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68篇文章 — 始 — 俞飞鸿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老男人照妖镜。原因来自她和窦文涛、冯唐的一次对谈。这是2016年的某期《锵锵三人行》,窦文涛和冯唐对话“冻龄女神”俞飞鸿。和之前许知远采访俞飞鸿一样,窦冯二人被网友怼得不行,油腻、猥琐、弱智……火力全开,女神终究是女神啊,高下立判。 在访谈中窦文涛抛出的所有问题都是关于这个社会对不婚单身女性的误解,他和冯唐代表的就是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诱导式提问其实很有水平,但是观看的过程的确会令人感到不适。一边是两个猥琐油腻的中年男不停提问你怎么还不结婚啊,你一个人不会感到寂寞吗?另一边是俞飞鸿的云淡风轻和礼貌应答,形成的反差很大,很有看点。 之后很多媒体和自媒体迅速将俞飞鸿包装成一个独立干练的女权主义者,仿佛是将她树成一面旗,来对抗社会上一切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患者、爱嚼舌根子、扒别人家墙头听八卦的居委会大妈和好奇妇女们这一大帮人。 其实俞飞鸿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在节目中也说了她也不是不婚主义,只是恰好没结婚而已。社会进步到了商业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缺位其实还很严重,整个掉队了得有一百年吧,别说47岁没结婚,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哪个姑娘要是30岁没结婚她父母都得急成热锅上的蚂蚁,亲戚朋友们恨不得天天上门慰问,领导同事们几乎能把周围的单身男子给介绍个遍,结不结婚似乎并不是她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任务。我记得之前有个央视的采访,一个大爷说30岁还不结婚的年轻人,就应该判刑。可见社会对没结婚人群的恐慌和敌视有多严重。 俞飞鸿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教育非常正统,家庭异常的严格教育致使她在成长时期性格上有一些缺陷,不敢表达愤怒,不会说不,不敢大声说话,不知道如何拒绝,羞于承认自己的美。 许知远在《十三邀》中采访俞飞鸿,问她会不会被像梵高这样有才华的男人吸引?她回答说会,但是才华并不能等同于生活,生活在一起还是要靠性格。由此也可以推断,她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只是还没找到一个性格相投的人而已。 关于性格,我觉得这个要素才是能否结婚的重要指标和考量点,而在我们普通人的婚姻中,首先考虑房和车,其次工作和长相,最后才是性格,万一性格不合,周围人可能也会劝你说可以慢慢磨合嘛,恨嫁的女孩和催婚的父母觉得姑娘你只要赶紧嫁出去了,啥都好说。 就中国的现实来看,真正找到真爱结了婚的,找到性格契合的灵魂伴侣结了婚的,找到这世界上宿命般存在的另一个你结婚的人有多少?“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以后,日子就好过了。”这是中国普世价值观告诉女孩们的真理。其中的隐喻很明白了。 对于一个47岁还没结婚的大美人,很多人diss她的点就是年龄,你再美你也是老女人了。“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因此女性的价值实现主要靠30岁之前嫁个好人家,如果嫁不出,连女性自己都会嫌弃自己。 “老一个人呆着,会觉得烦吗?精神能正常吗?”俞飞鸿回答说如果自己的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话,就可以一个人呆着。婚姻有时候是个悖论,你眼中的没结婚人群或者不婚主义可能过的很凄凉不幸,可是看看自己,又为家庭中的无话可说或者一说就吵而烦恼。之前看梁冬和宗萨蒋扬钦则仁波切的对谈,宗萨蒋扬说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很多人的婚姻,都是靠不幸在维持。” 俞飞鸿作为一个实现了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和知识女性,她具备了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如果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她完全可以选择不结婚,因为现在的生活足够富足丰盛。不管你是diss她还是爱她,都只有一个原因:她活成了我们羡慕嫉妒恨的样子,她波澜不惊,她为自己而活。 目前,中国女人所面临的焦虑,大多源于“为别人活着”,受到外界的干扰过多,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经常要被结婚、生育、教养小孩所打断。