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茂林之家 2021-04-06

导语:

公元621年三月二十四日,原本正准备向王世充再次发起总攻的秦王李世民,突然率领3500名玄甲精兵朝洛阳以东的虎牢关赶去,同时向虎牢关挺进的还有夏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而这十万大军正是为了前来援救王世充。李世民一行马不停蹄,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赶在实建德之前抢先占下虎牢关,纵使虎牢关占尽了地利,但是以3500人来对抗十万大军,面对如此巨大的悬殊,李世民如何才能够在必败的局势中扭转乾坤呢?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就在李世民抢先占据虎牢关的第二天,他便亲自前往虎牢关以东的夏军大营外围进行侦查。

此前李世民一直担心窦建德会立即向虎牢关发起猛攻,若是如此,即便是凭借虎牢关易守难攻的优势,自己手中的这点兵力也不足以抵挡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然而眼下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窦建德依然在修筑工事,对于李世民的到来,他竟毫无察觉。

风平浪静中,窦建德错过了最好的进攻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所有的未知都将充满变数。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目前粮草和人数的劣势是李世民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李世民十分清楚,窦建德的身后便是他自己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粮食。

而自己劳师远征,除了虎牢关里的屯粮,后方基本没有粮草供应,一旦战事陷入僵局,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便是速战速决。

要想速战速决就必须主动出击,主动出击的目的是为打败敌人,而打败敌人的最佳时机则是在敌人士气低落之时,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击敌人士气。

拿定主意的李世民,决定要在窦建德立足未稳时,趁其不备给他迎头一击。

很快李世民就想出了应对策略,然而刚一提出,便遭到了身边将领的反对。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原来李世民打算让手下大将兵分三路,在沿途设下埋伏,而他自己作为诱饵,前往夏军大营引诱夏军出战。

尽管大家都是反对的,但是李世民深知,如果说派其他的人的话,恐怕收不到这样的效果,只有自己亲自前往才能够使一贯小心谨慎的窦建徳上钩,起到诱敌的作用。

李世民决意如此,无奈之下,大将尉迟恭提议与秦王同行,以备不测。

《资治通鉴》中曾记载了当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过的一句话: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也就是说我带着弓箭,你拿着相随,敌军就算有百万之众,又能奈我何。

短短几句话,却让我们再一次的见识了这位年少将军的勇猛与自信。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为达到让夏军轻敌的目的,李世民和尉迟恭只带了四个骑兵前往夏军大营进行挑衅,李世民的到来果然不同凡响,很快夏军大营中便杀出骑兵五六千人。

面对几千人的夏军,李世民并不慌张,他首先凭借自己出色的箭法,一次又一次地将追军阻挡在自己的身后。

同时李世民又不会一下跑得很远,而是跑一段时间,等一等敌军,等到敌军上来后为了安全,再射倒几个。

如此反反复复,夏军也不忍放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所以就被李世民牵着鼻子,引到了伏击圈里面。

李世民率兵趁势大破敌军,斩杀敌兵三百多人,并活捉了夏军的大将殷秋、石瓒。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这次看似不起眼的挑衅,令唐军营内士气高涨。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初尝战果的李世民,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心里明白这次伏击战虽打胜了,也只是挫了挫敌方的士气,通过这一次的交锋,窦建德定会变得更加谨慎小心。

实际上李世民不曾想到,竟会在攻打洛阳之时,与窦建德为敌。

早在他东征之前,李渊就已遣使与窦建德修好,窦建德也将被俘的同安公主,也就是李世民的姑母送还李唐王朝。

如今眼看就要攻下东都洛阳,窦建德却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即便玄甲精兵再骁勇善战,要想打赢这场仗,李世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挟着这次伏击战的余威,李世民决定给窦建德修书一封,劝窦建德退兵。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终要尝试,才知道结果。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自幼便熟读兵法的秦王李世民,深知用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唐军将士而言自然是最好的。

李世民在给窦建德的信中大体是说,王世充以前曾经和你窦建德修好,在这个过程当中王世充反反复复,暴露了他是无耻小人的本性。

如今王世充困守洛阳城,危在旦夕,又花言巧语地前去引诱你,没想到你竟然再一次的为王世充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上了当,带领自己的部队千里迢迢来到洛阳城,去救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昨天我到你们军中,本意是好言相劝,向你解释当今的天下大势,没想到你迎接我的竟然是几千骑兵。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这几千骑兵竟然一触即溃,所以我还是好言相劝,希望你能够及时回军,不然等到你身死战场魂归故里,到那个时候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李世民的信很快就被送出了虎牢关,接到信的窦建德先是大吃一惊,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与李世民首度交锋,就被人家打了个伏击。

更可气的是李世民竟然在信中公然劝他退兵,在他看来这与其说是劝他退兵,还不如说是在赤裸裸地挑衅。

想当初李世民兵出函谷关时,自己也曾写信劝他罢兵,他非但熟视无睹,更是将自己派去的使者扣下,如今自己当然也不会退。

李世民这封信虽说没有收到让窦建德退兵的效果,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给了窦建德一个下马威,使窦建德对唐军的作战能力琢磨不定。

自己几千人一触即溃,在一定程度上讲也使得窦建德更加的狐疑,本身窦建德就是一个冷静有余,决断不足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窦建德变得更加的犹疑,从而为唐军进一步调整作战争取了时间。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就这样,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对峙了足足一个月,一月之间李世民不断地出兵骚扰夏军,每一次都是小胜而归。

