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锐德公司交流纪要 20210327

 随风而动2004 2021-04-07

 

公司领导IR 杨总经济师 李总

1.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发展

特锐德2004年成立董事长本身学电力专业毕业后在电网工作董事长对电力相关技术熟悉

2004-2014年 特锐德第一个创业期专注在电力设备的箱式电力设备细分领域目前在铁路领域市占率稳定在60-70%青藏高铁建设时也是特锐德提供电力设备同时基于在铁路领域的积累公司快速拓展电网新能源发电等业务特别是风电/光伏与国内几大电力公司有较深入的合作

2014年公司基于在传统电力设备行业的积累对电网的理解切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目前公司取得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同时公司在产品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公司充电业务做的是充电网一端连接下游用户另一端连接电网公司竞争对手比较大的区别是竞争对手往往更关注终端用户需求而公司同时兼顾两端公司清晰认识到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后在满足充电用户需求时要考虑到巨大的用电量需求对电网造成的影响面对巨大的充电量公司能为电网提供什么解决方案而不是让其成为负担正是基于对电网的理解公司在创立之初便提出充电网技术路线

充电技术充电网

第一层设备层与目前单装模式不同单桩模式是一个个孤立的桩无后台的智能调度核心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在箱体里带来的弊端桩若损坏核心部件可能受到损害甚至漏电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是运营如果桩坏了更换需要专业电工进行维修且后期功率升级不方便需要把桩拆了把里头元器件更换意为着桩要全拆了重新装之前的投资都成为沉默成本公司设备层采用群管群控模块化设计把关键的零部件从桩端转移到后端箱变中维护升级便利性增强要提升功率只需更换功率模块即可基于底层设备的布局充电桩安装后期运维较单桩更便捷

第二层调度层(控制层)调度层一方面与用户连接另一方面跟电网衔接进行智能调度跟用户连接主要是通过APP用户通过APP可对充电过程实时监控与电网端协同有两个应用其一是移峰填谷在配电网高峰期时充电网少调度电在用电低谷期时把小区或园区的电调度过来给充电网服务其二是消纳被弃用的新能源去年公司借助三个公交场站试点并与风电厂合作通过调度深夜风力发电来给公交车充电一来可省去原有的电费二来可与风电厂分补贴

第三层能源层能源层是公司下一阶段拓展的盈利模式现阶段以服务费为主下一阶段将把能源交易作为重点考虑能源交易需要基于充电网技术支撑消纳新能源给电网做移峰填谷

第四层数据层数据层想象空间很大目前成熟的应用是充电两层安全防护未来可以做二手车估值电池的使用情况是二手车估值核心的指标充电阶段积累的数据可对二手车估值提供参考特锐德具备先天优势另外APP目前已经突破400万用户随着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张可以考虑引入电商广告增加营收

充电网模式的壁垒

特锐德能做到4层充电网最核心的优势

1.技术融合优势特锐德4层充电网上分布十大研发中心如何将这十大研发中心融合需要时间沉淀特锐德在技术融合上花费大量心血十大研发中心的团队来自各个细分领域顶尖的团队如何让团队通力协作为同一目标而不是各自为政需要时间沉淀董事长这几年每个月要在全国各大研发中心召开技术研讨会使团队融合很好所以当针对充电网的问题可以调度各个研发中心高效协作友商如果想做技术融合至少需要3年时间与公司时间上有较大差距

2.资源优势充电桩是资源垄断的行业公司能在全国快速布局其中非常大的优势是在全国成立100家子公司大部分公司与当地有资源的企业合作比如政府平台有车/场地资源的公交公司等这样可快速的将当地的资源笼络到公司平台充电的场地有限优质场地稀缺先占领后友商很难再进入电力容量也不够一个区域的电力容量是事先规划好的若想建同等规模的电站只能自己拉高压电这样成本很高特锐德在全国形成的100多家子公司构筑资源壁垒友商难以在短期内超越

3.产品优势特锐德有十余年户外电力设备制造经验公司的充电产品可适应各种极端环境(高海拔/高寒/高热/潮湿等)用7-8年没问题(公司按10年折旧)而友商设备使用2-3年就可能出现问题给后期运维带来极大的成本特锐德不存在后期设备损耗太快的问题在运维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公司充电桩数量目前自营共建销售合计约20W

2. Q&A

Q如何理解充电网和配网是分开的

以小区举例小区有自己的配电网每户接到配电网单桩模式相当于多加一户接到配电网充电时会占用现有的配网即充即用充电网技术也是要接入配电网但做了隔离会根据当前配网的可用余量灵活调度即在充电之前会判断现在能不能充适不适合充给谁充等而不是即充即用

Q智能充电网模式竞争对手是否在布局

竞争对手早期按单桩模式建设推倒重来不可能沉默成本太高现在不论是国网还是星星充电也是想往充电网路线来做但充电网壁垒很高竞争对手难以做到特锐德的精髓

Q相比单桩模式充电桩公司充电网模式成本如何

制造成本要比单桩模式充电桩要高公司桩的质量也高按照10几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但总成本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充电站的成本包括折旧后期运营运维等公司产品质量可用10年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比竞争对手少另一个角度公司设备折旧按10年分摊是真可以用10年竞争对手折旧也按10年分摊但设备可能只能用5年需要重新建设折旧重新来成本更高

