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克服大一焦虑症?

 广院孺子牛 2021-04-06

最近有好几个学生发来信息,问的是差不多的问题——

“对大学的专业学习信心不够,怎么办?”

随信而来的,还有着各式各样的截图,有大三大四师兄的,有新生群聊的,说的内容有些多数是和专业学习有关。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本专业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得来的学习感悟,不能排除掉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等等的个体差异,所以,从师兄师姐身上得到的对于本专业的评价,还是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

第二点比较重要,谈到的是新生自身:

我教了这些年书,但依旧有让我比较无奈的问题,比如面对艺考生的“超前教学”这件事。应该说所有的艺考培训机构,全部实现了超前教学——把艺考生未来在本科阶段需要花四年时间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填鸭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股脑的在短时间全部接收完毕。老师们的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短短数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快速了解大学一年级的语音发声,二年级的语言表达,三年级的广播播音,四年级的电视播音中的核心知识。当学生们在艺考阶段全部学习完毕之后,还怎么能保证在大学的学习中依旧保持着新鲜感呢?

另外,还有这样一点不可忽视。我在北京的艺考机构浸淫多年,我深深了解,一所负责任的、以教学成绩为目标的培训机构,在甄选播音专业教师时,中传背景一定是标配,甚至会有中传播音本硕毕业+京媒央媒一线工作经历这样的双保险大牛老师在课上任教。当然,这对艺考生而言是大大的利好,可以让他们早早就享受到顶尖的教学资源。可是,毕竟泱泱几十万艺考生最后只有100个幸运儿能最终进入传媒大学,那剩下的大多数,那些去到普通一本,二本,甚至三本的同学们,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老师不论是学历背景、教学能力都要低于艺考期间的专业教师时,失落感难免萌生。

怎么办?

1、调整心态。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时刻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大学生,不是高中生。高中生时,家庭围着你转,你是家庭的中心;进入大学,已经成年,是不是可以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待生活?去想想你能为这个家庭承担一些什么?而不是再像从前,一遇事先想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全然不顾你作出的决定,你的心理变化,会对家人、朋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既来之则安之,把心先定下来。

2、找到差距。人非完人,即使考进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在业务上同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何况其他人。经过了一次残酷的艺考,我想你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已经非常了解,心理上的先不谈,业务上的?文化课上的?把这些问题拿出纸笔认真总结出来,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在未来的时间里予以改善。比如普通话的硬伤直接对应你未来一甲证的取证难易,比如理论知识不扎实直接对应考研复习时还要额外回顾大一的内容做重复工作等等。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像攻克艺考一样牟足劲去攻克未来的生活难题。

JUST DO IT


最后的最后,放个小彩蛋:


今天刚好是9月10号教师节,收到了两位学生的节日问候。两个姑娘今年双双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为了17级的播本新生。其中一个是前两天我曾发文介绍的江苏姑娘曹赟洁,另外一个也是大牛考生,今年应届取得上海戏剧学院播音艺考全国第六,中国传媒大学全国第五的广东姑娘钟宛含。俩人都是我的“好哥们”。

不过今天的视频俩人录的0默契啊!!!(笑)

看背景和穿着,想来是在斋堂军训了吧?

祝好!姑娘们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