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会

 野兔故事会 2021-04-07

十八岁回忆童年,三十八岁回忆青春

横沟景色宜人,远处有羽山,近处有水库,河流众多,四季分明

横沟每五天逢一次集,逢集的时候,街上熙熙攘攘,各种买卖,很是热闹

逢集并无稀奇,逢会可就不一样了,每年春夏总要有那么两三次。

逢会可是件热闹非凡的大事,比过年还热闹。

01

每次逢会前两三天,早早已有百十里外的商贩跑过来,抢个好摊位,提前热热场子,打打广告,争取多赚点。

毕竟,任谁都知道,逢会这一天,手头再紧巴的乡亲也会咬咬牙置办点东西。

这一天,无论是日常用的针头线脑,孩子们贪嘴的各色零食,还是平日里看不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什么都有,可谓没有见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尤其是一些平时里见不到的行当,譬如传说中的马戏团!这可不是每次逢会都会有的新鲜玩意。

通常,他们会在西边电影院前面的空地上搭一个巨大的帐篷,孩子们天天围着帐篷打转,偶尔从门缝里瞄见一眼老虎狗熊什么的,心里能激动的能开了花。

老虎!狗熊!

这可是乡下孩子平素里想都不敢的稀罕物,见上一次,少说也能吹上两年。

02


对孩子们而言,赶会更是一件开心非凡的事情,这一天怎么也能提点稍微不过分的小要求,吃点想吃点的小零食,假如再给置办上一双凉鞋,今年夏天就不用赤脚上学了。

简单又美好的小愿望,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美。

赶会咯……

这一天,天还没有亮,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已行色匆匆的出发,早一秒到达战场,早一秒热闹。

推出家里那辆锈迹斑斑却依然好使的二八大杠,带上自家产的农产品,卖出换钱,盘算一下能买点啥。

各个村通往横沟街的大路小道上挤满了赶会的人,自行车、三轮车、骡马拉的平车、手推的独轮车,还有步行的人们,最拉风的莫过于拖拉机!

手扶拖拉机是村里的首席神器,种田、拉货、载人,是神一般的多面手。这个车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拐弯太大的时候,手短一点的驾驶员要从车上下来推着车把。

但凡有拖拉机的人家,这一天必然开出家里这台全村人的骄傲,载上满满一车人,一起去赶会。

03


太阳慢慢爬上来,街道仿佛在一瞬间,挤的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人头攒动的街道上,有一家几口手牵着手慢慢溜达的,有挎着菜篮子的家庭妇女,有人偶遇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免不了一阵热切的寒暄,还有不少半大孩子好奇的东张西望。

吆喝声此起披伏,大抵是谁的嗓门大,谁就能招来更多的顾客。

“十三香,十三香,一直香到黑龙江……”这十三香小贩自编自演的广告词,简单绝了,不上春晚,着实可惜。

“吃年糕啦……”卖年糕的汉子一声吼,尾音在空中转上几个圈,才落地。

只见在街中间,有一台三轮车,铺着一块木板,木板上白色棉被盖着一块巨大的年糕,棉被掀开一角,露出白色的年糕,上面一层密不透风的红色大枣。

这景色总是令孩子们垂涎欲滴,脚下仿佛被钉子定住了,眼巴巴的看着,免不了有大方的父母给上两三毛钱,切回一块热气腾腾的年糕,才欢天喜地的走开,而那些没吃上的孩子,别提多羡慕了。

还有几台三轮车散布在街头,是卖面包的,车上摆满了面包,圆溜溜的,两毛钱一个,这是杀伤力仅次于年糕的武器,破坏力惊人,吃过的人都知道,真的比硬邦邦的地瓜煎饼好吃多了。

04


油条摊早早的就开始炸油条了,油锅里的油自然是不知道用了多久,黑乎乎的不停地翻滚,但是完全不影响炸出来金黄色的油条,出锅的油条耸立在油框子里,吧嗒吧嗒的滴着油,香气自然而然的飘了出去。

街头必须有一个包子铺,专卖油煎小包子,韭菜鸡蛋馅的,满满一大盆的馅,放眼望去,翠绿的韭菜中有星星点点般碎末状的鸡蛋花。

别嫌弃鸡蛋少,就这个,供不应求!

油煎包子都是现包现做的,巨大的平底锅,锅下烧的是稻草,火柴一点就着,炉火烧的旺旺的,那一个浓烟滚滚。

包包子的手快的像闪电,不大的功夫,锅里就摆满了挤挤的包子,油一浇,水一添,火一烧,过上几分钟,掀开锅盖,冒出一大团水蒸气,挥挥手,用铲子把包子翻个个,再煎包子另外一面。

先别管是什么油,这可是油煎出来的包子,那时候,搁谁家里能舍得用油来煎包子?

