来到某军区文工团的场景。青春年华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像二月梢头的豆蔻、像春风中绽放的鲜花。何小萍离开了气氛压抑的北京,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这对她来说是美好的新开始。而在这里,有着一群跟她一般年纪的男男女女,虽然外界的运动仍然是一个接一个,但对于高墙大院之内的他们来说,生活却是那么快乐和自由。何小萍,一个文革中被打倒的“坏分子”的女儿,甚至为了生活不能姓自己生父的姓。在那个唯成分、血统论英雄的年代,她无疑是最底层的存在。在时代背景的洪流中,她屡因出身问题遭受歧视,但却不妨碍她与刘峰成为这群吐露青春芳华中的璀璨之星。同为文工团战士演员的林丁丁是一名军旅宠儿,至少有三个男兵追求她,并且是公开的秘密,而刘峰对她的追求,则更为狂热、烂漫,刘峰深知自己跟他们的差别,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所以他才会事事争先,去做“活雷锋”、去成为标兵模范、去帮战友做沙发、去谦让上军校的名额。在这出凤求凰的舞台剧旁边,威权的压抑隐没在沉重的铁幕之后,虎视眈眈地盯着聚光灯下这对恋侣,伺机对他们进行教科书式的体制干预,刘峰是来自农村,木匠出身的他,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很快成为文工团的万能先生,也因此得到周围人的褒奖和鼓励,他也因此在文工团搭建的道德舞台上,半推半就地演绎“活雷锋”的街头活报剧。体制也慷慨地批发给他各种奖状,荣誉称号,出席表彰大会,这种“政治贿赂”,让刘峰更加的奋不顾身般的投入“革命工作”之中,其实这聚光灯背后的阴影之中,才是他真实的自我,与其说是为了“革命”奋不顾身,毋宁说为了“爱情”才会奋不顾身,只有这样,才能足够“优秀”,足够对得起“活雷锋”标签的神圣,以此才能与心中女孩相般配,为了能时刻陪伴女孩左右,随时将自己的爱情“猎物”置放于视线之内,避免离开文工团,甚至将进修指标拱手让人,在那时,爱情对于他,才是最大的上进心。虽然现实纠葛与苦痛并存,然而这一切都像是军队大院中与世隔绝的祥和桃源,虽然皆为青春之痒,却也能做到不受璀璨。

刘峰成了体制胜利的活标本,俊朗的外貌、突出的能力、勇敢的理想、多彩的性情,这些光芒人性的背后是被政治正确这层“糯米纸”严实包裹的真实自我,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像一只湿润的舌头,轻而易举地化开了这层“糯米纸”。最终他内心的“春苗”倔强的钻出被冷硬外壳包装的赤诚之心,血脉喷张地刘峰,这一次完成了真正地“奋不顾身”的拥抱自己爱情的表达。林丁丁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其实早有准备,她同时与文工团内三个人有着暧昧的关系,对于三个男兵所献的各种殷勤都来者不拒,却从不挑明彼此关系,似乎她很享受这份被人关注,被人照顾、被人宠着的滋味,当刘峰对她的爱曝露在众人面前时,林丁丁第一时间包裹住了自己,她与生俱来的“保护”却威力巨大,在她口中,男女之爱情成了光天化日下的猥亵,刘峰对她的狂恋与追逐成为了永不可能实现的痴人说梦,刘峰为爱迈出的这一步却令他坠入深渊,不愿“认错”的刘峰被扫地出门,下放去了基层连队,从尘埃中爬上来的他,再一次回到了尘埃之中。刘峰的离开也从精神上击垮了何小萍,她一直以来视为精神支柱的刘峰被体制放逐了,她对这个群体感到绝望和愤怒,对曾经想的靠跳舞迎来美好新生活的梦想感到破灭。终于,她也被视为对立的同类扫地出门,去了医疗队。

