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Loading69 2021-04-07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将夏商更替之年断在了公元前1600年,亦即商汤伐桀的年代就是公元前1600年。可是报告在“夏代的天象天文推算”一节中,完全不顾多份史料文献提及的一个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商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即阴历十一月初一正好是“甲子日”,并且正好当天冬至交节。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什么是“朔旦冬至”?简单地说,就是冬至交节时刻在夜半即子时正(零时)左右,所以又称“夜半朔旦冬至”。

“夜半朔旦冬至”有什么重要性?“夜半朔旦冬至”对于中国古代帝王特别重要,因为这被认为是一个极好的历法起算点。如果碰上甲子日,那就等于一个新的“历元”。

朔,就是日月合朔,太阳月亮的视运动位置黄经值一致,又叫“日月合璧”。日月合朔之时,正逢子时正,日月位于南天子午线的子位;如果同时测定木火土金水五星的视运动位置,就可将这些位置当作初始“起跑线”,逐日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这对于阴历和阳历的推算,以及对于关系到帝王国运的星占等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再简单一点说,“夜半朔旦冬至”对于中国古代帝王而言就是“新纪元”“新时代”的开始,是关系到帝祚永久、国泰民安的重大事件,必然十分重视。例如汉武帝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于是汉武帝下令改历,以明年为太初元年,弃用沿袭秦代的以阴历十月为阴历年年首的“颛顼历”,转而实施“太初历”,即以阴历正月为年首的夏历。

商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这对于商朝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替天行道改朝换代了。

可是,商汤十三年的“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究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呢?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有聪明人立即会说,这还不容易,费点力气,编个历表,一年一年往回撸,一日一日往回推,怎么也能把“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给撸出来推出来。还有更省心省力省事的,在网上找一个“万年历”,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一共200年间逐年找“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怎么着也能找出来。

不用怀疑,当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就是这么找的。也不用怀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们根本找不出来。我很怀疑的是,正因为根本找不出来跟商汤有关的“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干脆就不提这个天文历法特征了。

问题出在哪?是不是又要归咎于古人造假,编造出商汤时代的“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很不幸,包括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在内的中外专家,一直有一个重要而错误的假设——即认为从遥远的商汤时代一直今天,纪日干支都是连续不断的。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正因为这个重要而错误的假设,两千多年来,中外学界在论证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这个重大课题领域一直劳而无功,最终一败涂地。

不用怀疑,中外学界就是在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200年间,按照上述重要而错误的假设一遍又一遍地去找牧野之战的“甲子日”,找出来分别属于44个不同年份的44个“甲子日”,然而没有一个正确,而且谁也不能说服谁,都以为自己正确。

由于这44个“甲子日”没有一个符合伶州鸠所述的牧野之战“甲子日”当天出现的系列重大天象,如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星在天鼋、辰在斗柄、星与日辰皆在北维等,中外学界奇妙地达成了一个错误的共识,异口同声地指责伶州鸠的说法是后人伪造。

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不去傻啦吧唧地找“甲子日”,我就老老实实地辨析清楚基本概念,什么是鹑火,什么是天驷,什么是析木……老老实实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Stellarium一步一步找伶州鸠所述的系列天象,三天时间就把牧野之战“甲子日”找出来了——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按照中外学界重要而错误的假定,如果纪日干支从殷商时期至今一直连续不断,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在历表中的纪日干支是“己卯”,但其实际纪日干支却是“甲子”,这充分说明后世的纪日干支在西周纪日干支的基础上加多了15日。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后世的纪日干支在西周纪日干支的基础上加多了15日,西周至殷商时期的纪日干支却是连续不断的,这个问题我已经用精确考证甲骨卜辞中的日月食反复证明。

例如,在甲骨卜辞中,有两块甲骨共同记录了“己卯夕”至“庚申”这两天之间发生的一次月食。中外学界对此有很多讨论,包括对甲骨文的释读,以及对这次月食发生的具体年月日的探寻。

中外学界怎么可能找得出来这次月食的精确年月日来呢——中外学界一直错误地假定,自殷商至今的纪日干支体系连续不断,因此根据殷商时期月食表去寻找“己卯日”和“庚申日”的月食,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找出来的。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

