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在震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建了地震博物馆。其目的一是起警示作用。四川从1933年至2008年,在这75年的时间里发生了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座记录大地震的博物馆。二是起弘扬作用。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精神、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的献身精神、社会各界在这场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精神等需要弘扬。三是抗震救灾的实物和文物需要保存和收藏。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震撼5.12—6.12日记馆”

 地震实物:指针停在2:28的落地大摆钟 地震发生时,中国农业银行都江堰支行岷山分理处的大摆钟摔倒断成三截,指针永远停在2:28。
 地震实物:2008年5月扯历 汶川县映秀湾水电站附近









 在地震中抢救学生的青川县木鱼镇人谌贵清写的“地震日记”(左上);2008年5月13日《广元日报》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
 地震实物:漩口中学食堂菜谱留样本 本子上记载2008年5月12日漩口中学学生早餐而这也成为了漩口中学“最后的早餐”。
 地震发生时,影楼摄影师蒋怀汉正在为新人拍照,他幸运获救,这是他的摄影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