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心态指的到底是什么?

 浅字淡墨 2021-04-06

我们都知道心态很重要,但好的心态到底是指什么?有人认为好心态就是乐观的情绪,然而单纯的乐观心态,只能在短期起到快速改善情绪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它并不能对我们的状态造成实质性影响,而真正对我们起作用的,是一种叫希望感的东西。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希望感”,而“希望感”又与乐观有什么不同。

希望感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是路径思维,简单说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通向目标的途径,此路不通就一定会有另外的路,也就是永远保持一种“终会抵达”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引发持续的乐观,而单纯的乐观却不能持续,这是其一。第二个特点叫做自我效能感。这个是说能意识到自己可以有效掌控自己的行为。比如喜欢跑步的人,他们在跑步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对身体机能的掌控,甚至戏称可以感受到肌肉的喜悦。其它的像书法、音乐、健身等等行为,都能让人感受到自我效能,这能帮助人产生或恢复信心和希望。

所以说,希望感是一个整体的思维系统,而乐观只是一种情绪状态。那么希望感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呢?我们看个例子。

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史蒂芬,在40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医生说他只有8个月的生命了。医生的判断当然是有根据的,他是综合一般人在这个阶段的平均存活时间做出的判断,这时候如果病人感到绝望,也在情理之中。但史蒂芬教授并没有这样,他通过大量研究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他自认生活方式比较健康,而且能够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年纪相对来说也不算大,而且他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自己安排科学的保养和健身计划,所以他认为自己应该活得更久一些。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活了20年。

不是说希望感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但这个结局的确更可能来自希望感的支撑。来自希望感的信念,既改善了情绪,又让他积极地面对,以更理性、科学的方式去生活、保养、锻炼,最终延长了生命。

那么,希望感对普通人适用吗?有研究者基于大量案例,总结出了创建希望感的四步骤,通过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四个步骤是:一,找到能刺激自己兴奋的目标;二,找到更多通往目标的途径;三,认真思考这些途径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四,思考如何避开这些困难,达成目标。你注意到了吗?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不存在盲目乐观或故意逃避,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应对。

总之,获得希望感的办法,就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应对,反过来我们获得的希望感又会激励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困难,这正是希望感与乐观的根本区别,也是好心态的正确打开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