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是被救的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说?

 838528296 2021-04-07

一首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倡导人们要珍惜食物。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悯农,可是为何当年老师没有过多介绍写这首诗的作者李绅呢?

李绅步入仕途之后,忘记了初心,没有了悯农之心,成为了一个贪官酷吏,每天过着“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的奢靡生活,每一餐耗资百到千贯。坊间传闻,李绅喜吃鸡舌,只吃鸡舌,每餐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除了李绅,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匡衡后来成为了贪官。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没有再提及?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童年时极其聪慧,是个神童。其二十一岁,便成为了龙图阁学士,后来从政,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了朝廷整整十五年。这十五年期间,司马光也没闲着,而是写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提及司马光,就不得不提及其砸缸的故事。当年小司马光砸缸,一时间轰动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在东京和洛阳传了开来,当时还有人特意为这件“新闻”作画。

司马光七岁那年,就已经熟读《左氏春秋》,据说小司马光听到了教书先生讲《左氏春秋》,就爱上了这本书,每天都将自己在课堂领悟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复述一遍,久而久之,他对于《左氏春秋》领悟更深,也更加酷爱这部书,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小司马光少年老成,别看年仅七岁,遇事极其沉着。有一天,司马光看书看得入迷,忽然听到了院子里传来的哭喊声。司马光立刻放下书本,跑向院子。原来一个小伙伴,失足掉入一个大缸,周围的同伴,都被吓得惊慌失措,哭声喊声交杂在一起。司马光灵机一动,搬起一个石头,就往缸底砸去。缸内的水都涌了出来,那个溺水的小孩,也得救了。

问题是,被救的小孩到底是谁?后来如何了?为何故事到这里截然而止了呢?

其实,事情还有后续。被救的小孩,名字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是个知恩图报,不忘恩情之人,他成年后,回想这件生死攸关之事,对司马光很是感激,在一个叫龙堤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亭子,取名感恩亭,以感激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后来,上官尚光的后人,将感恩亭,重建为尚光岗。

野史上,也有关于上官尚光的记载。上官尚光成年后,踏入了仕途,但是因为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官场上处处碰壁,最后干脆告老还乡,当了一个教书先生。

由于上官尚光一生,默默无闻。人们只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谈及司马光砸缸,就直接忽视了上官尚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