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到芬兰,少不了沿着西贝柳斯的足迹走一遭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4-06

图片

奥朗科自然保护区一景,这是西贝柳斯写《芬兰颂》时脑海里呈现的景致

文 | 唐若甫

欧洲的古典音乐长河,民族乐派是一脉汹涌澎湃的支流。匈牙利有巴托克,捷克有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挪威有格里格,他们一同构成一幅绚烂多姿的民族觉醒的图景。在芬兰,这样的人物便是让·西贝柳斯。来到芬兰,自然少不了沿着西贝柳斯的足迹走一遭。

《芬兰颂》画面

Finlandia, Op. 26 (芬兰颂,作品26) (1987 - Remaster)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Sibelius: Orchestral Works

提到西贝柳斯,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他的传世名作《芬兰颂》(Finlandia),作品的英文名甚至还是一款人气伏特加的商标。虽然西贝柳斯创作有7部交响曲、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少以史诗为背景的交响诗,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打谱软件,但《芬兰颂》一直毫无争议地代表着西贝柳斯,在他的数百部作品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这部被认为是芬兰“第二国歌”的作品伴随着芬兰民族的崛起和独立。

当1865年西贝柳斯出生时,芬兰已被俄罗斯统治了65年。1917年芬兰独立后,经历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洗礼,直到冷战中与共享千余公里边境线的苏联对峙,《芬兰颂》一直扮演着全民精神支柱的角色,是芬兰的“主旋律”“红色经典”代名词。由此,西贝柳斯在芬兰也绝不仅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民族英雄,有着开国元老般的崇高地位。

在芬兰至少有三处可以深度探访西贝柳斯的游玩景点,我选取的第一站是海门林纳(Hämeenlinna),那里是这位作曲巨擘的出生地。海门林纳距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机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是芬兰历史最悠久的内陆城市。1865年12月8日,西贝柳斯就是在哈利图斯大街(Hallituskatu)旁一处毫不显眼的普通民宅出生并居住了20年,如今这座一层平房是西贝柳斯出生地博物馆。

图片

海门林纳的西贝柳斯出生地博物馆

博物馆一共有五间展室。第二号展室展出了西贝柳斯小时候由祖母带大时跟随阿姨学习并弹过的同款钢琴。之所以说是同款,是因为后来祖母把原来的古董四角钢琴变卖,换了一台立式钢琴。展室里的四角钢琴是同时代(1866年)由赫尔辛基制琴师格兰霍姆制作的,琴上摆放的大提琴也证明了西贝柳斯家族对音乐的热爱。

图片

芬兰西贝柳斯协会会长在西贝柳斯出生地博物馆演奏钢琴

三号展室是博物馆里最大的一间,以前是会客厅,如今用作举办小型音乐会。四号展室最为精致,陈列有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家具和器皿。五号展室是西贝柳斯降生之处,家具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习俗重新添置,墙上挂着西贝柳斯家族捐赠的作曲家铅笔画,烛台则是西贝柳斯祖母赠送给祖父的订婚礼物。

袖珍的博物馆之外,海门林纳更大的意义在于给西贝柳斯创作《芬兰颂》提供了灵感。在郊外的奥朗科自然保护区(Aulanko),人们可走上奥朗科沃利丘,拾阶登上观光塔,从顶层望出去,绿茵葱葱的地貌和瓦纳亚维斯湖的湖光水色延绵不绝。西贝柳斯在描述家乡的景致时曾说:“这就是我写《芬兰颂》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正如音乐那般,大气、磅礴但平易近人。从观光塔上望出去的风景后来还出现在笛卡日食系列西贝柳斯歌曲的黑胶唱片封面上。

宁静乡村庇护所

成年后的西贝柳斯搬去赫尔辛基接受正规音乐教育,事业有成,结婚生子,便想要一处属于自己的幽静之所。这大概是很奇怪的悖论,创作出优美旋律和响亮声音的作曲家,却偏偏要在寂静深处才能写出音乐。正因为此,不少作曲家都选择在僻静之处安家,比如在爱沙尼亚农村居住的阿沃·帕特,在挪威特罗豪根岛上居住的格里格,在德国加米施田间居住的理查·施特劳斯,在苏黎世、琉森和威尼斯傍水而居的瓦格纳。马勒甚至为了避世还特地把自己关进远离尘嚣的朴素的屋子里创作交响曲,因此有了“马勒小屋”。那些故居小屋大多被辟成博物馆,尽是观光游玩好去处。

