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中民间传说—会仙桥!

 一剑客杜 2021-04-06



民间传说故事陪伴着我们走过了难忘的童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比如民间传说中有关鬼,有关风水,有关灵异,有关神话的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这些口头相传的故事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特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这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让大家重拾记忆,留住曾经的那份美好。

唐朝时,吕洞宾慕名来到阆中锦屏山修道并作瓜皮诗,五代末,大宋初,家住锦屏山脚下的罗晏是个孝子,在山上放牛砍柴,幸遇神仙弈棋,得仙桃而成罗半仙。

嘉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06-1820年),川北道台黎学锦在阆中任职期间,也在锦屏山奇遇八仙,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三伏天的一个早晨,黎大人乘轿上锦屏山避暑,上南津关,过连峰楼,经小巷来到锦屏山下的一座石拱桥。

Image

网络配图

这时,他见桥下有八个乞丐(七男一女)手捧砂锅,用膝盖将砂锅底一顶,砂锅底如同橡皮一样翻了出来,然后啃锅底,黎大人见状,觉得蹊跷,就下轿探问:“这是怎么回事?”

乞丐异口同声地回答:“度黎机、度黎机。”

黎大人以为肚里饥肚里饥就是肚子饿了,立即叫随从把带的干粮交给八个乞丐。随后,黎大人又乘轿上山,至山腰罗半仙处,黎大人猛然醒悟,意识到八个乞丐就是八位神仙,度黎机不就是度我黎学锦吗?

黎大人想着,在阆中任职期间捐俸银,修通济渠灌溉肥田沃土,修西门河堤防洪护城,在南津关和华光楼间的河上搭浮桥便民,建考棚(贡院)和古治平园大兴教育,建张宪祠弘扬忠孝,把锦屏山、大佛寺、滕王阁、北岩寺、桓侯祠、凤凰楼等名胜修葺一新,沿河堤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应该是有大功德的吧?

八仙渡我来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想到这里,黎大人旋即让轿夫火速下山。

谁知到了石拱桥处,八位神仙早已不知去向。

黎公仰天长叹:“虽有仙根,却无仙缘!憾事!”

为了这一奇遇,黎大人就把这座石拱桥命名为会仙桥,小巷命名为会仙巷,并在锦屏山主峰悬岩上督工凿石拓一巨洞,塑八位神仙取名八仙洞,又在半山腰建静应祠供奉罗半仙。

讲述人:谭玉滨、谭家福

搜集人:蒲茂伦

搜集时间:2012年8月

Image

民间传说是在百姓中口口相传的故事或事件,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考证,无法深究的故事,仅供大家饭后娱乐。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