05

不到十点,准有几个老头,推着破旧的二八大扛自行车,车把上一般挂着一个黑色的破包,或者车后架上捆着一个蛇皮袋,笑容满面的来到包子铺。

摘下头上发黑的旧草帽,挂到车头上,拉过一个小板凳,一屁股坐下去,美滋滋的掏出烟袋,先抽上两口烟,让肺先舒服一点。

手里宽裕的,必定提出一瓶有包装的白酒,没钱的,就拿个空瓶子装上半斤从供销社买来的散酒。

对老板招招手,来上一碟刚出锅的油煎包子,摆在巴掌大的小桌子上,再配上一小碟白中带绿的小葱拌豆腐,或者切上一碟猪头肉,完美!

不管周围世界如何喧嚣,他们悠哉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喝上一口酒,感受苦辣的白酒从嗓子里直接烧到胃里,再拿起面前那双说黑不黑,说白不白不知道用了多久的筷子,用袖子蹭一下,夹起一个油煎包子,张嘴一咬,油立刻从嘴角流了下来,顺手用衣袖擦一擦,有人甚至懒得擦,该吃吃,该喝喝,管他三七二十一。 

吃饱喝足,站起来,三步两步晃到旁边的剃头挑子那里,再来理个发。

剃头师傅绝对是个老头,一把掉完了漆的旧椅子,椅子背上挂着一块磨剃刀的长条布(真不知道这玩意叫什么),脸盆架子上放着一个坑坑洼洼的脸盆,一块发黄的白毛巾飘在脸盆里,地上还有个煤球炉子,上面烧着一壶水,炉子旁边有个八成新的铁皮桶,大半桶凉水上飘着一个有缺口的葫芦瓢。

眼睛一闭,往椅子上一趟,任由剃头师傅摆弄,都是多年的老主顾,头发怎么理,胡子刮到什么程度,不用交代,门清!

这感觉,或许是给个皇上都不换。

旁边一定还蹲着几个老头,拿着烟袋,有滋有味的边抽边等,间或发出一阵阵外人不懂的笑声。

06

菜市场和水果摊今天绝对能买的干干净净,无论是好水果还是歪瓜裂枣,都有人买。

刚上市的青苹果,香气穿过苹果皮,肆无忌惮地在空气中挑衅,顾客是捡起几个,放下几个,精挑细选,买少了不够孩子吃的,买多了又心疼钱。

角落里放着几个挤坏了的,虫蛀的“丑苹果”,价钱上自然便宜不少,少不了有人挑挑拣拣的拿起两个。

一卷卷五颜六色的布匹摆的整整齐齐,小贩买的质量不差,价格绝对比供销社便宜上几毛,又赶上逢会,种类自然会多一点选择。

生意必须好!

夏天快到了,扯上一块布,找裁缝给男人做条新裤子,多的还能给孩子弄件衣服,好像不够,算了,那就干脆多扯点。

站在布摊前几乎全是妇女,谁家男人能懂这个?

卖磁带的只有一家,就在供销社对面的街道中间,背后就是录像厅。

卖磁带的帅小伙,梳着锃亮的中分,戴着酷酷的黑色蛤蟆镜,时不时甩甩脑袋,显摆一下自己的发型。黑色喇叭声音开到最大,播着最流行的音乐,时髦的红男绿女免不了驻足听上一会,再拿上一盘新磁带。

07

来到卖衣服鞋子的地方,有个摊位上堆着小山一样的新款凉鞋,在阳光底下闪闪发光,小贩嘴里大声吆喝,拼命对着过往的大娘大妈们热情的招手,那眼神,狠不得把她们个个当神供起来。

“凉鞋多少钱一双?”一个妇人一路挑挑拣拣的来到这个摊位,一手挎着一个菜篮子,里面乱七八糟的各种东西,一手紧紧攥着孩子,孩子右手拿着一块年糕,吃的津津有味。

8块!”小贩笑眯眯的伸出手,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个“八”字出来。

妇人的眼神直接略过摊位,没有丝毫停留,略带鄙视的眼神无声又清晰的表达出两个字:抢钱!

“唉,唉,唉,别走啊……”小贩急了,大喊起来,“你给个价啊?”

4块!”妇人脚步稍停,回过身,冷冰冰的丢出两个字。

“哎呦,那不行,我可这是今年的新货,给你七块五。”小贩顿了一下,故作痛心的咬咬牙,“七块,最少你给七块!”

妇人摇摇头,扭头就走,孩子眼巴巴的看着漂亮的凉鞋,嘴里嘟嘟囔囔的冒出一句,“妈,那凉鞋……”

孩子的话没敢说完,就被妇人一道犀利的眼神快速的逼了回去,马上低下头,一本正经的吃着年糕,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说一样。

“大姐,大姐,你快回来,快回来,别走啊,再谈谈。”小贩双眼立刻放出金光,这下他可来劲了。

妇人对着孩子生气的哼了一句,看看菜篮子里的东西,又瞅瞅孩子脚上那双破旧的鞋子,犹豫了几秒钟,估算了一下今天的花销,微微叹了口气,转头又走了回去。

回去是回去了,气势绝不能输!

