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钟一乱,全身都生病

 罕山游侠 2021-04-07


血压骤升、记忆变差、糖代谢和癌变风险大

生物钟一乱,全身都生病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任菁菁

  李珍玉

天一亮就醒、季节一到就迁徙……人类和动物一样会在某一特定时刻进行某种特定活动,其背后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的神秘“机关”——生物钟,在操纵人的各种节律性行为。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阐述了医学界对昼夜节律的认知,包括其具体机制、健康影响等。文章指出,受光照影响,我们的昼夜节律与地球自转一致,约以24小时为周期。在人体内,中枢起搏神经元是生物钟的主节点,驱动着外周组织生物钟,广泛调控着不同组织的分子和细胞的运转周期,也称为睡眠-觉醒节律。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任菁菁介绍,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代谢和器官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长期熬夜或倒夜班,没有顺应生物节律,就会引起生物节律紊乱,进而可能导致机体的许多病理变化,增加疾病风险。

睡眠紊乱。不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中枢某区域神经元的退化、光线暴露的减少等。其不仅会让人感到疲惫乏力、效率低下,精神难以集中,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和神经行为的改变,尤其影响认知领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抽象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糖代谢紊乱。生物钟广泛参与了对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胰岛素分泌不仅与人的觉醒同步,还对维持睡眠期间恒定的葡萄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常上夜班的人睡眠时间减少会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不敏感则会导致体重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人体生理的生物钟节律,清晨血压骤升,血液黏稠度最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心绞痛和中风在清晨6时~10时发作者占全天的60%~80%。其机制可能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血栓素生成等生理节律变化,而生物钟紊乱加重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密切关系。若睡眠受到打扰而苏醒,或缺乏高质量深度睡眠,淀粉样蛋白含量水平会显著升高,其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

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生物节律紊乱与内分泌恶变密切相关。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与激素调节相关,常上夜班的人此类癌症发病率更高;有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人若存在生物节律紊乱,会比生物节律正常的病人更早死亡。

所有的钟表都能调整时间,生物钟也一样。光照作为输入信号可调节和重新设置生物钟的节律。要对付短暂的生物钟变化,如时差反应,可尝试在飞行时白天戴一个眼罩,夜晚减少睡眠,以提前适应新时区的光线接触;到达目的地后,即使白天困倦也尽量保持正常作息。白天多增加户外运动和多吃果蔬,也有利于生物钟和新陈代谢的调整。总之,充分利用光照,沿着正确方向即可“拨动”你的生物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