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lvlin6000 2021-04-06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无论是爱好者,还是对针灸疗效尚未确信的医生来说,学习《黄帝内针》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最重要的针灸典籍《灵枢经》开篇,黄帝为了自己的子民免于疾病之痛,就曾向岐伯请教最简单、易用、难忘、有理论体系的针灸方法。如果难于掌握,或是仅凭经验就无法在民间推广。《黄帝内针》的使用法则基本涵盖了上述期望。

使用黄帝内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肘、膝关节以下用针,这样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安全性。而且对表、里、上、下、左、右的认识和应用还原了经典的经络认知,在手肘或者足膝用针也绝非是一个全息理论能够概括的。

在经验用穴中,我们曾接触过大量类似于“肩三针”、“膝四针”等的组方,这些组方在临床上也产生过很好的效果,但有时却不灵验,最麻烦的是医生并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这和我们缺乏经络诊断有关。这里我们说的是针灸经络辨证。

比如肩部为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所过,能够诊察出哪一条或者哪些经络出了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能用一针解决的问题,不用第二针,这需要建立在识症清晰、了了分明的基础上。

在单一选穴的使用经验中,《四总穴歌》是从古以来,历代针灸医生使用效果最为显著的四个穴位,或者说这是经过大数据优选出来的,后来又发展为六总穴歌、八总穴歌,直至二十四总穴歌。

能体现其频率比较高的疗效,很有可能也暗合某种原理,如果能够明白其内在的原理,那么选穴用针即可千变万化,“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一”在总则上,“执一以为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黄帝内针》原书对四总穴歌即有讨论,本文尝试在丰富图片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使用经验再阐述一下《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强调一下三焦定位

  • 上焦定位: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
  • 中焦定位: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为中焦
  • 下焦定位:前为神阙穴、后为命门穴一下的区域为下焦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然后说一下四总则

  •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 同气相求(如手少阴经和足少阴经)
  • 阴阳倒换求

最后是六三二一法则:

  • 六经 → 三焦 → 阴阳 → 阿是穴

一、肚腹三里留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三焦:中焦(中下焦)

中焦首先阳明

足三里阳明经穴位,位于膝眼下三寸

按压取酸麻胀痛处为阿是穴

另外,所见腹痛为阳明经症者更效

阳明经任脉旁开2寸,也就是说最痛点在阳明经上取此穴更佳

手阳明经则可选曲池穴(位于手肘,属于中焦)

肚腹除阳明经外,痛点还可能在太阴经厥阴经,则相应可以取阴陵泉膝关

二、腰背委中求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三焦:中焦(中下焦)

腰背为督脉足太阳经所过之处

委中穴足太阳经膝腘窝处穴位

按压取酸麻胀痛处为阿是穴

手太阳经则可在小海穴及附近揣穴

疼痛部位若在两侧,此是带脉循行处,可取足临泣穴一试。

腰正中疼,此在督脉,可用后溪穴

三、头项寻列缺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三焦:上焦

头项在督脉足太阳经所过之处

口诀用列缺穴

列缺是手太阴经穴位且通任脉,也在手臂上焦

这里“阴阳倒换求”用列缺(督脉——任脉)

其实,用后溪(通督脉)或是腕骨、阳谷穴(手太阳)附近寻阿是穴亦佳

四、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三焦:上焦

面口为阳明经左右交叉所过之处

合谷手阳明经上焦穴位

按压取酸麻胀痛处为阿是穴

如在足部可选陷谷穴及附近找阿是穴

再加个货:

心胸内关谋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三焦:上焦

上焦胸部首选厥阴经

内关穴手厥阴经上焦

按压取酸麻胀痛处为阿是穴

如在腿部选穴可选三阴交穴

这里我们看到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选穴结果大体一致,但是理解了原则,就可以有法度的选择任何适用的穴位。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法,变化的是方(针)。另外,这样选穴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更加简单且正确的应用黄帝所期待的《针经》原则——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