妇人放下手中的菜篮子,眉毛一抖,拿起一双鞋,慢条斯理的开始挑毛病,谈材质,谈价格,捎带抱怨一下今年收成不好云云。

小贩则耐心十足的解释回答,讲质量,讲款式,顺便夸上一句孩子真懂事,长大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等等。

欲擒故纵,欲拒还休。

唾沫星子乱飞!

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锱铢必较,不肯放过每一毛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

而这一幕,在街头巷尾不断地上演。

08

中学北边的马路上,是个固定的骡马市,牛马猪羊鸡鸭鹅,各种常见的农家牲畜都有,那一个鸡叫狗吠,污物遍地,走到这里一定要小心脚下。讨价还价的人声嘈杂,口水横飞,不时还有鞭子抽的啪啪响。

街道中间那个修自行车的汉子今天能忙到疯,补不完的胎,他的脑门上全是汗,双手布满黑色的油污。打气筒就没停下来过,一直有人在用,盆里的水黑的如同墨汁,也没功夫去换一盆清水。

小学门口有两个卖手工糖的老人,一分钱一个是最小的,五分钱一个的是中等长的,一毛钱的那种最长,咬起来,嘎嘣脆,最带劲。

中学门口必然坐着一或两个修钢笔的老头,绝对是老头,戴着黑帽子,老花镜,坐着小板凳,面前一个木质的便携式柜台,上面一层玻璃,玻璃下面是各式各样的钢笔,圆珠笔。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钢笔坏了,修修,还能再用上一段时间,或许有些人上完这学期就不上了,也犯不着再买一支新的。

还有推着独轮车的小贩,卖些新奇的小玩具,顺带还有“摸奖”游戏。

黑色不透明的布袋子,里面放20个小球,10个红的,10个白的。

5毛钱一次,每次摸10个球出来,谁能摸出10个红的,或者10个白的,那可是令人眼红的一等奖!

可惜,从来没听说谁能摸出个一等奖来。

一直到后来学了概率论,才知道这个一等奖的概率无疑等于零。

09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各色江湖卖艺人。

一辆八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黑色旅行包,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脸庞瘦削,肤色稍黑,双目炯炯有神,梳着整齐干练的偏分,一身笔挺的蓝色中山装。

他挤过人群,勉强在街边找了一块平整的空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扫把,轻轻的扫了扫地。

放回扫把后,再从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黑色小袋。

“各位乡亲父老,大家好!”他清清嗓子,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你要是身体不舒服,就去人民医院,你要是缺衣服,就去供销社……”

附近飞快的围上一圈人,大人小孩都有,好奇的看着他,纷纷臆测,他究竟是卖什么的?

“我一不卖药,二不卖日常用品。”他微笑着说,潇洒的转了个圈,提高音量,争取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他的表演。

“那么我是卖什么的呢?嘿嘿,卖的就是个手艺,你要问什么手艺?各位乡亲,那请看好了!”话音一落,他迅速蹲了下来,右手从袋子里掏出一把白色的沙子。

右手舞动,白色沙子从指缝间如泉水一般流了下来,一个个漂亮的汉子飞快出现在地上。

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地上出现了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漂亮的正楷体引来周围一阵阵惊呼声。

这手艺着实稀奇,没有个几年功夫可是练不出来的,电视上也看不到啊!

男子得意的站起来,拱拱手……

有几个外乡来的艺人,来到一处废弃旧房子前面的空地,支起一面鼓,敲一敲,唱一唱,唱的都是经典故事,什么《杨家将》,《水浒传》之类的。

黝黑的肤色,沧桑的嗓音,周围一大圈人,站的站,蹲的蹲,有人抽着烟,都在安静的听,听出时光的韵味。

10

太阳过了头顶,慢慢往西边移,下午开始,进来赶会的人就要少于赶完回家的人了,小商小贩则会抓住最后的几个小时,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再卖点出去。还有不少精明的乡亲也就等着下午价格低一点的时候在出手,能省一毛是一毛。

激烈的讨价还价还在继续。

到了下午三四点的光景,人就更少了,十里八村的乡亲满载而归,路上是络绎不绝归家的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故乡往事:        

遥远的横沟中学       遥远的横沟水库

寒冷的冬天                       新庄的灯

难忘的朝牌                   难忘的面条

小警小事:
 撕裂的酒驾              办公室的阿兴   

 交警的一天           福北路上的阿昌

东哥,一杯浓茶醉明月……

军旅旧事:

贵港 那一眼   光荣的百连千官大比武

最美不过装甲团        光荣的503大道

炮营的饺子                 遥远的汽车连

战友风采:

从天到地,二十四载                史班长

我的酒馆不打烊            天边的那片海

山林里有一片海              有车就能干

原创故事:

一碗疙瘩汤                 故乡,已是他乡

你是我心爱的姑娘             面包房之恋

用十年前的打火机点了根烟       阿全

军转情结:

没有再见的再见               向后转……

从头再来                           无尽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