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路上总结的四个失败教训

 齐帆齐 2021-04-06

齐帆齐

我们常常感慨错过多少红利,恨不得捶胸顿足,其实任何时期其实依然有很多机会,只是我们很多人分辨不出哪个是机会,而有人能看到。

不得不说,在所有的自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变现能力是最强大的。如果一个稳定阅读量2000多的公众号,那么号主仅靠公众号月收入破万是妥妥滴,粉丝黏性强的会更多,这才是真正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啊!

比如小A的公众号阅读量有五六千,那么他接个软文推广就有5000元一篇,对方文案现成的,直接复制发布就好,两分钟搞定,就是用下小A平台实现曝光和转化,一周接一两个就秒杀无数上班族。只是有的号主怕伤粉,他们并不缺客户,就连我这小小号都常常有人找合作,大部分号主都选择一个月广告不超过六篇。

我的公众号《齐帆齐微刊》经常被人留言怼,你2016年就开始做公众号了,居然这么差,实在是太失败了。

我无言以对,的确很失败。

末那大叔,17年才开始做公众号,现在已经是近千万粉丝的大号。粥老师18年正式做自己的公众号平台,依然实现小百万粉。

公众号的确是改变了无数普通人命运的大好机会。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总结自己踩过的坑,这都是血的教训。

一.没有当干事业去经营。

查看我第一年的文章,有时候10来天才发一篇,排版粗糙丑陋,没有固定的排版风格,文章全是传统式散文,其实有一搭没一搭的公众号发一篇,并不知道公众号蕴藏的商业价值。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主要是认知不够,即便那时候自己写不出来那么快,可以征稿,可以稍微投入一点资本,公众号的转化率又快又高,我群里一位朋友的妹妹,初中都没毕业,2017年才做公众号,她18年就通过公众号稳定月入在10万以上,之前业余写过几年杂志投稿。

她妹妹一开始上来就投资了1万元,让大号去推,一个晚上涨粉好几千,定位是大众爱看的故事性文章,再和同类型公众号互推,形成滚雪球效应。

我和她妹妹的区别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个一上来当事业去做,知道这背后的底层逻辑;而我那时候在上班,当做一个偶尔发文的一个小平台。

我去年也听说有个号主苏老师,她17年在公众号投资了三四万元,几个月后就给N倍的赚回,现在她的号头条文章阅读量依旧稳定在8000到一万出头,可以看出她这个号就足够让她实现财务自由。

二、沉迷其他平台太久。

2017年公众号还有点红利的时候,我在某平台经常文章上首页阅读量5000到破万,自我感觉良好,整天打开无数次,对公众号漠不关心,却不知道风险漏洞,平台的粉丝注定是平台的粉丝,公众号才是储粉的最佳平台。

云浅浅去年和我说过,你那时候其他平台和公众号阅读量真人悬殊太大,如果对换下你就不得了,那时和你不熟,没有多提醒你。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来,而是我们不知道,缺少有效的前沿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思维跟不上,简直就是丢掉金饭碗去要饭的讽刺哇。

如果有魄力胆大的人,找个大学生的文友帮忙排版,搞得专业一点,适当收一些优秀稿子,补充公众号的内容,再进行互推运营,搞些福利活动。

认识一个做微信公众号的小萌,她是2017年下半年注册微信公众号的,在简书豆瓣首页各爆文下评论留言为自己公众号引流,比如某某号征稿稿费200-1000元,会有很多新人作者感兴趣去关注她的公众号,因此她每天能引流100~200人,现在她的号阅读量有三千左右,公号收入超越她九成同学。

我那时候经常文章经常上首页,却从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公众号引流,也没有花时间精力金钱去推广,若现在再花钱和精力已经没有空间,不划算了。

三、缺少危机意识。

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只要有人看就好,不管是在哪个平台都是一样,每天都呵呵地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看到自己的文章有七八千阅读量就满足都不要不要的,没有意识到平台随时是会有变化的,千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同时期同平台的有几个文友,他们很有前瞻性的眼光。他每一篇文章末尾都备注福利,加他微信送上百本电子书。公众号留言每天抽选三位赠书活动,据说他用这样的活动为公众号引流了五六万人,个人微信号当时就5个。

他那时曾和我有过简单聊天,提到过平台只是梯子多搭几个为自己服务,重点是在公众号。他顺带说过这一句,可我却没能真正懂,更没有去应用。

在17年,18年做这样的活动还是有很大优势,现在大家都视觉疲劳了,各平台流量在大幅下降。

四、没有定位。

没有定位,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翻看我的文章都比较杂,随笔,散文,生活感悟,读书感悟,写作类都有,以主观性自我感受比较多。

如果16 年,17年有足够多的读者,比如30万粉丝基数,那么即便我写个日常碎碎念也能有个七八千人来看,但是我本身基数不大,写的东西又个人主观,肯定是难以做起来。

我上面提到的苏老师,她的号虽然写的也都是日常生活为主,但她坚持日更数年,又在17年花大力推广运营,已有足够多的铁杆读者,且在15年就出过书,基础流量稳定,她写家里的狗狗配几个照片也有大几千阅读量。

虽然说末那大叔,粥左罗他们都公众号做得并不算早,但是起点就非常高,他写的内容都是全网人爱看愿转发的刷屏式文章。

比如《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

《毕业4年月入20万,混职场上混的好的人,都遵循这8条高成长定律》

《海底捞上市身价600亿的张勇的用人潜规则:谈钱,才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

而我这类公众号发的文是《童年》《老屋》《端午节》这样的随笔散文,有的还不足千字。

你说你看了会转发哪种到朋友圈?当你又不是名人大咖的时候,谁愿意听你在那里感慨抒情啊!你怎么过节,你怎么感慨时光,你怎么看花,听雨,关别人什么事呢?他们定位是个人成长,职场、情感、历史、名人故事等。

这个时代大家时间有限,人们需要有价值,有干货,有意思,有知识增量,有信息密度的内容,而不是自嗨。

总结还是自己认知跟不上,常常比别人慢一拍,后知后觉。以上是自己在写作路上错过的机会,踩过的坑,更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回顾与梳理。

泰戈尔说过,当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一定会错过星星。

人生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前行。可以说以后的时代再不会有像公众号给普通人的那么大红利了。

当然现在有的平台或多或少也还是有机会,就看谁能把握得住,多数人都是事后诸葛亮,比如我。

别人都是在其他平台写过文字,手上有存稿再开公众号,我是先开公众号才尝试去写作。无论如何,还是感谢因公众号让我将写作坚持了下来。

从0到1实现自由梦想,只工作,不上班。

自媒体写作路上,且行且总结!

找找合作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