浪漫的时代已经结束,血色的年华才刚刚开始。中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让刘峰和何小萍这两个漂泊无依的扁舟再度驶向奔涌江流,刘峰在战斗中的勇猛决绝,何小萍在救治伤员中的尽心尽力,对他们二人来说,因为一场战争,他们真正的芳华才开始吐露而来。何小萍虽不被善待,却是最能识别善良的,因为她心底就是善良的,她在医院静静地聆听伤员的述说,默默地哭泣,遭遇敌情时,毅然保护好自己的伤员。就像战后精神院医生说的那样“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何小萍成为了英雄,但却疯了。失去右臂的刘峰轻轻拉起她的手,发现他们竟是如此相似的人。然而,岁月已将美好变得支离破碎,走出黑暗之后,他们看到的是更加刺眼的阳光,那一刻,他们已没有了向前希冀的决绝。

芳华已逝,面目全非,青春的骊歌从来不是唱给镜中人听的,我们在消耗激情与理想的同时也在抵消我们彼此命运的荷尔蒙,当一切充满遗憾之时,芳华也吐露到极致。大概在我眼中,青春的美好和残酷占同样比重,或许,时间的改变并没有使得集体中的人改变,林丁丁,郝淑雯,陈灿这样的还是走了他们这个阶层的人该走的路,而属于何小萍和刘峰的最幸福的结局莫过铅华之后相偎相依,平淡的过完一生。当我们的上一代人年逾花甲之时,我们业已进入而立之年,每个人的青春都会留下伤痕,当身心艰难痊愈后,那愈合的疤痕就是青春最深的吻,芳华最美之处,在于壮阔的遗憾和悲苦,人生实苦,甘甜在后,可能就是这样的悲哀吧。

本片的原著作者严歌苓在书中曾这么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怜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幻无穷,不乏罪恶,荤腥肉欲,正是人性魅力所在。”我们看待一个人尚且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观点去审视,看待一个时代更是如此,充满变数的时代只能是让我们用一个复杂的眼光去回视它,既有青春的芬芳,又有混乱的血腥,纠缠在一起,成为沉淀在经过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心底的记忆,然而这些记忆从来不会被想起,更永远不会被忘记。

冯小刚和董卿在某次栏目访谈中聊到了离开部队时的不舍心情。我记得去城建开发总公司报到的前一天晚上,本来我已经躺下了,忽然意识到明天我就沦为一名平头百姓,一种对军队的留恋让我心如刀绞。我起来重新穿上军装站在大衣柜前,望着镜子里的军人依依不舍。我转过身来对母亲说:“您坐好了我给您敬个礼吧,您好好看看,明天儿子就不能穿军装了。”母亲也很动情,露出了不胜惋惜的神情。她说:“你穿什么也不如穿军装好看。”那一夜我一直穿着军装,抽了很多烟。天亮了才摘下领章和帽子上的五角星,郑重地交给母亲代为保存。这种军人情结在《芳华》中完美诠释。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这是冯小刚电影《芳华》落幕前最后的独白。同时片尾曲响起,影院灯光大亮。年轻的观众都纷纷起身准备离开,而很多中老年观众在一片嘈杂的环境中依旧痴痴地看着荧幕片尾画面,眼中依稀可见晶莹的泪光,那泪光是电影中真实到些许残忍的人物命运和自身的青春回忆共鸣而生的心灵震颤所带来的。就如“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故乡只存在于思怀中。青春也是如此,当你正怀揣着它不名一钱,只有在它耗尽之后,行将远去。追忆它时才慢慢镀上了一层金黄,回头看过才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得到过的善意和强加过的伤害,一切都变得意义非凡,一点一滴塑造出今天的我们。而那些爱过和伤害过我们的人也都成了我们青春存在过的意义。

青春的芳华,需要一生来消弭,而爱与痛的交织是我们命运最大网。


【作者简介】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End—

Wechat ID: lonesometown

点击标题一键阅读

仰望星空,说出每一个愿望

是时候找个漂亮女孩结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