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凯 | 看不到烟花的家庭——评电影《小偷家族》

 单向独白 2021-04-06

这是『思想周刊』的177篇文章

—  始 —

虽然在大陆上映的是阉割版,但毕竟还是上映了。《小偷家族》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中川雅也 、安藤樱、松冈茉优、城桧吏、佐佐木美结、树木希林主演,本片获得了第71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是枝裕和也成为继黑泽明、今村昌平之后,第三个获此奖项的日本导演。第一次看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还是经典的《步履蹒跚》,当时已然觉得是枝裕和描摹生活的细腻功力,而今《小偷家族》的主题仍然是是枝裕和最擅长的家庭题材。

电影讲述了居住在东京破旧民居里的一家人,年迈的母亲柴田初枝、治与信代夫妇,夫妇的“儿子”祥太和信代的妹妹亚纪。一家人靠初枝老太太的赡养年金生活,过着贫困的日子。当钱不够用时,一家人就靠治与祥太二人在外面行窃来补贴家用。在本片中,盗窃似乎是迫于生存,似乎成了一门正当职业,带着民间高手的骄傲和喜悦。很多人虽然对此嗤之以鼻,但导演是枝裕和显然抹掉了盗窃行为在伦理和法律上的灰色,处理得一派澄澈、天真,道德的污点也被净化了,人性如沐爱河。这给了偷窃这一主线一种全新的纯度。

一家人以偷盗为生,尽管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日子却过得安稳,也快乐,他们彼此相爱,也相互羁绊,有亲唔,也有疏离,偶尔各怀鬼胎,却也生活的有滋有味。一个严寒的冬天,治在周边的公寓发现了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孩,便将她带回了家,这名叫“树里”的女孩成为了家庭的一份子。一家人围绕着这个小姑娘,母爱、亲情、生活的重负、工作的苛刻、人性的纠葛,就此交融,就此愈发饱满。

偷窃当然有罪,诈骗当然违背道德,从事色情服务或许不够体面,但他们并不在意法律和道德,更不管什么体面与不体面。生活,本就是“生”和“活”而已。他们贫穷、窘迫、卑微,却活出了最原始,最简单的样子。一家人之间本来看上去薄弱到了极点的纽带却也在时间的流逝里变得坚不可摧。他们在一起是为了钱吗?当然是有这个原因。但当一切都变得那样纯粹,哪怕是肮脏得纯粹,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反倒变得真挚了起来。真挚的关怀,真挚的庇护,真挚的欲望,真挚的善良。奶奶收留妹妹亚纪,是为了每月能领到钱,但她对亚纪的关爱,也一点儿都不假。柴田治将祥太带回家,或许只是一次偷窃中的“意外收获”,他当然也在利用祥太帮他偷盗,但他希望祥太能叫他父亲时的眼神,是真的。故事的推进,没太多巧合和变故,虽然设定并不寻常,也不缺反转,观影时会觉得淡淡的,本来需要猛烈的地方,是枝裕和还是温和地去拍,本来要将情绪点推到高潮的地方,是枝裕和也依然保持着他惯常的冷静。

全片较为触动内心的地方,是三处细腻的情节,也足以证明是枝裕和是日本拍家庭生活最好的导演。一处是在海边,奶奶看着一家人在海边欢声笑语、亲昵嬉闹,张着嘴却没出声,说:“谢谢你们啊。”之后,奶奶便于家中安详的辞世。

一处是祥太坐上巴士去上学,嘱咐他回到学校如何解释前夜的未归,他不舍的送祥太上了巴士,但内心的牵挂让柴田治开始追逐祥太,眼看根本追不上了,车内的祥太这才回头,也是无声,叫了句:“爸爸”

另一处是在妻子穿上偷回来的情趣内衣,使劲嗦了几口寡淡的面条。这时窗外暴雨将至,妻子兴致来了,还在蠕动的嘴凑过来,把丈夫撂倒在地。这时镜头摇回饭桌上,面条翻倒,垂挂在桌沿。寥寥几笔,把世俗的生活、情欲的绽放,以及生活以外的诗意,勾勒得如此精妙。

在平淡的剧情中,意外来临,原本融洽的家庭逐渐四分五裂,藏在彼此心底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摊开在阳光下。与新闻的冷漠表述不同,是枝裕和开始充分发挥了他的脑洞,想象这一家人或许是真的不想与老人分开?又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们之间看似荒诞实则真挚的“亲情”又是如何将这群陌生人紧密连在一起的呢?

这世上,谁不是在苟且偷生呢。奶奶说出的谢谢吹散在海风里,祥太叫的爸爸的气息凝结又融化在公交玻璃上,亚纪的记忆留在早已空了的旧房子里,信代和治下雨天的偷偷尽欢也永远不会忘记的,玲玲,应该永远都会记得脱皮的蝉,淋过的大雨和手电上的海洋和宇宙。可是还有那么多淡漠,奶奶对亚纪好是不是有所图,祥太被捡回来是因为爸爸当时跑不掉。可是吃过的面筋,穿过的裙子,被全家夸赞可爱的娃娃头,扔在房顶的乳牙,这些也都是真的。我们大多都只是贤者或庸人。于是,人生百态,于眼前。

是枝裕和

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是枝裕和是电视纪录片导演,这也是他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他所拍摄的纪录片,大多数题材都会社会话题有关,关于电影的道德判断,是枝裕和如是说『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坏蛋或许是用来让故事或者事件变得更容易理解,但如果不用坏蛋这个角色,是否反而可以让观众把这个电影当成自己的问题,带回日常生活中呢?』

关于电影中的故事与人物,是枝裕和如是说『说到底,电影就是要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传达给观众。“人”比“故事”更重要,我不打算改变这个观点。』

看完《小偷家族》你会觉得很舒服,这种内心的舒怡不在于情节的起伏平缓,而在于片中的所有纠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在于情感的“分量合适”。

什么分量?人生中“苦”和“甜”的分量。是枝裕和把人的生活状态拍得细腻、真挚、透明,他不躲避那些肮脏的、丑陋的、卑微的,但剥开那些让人欲说还休的众生相,他的镜头还是能准确地捕捉到那些美好的东西。比如爱,比如关怀,比如光亮,比如“海边的一家人”。看到那些残酷的或是美好的瞬间了吗?看到了就够了。我们每个人正经历着的,不也像是是枝裕和的电影吗?

—  终  —

感谢您的支持

【作者简介】

『我无与伦比,却又与你相似』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倾诉树洞ID: lonesometown

新浪微博ID:爱浓时你若在场

若转载或复制本公众号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