这一次又一次的失利,让夏军营内逐渐被惊恐不安的气氛所笼罩。

公元621年四月三十日,这一天夏军营内又传来一个噩耗。

秦王李世民派遣他的大将王君廓带领轻装骑兵一千多人,绕到窦建德的背后,袭击了他的运粮队伍,夏军大将张青特被抓,并有很多士兵被俘获。

眼看夏军士气渐衰,人心浮动,窦建德再也坐不住了。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为这看似僵持的局面带来了转机,他便是窦建德身边担任国子祭酒之职的凌敬。

凌敬为人足智多谋,胸怀大志,为夏军营内的重要谋士。

凌敬向窦建德建议北渡黄河,借此甩开唐军主力,转而进攻山西。

消息很快便传到虎牢关,得知此消息的李世民大为震骇。

现如今唐军主力尽在洛阳,山西空虚,夏军若要果真攻打山西必可势如破竹,到时候根据地关中就岌岌可危,这边就不得不放弃洛阳,回师救援。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就在李世民一筹莫展时,军中又收到了另外一条可靠情报,夏军营内再次发生了新的变动。

原来在窦建德准备下达命令转移军队时,王世充的说客王琬、长孙安世来了,这让本已下定决心北上的窦建德又发生了动摇。

长孙安世苦苦哀求窦建德,请他速速前往援救洛阳,称如今洛阳已危在旦夕,根本等不到夏王扫平山西的那一天。

私下里,长孙安世又偷偷地拿金银珠宝利诱窦建德的各个将领,来扰乱他的决策。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拿了好处的将领便向窦建德劝谏,凌敬只不过是个书生,怎么能跟他来谈打仗呢。

在将领接二连三的劝谏下,不知内情的窦建德终究还是放弃了他最初的选择。

窦建德听从手手下将领的意见,并向凌敬说道:“现在群臣振奋,这是老天助我,凭这决战定能大获全胜。”

一心为主的凌敬坚持争辩,这令窦建德极为生气。

既知自己已无法改变夏王的决定,凌敬落寞地离开了营帐,远去的背影显得如此惆怅。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公元621年的四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四月,历史曾一次又一次的将机会推到窦建德面前,却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又让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

在李世民看来,窦建德虽缺乏政治远见,但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将领。

如果唐夏两军继续相持下去说,不定窦建德会再一次的改变主意,到时候关中就有可能真的不保。

李世民当然不能让他改变主意,此时只能选择孤注一掷,主动出击与夏军进行一场生死较量。

在决定命运的生死关头,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窦建德,却因为受贿者的谗言放弃了原本千载难逢的有利机会,窦建德自取灭亡的命运已经是注定的了。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就在两军对阵的过程中,一份绝密情报的获得,再一次打破了原本的僵局,加速了窦建德的灭亡进程。

由于李世民前往虎牢关作战,所带的都是精骑兵,如今战事僵持,马匹草料开始出现短缺。

然而唐军的优势在于骑兵,一旦断了粮草,骑兵改步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恰好在当时黄河北岸的广武山下有大片草地,迫于形势所趋,李世民决定在此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牧马。

而唐军牧马的消息很快被窦建德掌握,在他看来,这将是打败唐军的最好时机。

窦建德准备趁唐军骑兵不能发挥作用时,进攻虎牢关,给李世民致命一击。

然而令窦建德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作战计划刚制定没多久,这份绝密情报就被唐军的暗探送到了秦王李世民手上,其内容正是“唐军牧马时,夏军即偷袭。”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公元621年五月初一,李世民率领骑兵北出虎牢关,渡过黄河,在广武山下开始牧马,这一切自然都没瞒过窦建德。

当晚李世民返回虎牢关,将千匹战马留在广武山下,就是这千匹战马彻底迷惑了窦建德。

第二天,窦建德果然倾巢出动,在虎牢关外牛口布阵,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虽然史料中并没有记载窦建德全军出动,但是这次参战的人数的确是庞大的,《资治通鉴》中记载这场战争的场面:“北距大河,西薄水,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行而进。”

十万夏军绵延二十余里,从虎牢关上远远望去,就如黄河暴涨,大江横流。

敌方如此声势浩大,唐军将领都不免有些胆怯。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优秀将领,李世民敏锐的察觉到,夏军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这个弊端正是窦建德的一字阵。

窦建德的大军沿汜水一字摆开,虽然首尾长达二十里,看起来的确唬人,但若真的打起来,首尾根本无法相顾。

汜水前边就是虎牢关,两军阵营只有一水之隔,唐军大可以渡过汜水,直接冲击夏军的中军大营。

窦建德自山东起兵以来,还未曾遇到过强敌,如今他竟然逼城布阵,显然是有轻敌之心。

因而李世民对手下将士说道:“敌军布阵松散而杂乱,显然是缺乏纪律,我军先按兵不动,等到时间一长,敌军士气消退,我军再蓄势而发,必将攻无不克。”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窦建德见唐军不出,轻敌之心更甚,于是派出三百骑兵挑衅。

此时唐军战马还未全部运回虎牢,为了拖延时间,李世民只好派大将王君廓率两百骑兵手持长槊出战,敌我双方时进时退,不分胜负,于是各自引兵而还。

天还未亮,窦建德就排兵布阵,现在已快到正午天气燥热,唐军阵营却依旧没有动静,窦建德 的将士白白紧张了大半天,此时都颇感饥饿疲倦。

夏军队形逐渐混乱,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开始争抢饮水,甚至有的在寻找阴凉处避暑,而这一切都被李世民看在眼里。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从早上到现在,李世民始终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夏军,就是为了等待一个可以一举歼灭窦建德的时机。

李世民坚信以窦建德的性格,在没有摸清虚实之前定不会贸然进攻,而时间一久,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夏军必然会松弛懈怠。

以目前的情况看,李世民的判断完全正确。

就在此时,有士兵来报,广武山的下的千匹战马已经悉数带回。

虎牢关外,真正的决战就要来临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