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城计是真是假?专家:假的!史料和逻辑都不支持,但有文学价值

 838528296 2021-04-07

历史酿的酒

文史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历史酿的酒

编辑︱微信公众号“历史酿的酒”(ID: lsnd99)

—— 历史文学读书群体微刊

京剧《空城计》唱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 来 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文学形象的塑造,太过分了,所以鲁迅评价道: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其中关于诸葛亮的《空城计》,颇具争议,而空城计并不是《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所独创,早在西晋,诸葛亮的头杆粉丝郭冲,就在《条亮五事》中提及。《条亮五事》记载的是诸葛亮当时所不为人知的五件异事,其中第三件事,便是:空城计。

《条亮五事》记载的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最后被裴松之一一驳斥。其中空城计被证明是假的,首先在史料上不支持。

裴松之道:案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亮于关中相抗御耳

也就是说,当时案发于汉中,而那时司马懿正在镇守宛城,与诸葛亮从未见面,所以从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能发生书中记载的空城计。

此外,空城计在逻辑上也讲不通。

空城计,不外乎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手里无兵无卒可镇守城池,最后只能四个城门大开,派两个士兵扫城门,两个童子在城头抚琴。

第一、打战不是儿戏,自然是会怕城中有埋伏,但是判断是否有埋伏,又有何难,派几个侦察连进去,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第二、《空城计》中诸葛亮与司马懿都能够对答如流了,诸葛亮还能邀请司马懿进城听他抚琴了。可见双方距离极其近,这时候派个神箭手,不就直接将诸葛亮射杀了吗?

第三,既然双方兵力悬殊,司马懿有二十万大军,那为何不围城围而不打,反而一声不响就撤兵呢?

由此可见,《空城计》在史料和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

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表现,描绘得太夸张了,其实真实的诸葛亮,擅长的并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例如《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诸葛亮的智谋大于奇谋,其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如果对比战国时期,如同以下三个人:一、隆中对为刘备定战略,如同秦国的商鞅。二、撮合孙刘达成联盟共抵曹魏,如同燕国的苏秦。三、刘备死后,帮后主治理蜀国,如同齐国的管仲。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文学上的塑造,虽然是假的,但是却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在后世被称为军事、兵事、政治的教科书,据说当年清兵入关之前,就将三国演义翻译成了满文,供满族大臣们阅读,想用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对付大明王朝。

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满洲大将,与一个汉人成为了朋友,满洲大将给这位汉人朋友看一本内部参考,机密文件,打开一看:——《三国演义》

空城计在后世中,也不少人去学。

空城计是一种思辨哲学,叫:不欺授欺。意思是利用不欺骗,来达到欺骗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越真,别人越不信。

空城计也是一种心理战术。小心谨慎的人,在人们眼中,是不敢做大胆的事情,正是人们眼中认为他不敢做大胆的事情,所以小心谨慎的人,更有可能做大胆的事情。

空城计,也讲究对象,遇到司马懿般,喜欢把问题想复杂的人还好,遇到张飞般一根筋的人,那可就遭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