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留学生会因为在美国学习体验到不同文化的学习和生活而感到兴奋。但是可能到了美国后,却发现美国朋友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交,和他们之间仿佛总有一层隔阂。一个学期过去,可能会发现自己大部分同学身边基本百分之八十是中国同胞,自己也搞不清楚留学的意义在哪里了。 想要在美国交美国朋友,留学前不妨多了解一些美国文化来为将来社交社交做准备,今天学姐就和大家分享国际学生都需要知道的六个方面的美国文化。
01.个性 INDIVIDUALITY 首先第一点,就是在美国不要害怕说出你的想法和感受!美国人很喜欢“个性”。 美国的历史深深植根于独立和个性的概念。在美国,许多美国人从18岁就开始独立。青少年常常从初高中时就开始工作,比如帮爸爸除草,去餐厅做侍应等。 另外,他们也重视与众不同。和中国人的“枪打出头鸟”观念不一样,美国人喜欢直接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当一群美国人坐在一起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时,有时甚至会有比较激烈的争辩。这与许多不鼓励公开谈论个人信仰的文化有所不同。 相反,课堂发言,参与讨论,甚至是提出问题,却是很多留学生的“死穴”。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美国的学生从小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长大,所以美国的高中生上了大学后是一种自然无痛的过渡。 而中国留学生来到一种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课堂上,会觉得手足无措,常常内心纠结,不知该说什么,不知该怎样说才得体、才不会被人嘲笑。为了不做大学课堂里的边缘人,就要及早突破自我,不要害怕和别人分享你的观点,即使你觉得会很特别甚至荒唐。因为美国人认为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你能够有理有据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02.时间的价值 THE VALUE OF TIME 美国人往往比其他文化更强调时间的价值。例如,在美国约会迟到超过十分钟通常需要某种解释和道歉。 在一些习语上,美国人甚至还会用金钱来描述时间以此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大家要珍惜时间,比如说:“花时间(to spend time)”、“浪费时间(to waste time)”、“节省时间(to save time)”,以及“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 所以说,当你与美国人交往约见面的时候,最好不要模糊大概地说“早上,下午或晚上”,而是尽可能地具体确定在某一个时间点。 而按时约见出现在美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般很少会有人迟到。如果你要迟到超过10分钟或更晚,但没有提前通知你要见的人,那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也容易让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
03.职业道德 WORK ETHIC 美国人非常重视工作,美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国家之一。 大多数美国人可能普遍都受到了以前清教徒的传统和他们对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相信努力工作使人成为一个优秀而有价值的人。 根据Inc.com网站的数据,除韩国外,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长。许多美国人用你在工作、学习或项目上投入的时间来衡量成功。尽管全职工作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每周40小时,但对于许多行业来说,社会期望工作时间更长,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 虽说现在有不少年轻的千禧一代正在更多地考虑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需要。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地方,“全心全意工作(work-your-heart-out)”的理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学校里的学生来说,也是同样的心态,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顺利拿到学位毕业,才能拥有一个不错的简历,并从教授那里得到好的推荐信。
04.个人卫生 PERSONAL HYGIENE 美国人喜欢干净、好闻,他们普遍都重视个人的卫生以及气味。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或超市,你会看到大量的香氛产品陈列在货架上,从个人除臭剂、洗衣软化剂和洗涤剂、空气清新剂、到各色的香水和古龙水。 在美国,体臭被认为是令人不舒服的,所以很多人都一定要使用除臭剂来祛除身上的异味。但是,过量使用香水或古龙水,让人5米远就闻到了,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如果你对deorderant还不熟悉的话,可以了解起来。搞不好一直交不到朋友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身边的人还不好意思提醒你。 还有一点,众所周知,美国人的牙齿既美观又干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口腔护理,每年都会定期清洗牙齿,保证牙齿的健康与干净,不会有异味。所以在和美国人一起出去吃饭时,大家不要忘记在吃了大蒜、咖啡等有异味的食物后刷牙漱口,或者是吃薄荷糖或口香糖。 当然,一定要经常洗澡!
05.如何称呼你不熟悉的人 HOW TO ADDRESS PEOPLE YOU DON’T KNOW WELL 美国人没有称呼不同社会年龄或职位的人的传统习俗。不管他们多大年纪,大多数美国人用他们的名字(first name) 互相交谈。 大多数情况下,当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人家都会告诉你该如何称呼他。记住,在国内直呼长辈或对方的名字虽然看上去是非常不正式、不礼貌的行为,但这在美国并不是不尊重的表现,而是一种关系平等的表现。 但当你和有头衔的人说话时,比如教授或医生,在你获得人家允许之前,你应该使用他们的头衔来称呼他们。例如,“布朗教授,你好吗(Professor Brown, how are you?)”。如果人家没有说你可以以人家的名字来称呼人家,千万不能自己就喊人家John或者Jennifer去套近乎。
06.公共空间 PUBLIC SPACE 美国人很重视在公共场合的个人空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在上世纪60年代对“为什么我们要有私人空间?”话题曾有过这么一个研究。他说,每个人实际上都被四个不同大小的泡泡包围着,每个泡泡都适用于一组不同的潜在“闯入者”。 其中,最小的区域叫做“亲密空间(intimate space)”,这里只有家人、宠物和最亲密的伴侣可以进入。如果有一个不怎么熟的人在这个亲密空间里闲逛,就会让我们感到紧张不安。 接下来是一个名为“私人空间(personal space)”的气泡区域,范围从1.5英尺(约1.6米)延伸到4英尺(约1.6米)。朋友和熟人可以轻松地占据这个区域,尤其是在非正式的谈话中,但陌生人是严格禁止的。 而距离身体4到12英尺的地方是“社交空间(social space)”,在这里,人们与新认识的人或完全陌生的人进行日常社交活动时感到很舒服。除此之外是“公共空间(public space)”,对所有人开放。 根据加州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Ralph Adolphs的观点,“个人空间的范围大小当然取决于不同文化和背景,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以上这些气泡的数字反映的是美国人平均水平。”而实际上,个人气泡直径的文化差异或个人差异往往是造成社交不适的原因。 比如说,在我们看来,在地铁等公共场所站得很近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大家习惯了摩肩接踵。但美国人认为靠得太近,是对个人空间的侵犯。所以大家要记住,即便是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应注意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他人的空间,不要站的太近。 美国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和《麦田里的守望者》(Catcher in the Rye),这些美国文学都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这种难以获得亲密感的主题,反映了美国文化中的焦虑。不过,一旦你能够克服最初“空间”的障碍,理解了什么样的距离对于不同关系的人是合适的,那么你就可以和美国人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关系。 总之,去美留学是一个了解自身文化以外的另一文化的独特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可以让你学到新事物并遇到新朋友。初次抵达校园时,你可能觉得与其他留学生待在一起更容易,但试着扩大社交圈,会让你的留学经历更有价值! |
|
来自: PeerBang留学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