你应该结婚,你应该生小孩,你应该多放重心在家庭上,你应该是一个贤妻良母……她们听了太多别人告诉她们的“应该”,却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忘记了听从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很多人认为,男性受限于外貌或月薪等条件,一辈子单身都很正常;但貌美的女性单身,就不正常了。要么就是“太挑”,要么就是性格不好,没人敢要,要么就是“精神不正常”,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性取向不正常”。考虑到单身女性们平时所受的一万点伤害,对此类问题大动肝火,也是情理之中了。内心强大,活的很有趣,永远不满足现状的女人,在某个时候自己就是一匹野马。她要的是大草原,而不是一个婚姻。 婚姻束缚不了俞飞鸿,也不一定讨俞飞鸿喜欢。为什么像许知远,窦文涛,冯唐这些所谓的精英男,在俞飞鸿那里立马成为直男癌。因为男人对女人有一种误解,就像男人对性的误解一样。他们总觉得性是男人在给予女人,女人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就像男人觉得自己给女人一个婚姻一个家,女人应该感恩一样。对于独立女性来说,性是选择,家也是选择。 很多女人自己买房买车,自己也交男朋友,她们不缺性也不缺钱更不缺爱。婚姻对她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婚姻,与其说两个人一起搭伙过日子,不如说是携手创造生活,做彼此的战友,既不是敌对,也不是主仆,这样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婚姻才是女人最想要的。而那些还抱有施舍心,想要通过女人的感恩戴德,来实现自我满足的男人们,总有一天会被婚姻淘汰。而俞飞鸿,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世俗偏见,也照出了无知男人们的愚蠢。 47岁的俞飞鸿常说:“感谢上帝赐我平庸。”这让我想起周国平说过的一句话:“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在所有人都追求名利的同时,俞飞鸿却无比清醒地走在人生路上,回归平凡。 十多年前,她并没有趁着年轻美貌多拍几部戏,而是用了年纪最好的十年,去自导自演电影。对于“美貌”的标签,她这么多年仿佛一直在划清界限。前段日子音乐人林海公然在网络上说俞飞鸿是“老大妈”,不可置否如今大多数还是会以年龄看人,许知远也曾安慰她说:“皱纹也是一种美。”可没想到俞飞鸿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安慰,反而特别坦然地说:“皱纹是经历,经历是美的,但是它本身没什么动人的意义,你不能否认,年轻确实是有年轻的动人。” 从《喜福会》里楚楚动人的女学生,到后来迷倒众人的“惊鸿仙子”,45岁复出时,俞飞鸿选择了饰演《小丈夫》里面一位咆哮着打小三的妇人。在《十三邀》里,许知远认为她迷失了自我,皱着眉头问她:“你怎么会去演这么庸俗的剧?” 俞飞鸿莞尔一笑,平静地回应,首先,她并不觉得《小丈夫》庸俗,而是通俗;其次,作为演员,她不想因为别人喜欢就永远活在别人的标签里。俞飞鸿从来没有迷失,她反而比旁人更清醒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当今社会,似乎大部分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一个女人,人生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男人。无论这个女人事业多么成功,无论长得多么漂亮,只要没结婚,就是不完整的人生。在《十三邀》中,许知远直接地向俞飞鸿抛出这个问题:“你46岁在等待一个男人,是什么心情?”俞飞鸿云淡风轻地回答:“并没有,女人应该学着自己去生活。” 无论是GQ文章里那些饭局里油腻腻的精英男们,或者言必称“性、情爱、潜规则”的许知远们,与其说他们喜欢低智化女人,不如说他们是爱意淫中那个英雄气概、被女人仰望的自己。保尔·艾吕雅早就说过,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于是在真正成熟的女人面前,自以为是的老男人们的撩妹套路、“英雄”作派和故作深沉都显得愚蠢可怜又猥琐好笑。俞飞鸿们已经越活越通透了,许知远们却还在三从四德、男人为天的梦境里不肯醒来。很少人能甘于平凡,很少人能像她一样说自己对很多名利无所谓,说自己只想悠悠哉哉地过日子,同时十分有底气地说:“现在我所有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都可以不去做了。”所有的不平凡终将归于平凡,你我能做的,只是清醒地行走在自己专属的人生路上。 — 终 — 【作者简介】 『我无与伦比,却又与你相似』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倾诉树洞 ID: lonesometown 新浪微博ID:爱浓时你若在场 若转载或复制本公众号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