在上述六十甲子表中,己未的序数是56,因此加多15日后的干支就是甲戌(11)。

在上述六十甲子表中,庚申的序数是57,因此加多15日后的干支就是乙亥(12)。

因此,实际发生的“己未夕(皿)庚申有食”,反映在今天假定纪日干支连续不断的殷商时期月食表中,当然就是“甲戌夕(皿)乙亥有食”。

因此,我们只要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发布的5000年月食表,寻找公元前1300年前后发生在“乙亥日”日出前的月食即可。这是一件简单的体力活儿,a piece of cake,如下图: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看到了吗——公元前1261年3月20日乙亥日,清晨5:43,发生了一次大时分的月偏食。这就是甲骨卜辞中的“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是且仅是。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我们再来看看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 Stellarium 还原的这次月食天象: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没错,这就是“于己未日夜发生,于天明后的庚申日结束,是一次带食而没的月食”。甲骨卜辞“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的千古悬疑精妙告破。

又如,中外学界根据“自殷商至今的纪日干支体系连续不断”的错误假定,去寻找甲骨卜辞记录的“世界最早日珥”“乙卯允明雾,三焰食日,大星”发生的精确年月日,结果一直找不出来,于是又衍生出各种奇谈怪论。可是,根据殷商时期的实际纪日干支情况,找出这一天来根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体力活儿。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标黄文字:乙卯允明雾,三焰食日,大星。

既然后世连续纪日干支体系与西周早期乃至更早的殷商时期的纪日干支体系发生了断裂,加多了15天,那么找出这个实际的“乙卯(52)”日来,还不是轻而易举?

对着日食表,找出某个清晨发生大食分日食的“庚午(7)”日来,不就解决了问题?!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看看,公元前1299年4月4日,按现在的纪日干支体系回推,这一天的纪日干支是“庚午(7)”,因此其殷商时期的实际纪日干支就是“乙卯(52)”。这一天的日食情况如何?很显然,这就是日出之后不久发生的一次大食分日食。

我再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 Stellarium 还原这次日食,结果该软件默认算法还原的日食食分不够大,但是,可以清楚地见证日食发生时出现“大星”的情况——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看到了吗,日出之时,发生了大食分日食,只要食分足够大,可以肯定“食日”之“三焰”一定就是日珥;而所谓“大星”,理所当然是刚刚升上东方地平线的两颗特别明亮的星——金星和木星。

“乙卯允明雾,三焰食日,大星”,是且仅是公元前1299年4月4日,千古悬疑至此精妙告破。

我不厌其烦地举证,充分证明殷商时期的纪日干支体系与西周时期的纪日干支体系是相连续的,这个纪日干支体系是否跟商汤时期的纪日干支体系有相连续呢?

商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1)朔旦冬至”,请大家告诉我,这个“甲子日”在假定纪日干支一直连续至今的历表中呈现的是什么干支?没错,就是“己卯”。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应该用今天的万年历,假定纪日干支一直连续的万年历,去寻找“十一月己卯(16)朔旦冬至”。这还不容易,我早在两年前就找出来——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看到了吗,公元前1600年1月3日,己卯日,冬至!因此其实际纪日干支就是甲子!甲子日冬至!

那么,这个冬至是什么时候交节呢?软件显示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交节时刻是凌晨4:50:28——咦,这可不是“夜半朔旦冬至”哦?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抵达黄经270°冬至点,这对于全世界都是一致的,只不过世界各地因时区不同,标记的交节时刻也不同——聪明的,请告诉我,对于哪个时区而言,公元前1600年1月3日甲子日,正好是“夜半朔旦冬至”呢?

很显然,跟东八区相差大约5个时区的东三区,正好就是“夜半朔旦冬至”

咦,难道我不是一直在说,商汤的老巢就在今天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摩苏尔?我们就用高精度专业天文软件Stellarium来检测一下,公元前1600年1月3日,摩苏尔是不是“夜半朔旦冬至”。

商汤伐桀年月日考:夏朝灭亡前重大天文历法特征和大战地点(上)

看到了吗,公元前1600年(天文年-1599年)1月3日,摩苏尔,0:24:17冬至。

因此,商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是且仅是公元前1600年1月3日,商汤就在摩苏尔。

商汤在《汤誓》中痛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桀有昏德,天命诛之”,那么商汤十三年“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看起来正好是一个替天行道改朝换代开辟新纪元的好时机,商汤伐桀真的发生在公元前1600年吗?

如果真是这样,夏商周断代工程好彩是“瞎猫撞上了死老鼠”——可惜命运就是酱紫酱紫酱紫的残酷,一块奖牌也不留给瞎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