西贝柳斯也不例外,他在据赫尔辛基40公里的耶尔文佩(Järvenpää)的图苏拉湖畔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购买了不到一亩地,建造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以妻子爱依诺的名字将屋子命名为爱依诺拉。1904年之后直到逝世,这里一直是西贝柳斯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在那里,他迎来了自己最为高产的巅峰时期,写就了310部作品,其中三百多部都是在1905-1929年间写成的。正如他在1948年接受电台访问时说的:“我在意大利写了《第二交响曲》,在巴黎写了《第三交响曲》,在伦敦写了《d小调弦乐四重奏'亲密之声’》。但我写的最多的还是在爱依诺拉。我总觉得人们要么住在城里,要么住在森林。在爱依诺拉,寂静述说着一切。”

爱依诺拉如今是西贝柳斯故居博物馆,由建筑和花园组成。两层楼的房间布局几经更改,最初作曲家的卧室和书房在二楼,但晚年他腿脚不便就腾出了一楼的房间用作他的起居和工作。女儿们原来都住在那里,最多时住下十口人,包括两个女佣和一个看门人。女儿们出嫁后,她们的闺房被相继改建成阅览室和会客厅。据女儿们回忆,只要西贝柳斯在家,家里就要保持绝对的安静。等到父亲出门,她们才练琴和继续音乐作业。

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台施坦威大三角钢琴颇有意思。这台琴是1915年12月8日由作曲家的仰慕者集资购买赠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施坦威的商标下还刻有“制造”的英文字样,十分罕见。钢琴的机械构造在纽约制造,架构在汉堡制作并完成总装。博物馆开馆以来,每逢有音乐会或者录音,都会用到这台琴,久而久之构建老化,无法修复。2016年,在芬兰文物局的督造下,施坦威提供了仿古但全新定制的内部机械构造,完整嵌入原有的琴架中,以替换磨损严重的老部件,只保留了键盘。如今,这台琴在外观和声音上都完全维持了最初的样子。替换下的老部件保留在博物馆,需要时仅需花上几个小时就能把老部件安进琴架。

1957年西贝柳斯逝世,1969年爱依诺逝世,他们两人合葬在爱依诺拉的院子里。锈迹斑斑的墓碑见证了两人相爱相伴的一生。

音乐节致敬巨人

纪念音乐巨匠,终究还是要落实到音乐中。对于游客而言,听一场原汁原味的西贝柳斯音乐会,不失为一种功德圆满的行程安排。距离赫尔辛基一小时车程的城市拉蒂,有一年一度的西贝柳斯音乐节。市中心的西贝柳斯音乐厅坐落于平静而美丽的威斯雅尔维湖畔,一共三层的观众席有1100个座位,加上舞台背后的合唱团席位,共有近1300个座位。这里是享誉盛名的拉蒂交响乐团的驻地,也是拉蒂西贝柳斯音乐节的主场。

早在1985年,芬兰指挥家奥斯莫·万斯卡入主拉蒂交响乐团出任首席指挥后,便与尼姆·雅尔维麾下的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一道,开始为瑞典唱片品牌BIS灌录西贝柳斯作品。拉蒂交响乐团与BIS的合作于1991年启动,到1999年底已经录制了33张唱片,包括万斯卡与乐团合作的备受好评的西贝柳斯7首交响曲全集。这一合作见证了BIS于2013年杀青的洋洋洒洒的65张13卷西贝柳斯全集录音,树立起拉蒂交响乐团作为西贝柳斯不二代言人的“霸主”地位。

得益于此,1996年,芬兰林业协会、欧盟、芬兰政府和拉蒂市政府联合出资,共筹得1.17亿芬兰马克,于1997年,以湖畔的一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前家具及玻璃制造厂的厂房为基础,扩建成一座木制结构的音乐厅,由美国阿泰克声学公司负责声学设计。2000年3月9日,音乐厅举行开业首场音乐会,同年9月举行首届西贝柳斯音乐节,为期三天。2015年时,这里更是全球铺开的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的核心地带。

图片

图尔库的西贝柳斯音乐博物馆馆藏

除了出生地海门林纳,居住地爱依诺拉和音乐节重镇拉蒂之外,图尔库(Turku)作为芬兰最古老的城市,也是芬兰自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初的音乐之都,有芬兰第一座音乐博物馆,自然以西贝柳斯命名。博物馆里展出了近2000件乐器,还有围绕西贝柳斯的特展。此外,图尔库也有一年一度的图尔库音乐节,规模和水准与拉蒂旗鼓相当。

不管在哪里,你都能找到桑拿间(芬兰浴)的存在。无论是在拉蒂的西贝柳斯音乐厅,还是作曲家的故居,抑或是博物馆,总能在指示牌上看到“桑拿”标志,也许是桑拿之乡芬兰独有的优待。

图片

桑拿配海水浴是芬兰特色

探访西贝柳斯足迹之余,还可蒸一下桑拿,退去一天的困乏,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皮实的铜管乐队在桑拿间里汗流浃背地边喝“芬兰颂”伏特加边吹《芬兰颂》:芬兰味十足的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