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过,College Board有一个官方给分纲领,把AP历史论文分解成几项任务,你每达标完成一个任务,阅卷老师就给你对应的一分(参考文末“AP历史急救箱【2】AP历史要拿5分不得不知道的事”)。 根据这个官方给分纲领,Document-based Question (DBQ)和Long Essay Question (LEQ) 都有1分是给“提供背景信息”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怎么通过提供背景信息,拿论文的第一分。 英文咱们管它叫“contextualize”。 看到这个词你就知道它其实是“context”这个名词演化出来的。“context”意思是语境、上下文。它变成动词,就是为你要讨论的主题提供背景信息,提供语境,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你要讨论的内容。 College Board给这一步分数是符合写作逻辑的。你讲任何事情,总要先铺垫一下,让读者知道个来龙去脉吧?哈利波特也没有一上来就和伏地魔决斗啊。 所以在你开始讨论前,你也应该渲染一下主题的历史背景,领着读者一步一步向你的论点论点靠近,他们便更好理解你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讲这个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这一步很符合逻辑,写作上来说是个好习惯。 关键:
比如关于“New Deal” 这个问题,你不能论文一上来就说我认为FDR的New Deal很有效、影响很深远——这个路人也许根本不知道FDR是谁、什么是New Deal、为什么会有New Deal。 这样一想象,你就不会先入为主地假设你的读者已经清楚你要讨论的历史事件,而是会为你的读者提供理解你论文所必要的一些背景信息。衡量你的背景信息有没有交代清楚,就是看这样一个路人读了你的背景信息后,是否也能很好地理解你整篇论文,跟上你的思路。 具体怎么做: ■ 在论文的介绍段(intro)提供背景信息,不要放在论文任何其他地方。 ■ 用2-3句话描述主题事件发生前夕的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况是怎么样的。 ■ 其实最充分的背景信息介绍可以写上一段;但是考虑到考试时间限制,通常3句最佳,最多4句。3句话搞定的分数,我们就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写多了,反正这一步写再好也是最多拿它对应的1分,你还要给其他任务留出时间。但是也不能只是简短的提及,或者短短一句话就想鱼目混珠了,还是要充分展开描述和解释。 ■ 描述的背景信息必须与主题要直接相关,与主题关系越强越好,不能离主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太远。 ■ 描述的具体细节越多越好,比如具体年份、人名、数据、法案名称等等。 这些秘密技巧我只跟你说…… ■ 如果实在是想不出太多具体细节信息了,那么可以尝试描述的背景从大致慢慢到详细,一句一句越来越靠近你的主题。但至少要给一个详细的描述或者细节。如果一个细节都不给,泛泛而谈,阅卷老师可能会觉得你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说啥,还是不会给你这1分的。 ■ 如果年份记不清具体年份,比如你记不清具体是193X年了,那么你可以以"in the 1930s"代替哦! ■ 背景信息必须要是从自己记忆库里抽调出来的信息。你用题目或DBQ文件提供给你的信息是不算的。 给完背景信息以后,你就可以很自然地带出你的中心论点句(thesis statement)了。当然你也可以开门见山,以中心论点句开头,然后再描述背景信息。 通常后面这种顺序在你的立场特别鲜明或者说出比较令人吃惊的论点时,效果会更好。 举例说明 问题: Analyze the respon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sadministration to the problem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How effective were there responses? How did they change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你在论文开头可以这样提供背景信息:
数一数,是不是总共3句话,就把作为FDR上台和出台New Deal的背景都介绍清楚了呢? 里面不但描述了和New Deal有直接关系的Great Depression的起因和严重程度,还提供了具体年份,运用了像money supply, surplus这样的专业术语,让阅卷老师知道你并不只是在bul**hit。 有了这段背景介绍,即使是不清楚这一段美国历史的一位正常智力的路人,也可以读懂接下来的内容了。 接着,你应该在这段背景信息的后面马上接上中心论点句,正面、直接地回答问题表明立场,实现无缝连接。 一个完美的论文介绍段就完成了。 怎么样,3-4句话之间就搞定了1分,其实AP历史论文写作也不难吧? 明天我还会教你怎么样一句话就拿1分呢!请拭目以待啊! |
|
来自: PeerBang留学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