Q公司目前充电桩数量交/直流比例目前直流充电桩的功率

到2020年11月突破20W直流占大部分80-90%目前新投建的直流桩功率50-60KW居多

Q服务费决定的因素各区域差异性的决定因素

首先是政策层面很多城市有政策上限但现在服务费价格肯定是超过上限的相对来讲是一个市场化的价格每个城市甚至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站服务费价格也会有差异这里头蕴含运营策略有些站需要引流会在服务费上给予一定折扣实时的服务费在一个动态变化中目前行业服务费在4-6毛/KWh短期2-3年维持长期会逐步下降

Q2020年充电桩整体利用率水平新桩和老桩利用率差异

量化不太方便透露定性说新投建的利用率肯定比以前投建的要高原因1.车的保有量增加2.投建和运营的精准度越来越高投建的核心环节是选场地场地位置决定一半成功优势公司在各个城市合资公司能拿到优质的场地资源另外公司在前些年投建运营积累的经验形成大量数据积累的模型现在投一个场地会从十几个维度考量而且现在对投建场地公司高度重视2020年在全国培养了100多个选址专家参与场地投建如果后期场地运营情况不及预期选址专家是要背责任的整体而言公司对选址是精确多维度和高标准要求保证在投的时候成功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运营公司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实时跟踪场地的运营情况对所有场地会进行评级/打分并且动态更新针对运营下滑的场地在降级同时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提升措施这样可保证前端+后端后期的利用率随着经验的积累数据增多投建的增速利用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全年看2020年比2019年利用率肯定上升的存量的充电站随着运营水平提升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利用率上升新建的充电站由于选址和运营的精准度提升利用率也在增高所以未来利用率的趋势也是逐年上升

Q盈亏平衡的利用率利用率是否有上限

盈亏平衡只能粗略看总部部门的费用没法往每个站上来摊以50KW快充桩为例成本约4W元按10年折旧每年折旧4000元若要覆盖折旧服务费按5毛/KWh算一年充电量需要8000KWh按一年360天算每天需充电不到25KWh对于50KW快充桩即每天需充半小时即可覆盖折旧利用率约2%

关于利用率上限通常当充电站利用率达到20-30%时可能出现排队充电状态充电站要考虑实际情况从每日的时段看下半夜凌晨2点-6点通常不会充电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是充电桩比较会使用的时段针对50KW快充桩每天1200KWh电若充电桩利用率达到20-30%对应400KWh电使用8h意味着要排队了

Q未来充电桩指引数量规划?

公司一般不做长远规划即便1年内也是动态调整充电要落到每个城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政策公司的策略是一城一策不会去做太宏观的规划可执行性差

20年充电桩保有量20万较19年涨40-50%21年不作预测

Q场地租金成本如何业务违约率

场地租金不会每年变合同5年起租金形式有固定租金和变动租金(根据服务费分成)租金形式因场站而异需要具体去谈

Q充电的盈利来源

充电盈利点包括1设备销售2服务费3电网调峰差价4政府补贴(建桩补贴+运营补贴)补贴由建设补贴往运营补贴倾斜桩补存在骗补的风险现在以运营为导向考核充电量对于充电桩利用率的高的企业是补贴是有优势的

Q非自营的盈利问题

非自营包括销售和共建两种模式

销售针对公交集团网约车前端把设备卖给公交/网约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后端看客户具体需求有些客户只需要把设备挂平台上(APP)公司只收取使用费有些还会要求公司帮忙运维会收取运营费 

共建的模式跟销售差不多共建业务也是销售团队在做共建和销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销售出去的产品后端需不需要公司运维不好说共建模式下公司肯定要参与后端运维的共建和销售从前端来看都是把设备卖出去特锐德不再持有资产确认销售收入

Q充电业务的收入结构

主要就是销售+运营一半一半

Q服务费的趋势服务费如何定中小城市服务费是不是更低纯充电不赚钱

服务费会逐步下降近2-3年不会有太大变化长期趋势下降因为充电涉及到民生国家不会让服务费增长服务费定价整体来看是一个市场化行为公司会结合行业以及自身成本来定目前行业整体的服务费在4-6毛/KWh

中小城市服务费不一定低比如一些三四线城市充电站布局数量不多但充电站的位置如果特别好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服务费就会高

下一阶段公司考虑能源交易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和空间

Q如何看待国网中石油/中石化对手

国网公司整体定位和大于竞充电行业要发展需要要分工国网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国网主要在高速公路建桩为什么民企不建因为高速公路充电桩不赚钱但国网有政治任务要把该布局的地方布上所以国网充电业务现在亏钱另外国网扮演的角色对行业有促进作用代表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公司与国网一起合作驱动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空间很大没必要内耗竞争

国网虽然在获取电力有先天优势但国网体制有问题做充电和日常电力业务的不是同一个体系做充电的是国网电动汽车独立的法人机构日常电力是电力局两个体系各自为政协同性比较差而且现在国家鼓励充电建设公司作为民企建设国网不会为难从另一个角度国网挣钱的业务是传统的输配电公司充电桩是国网大型终端用电用户充电越多国网收入越高

国网充电没有研发制造的团队设备主要是体系内的许继南瑞配套但许继南瑞很多设备是贴牌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C端问题较多并且当用户出现问题时国网反馈效率很低需要花费时间查询设备供应商国网体制不太适合服务于C端的业务

整体来说未来充电会留下3-5家运营商肯定会有国网一席之地

中石油/中石化中石油/中石化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很多加油站位置不错如果想把现成加油站转成充电桩可以和特锐德合作

可能比较担心如果自己做怎么办如果是走单桩技术路线自己做没问题但挣不挣钱不好说从长远看单桩路线是要被淘汰的充电网是趋势如果走充电网路线人才团队技术建设存在困难与其耗费精力不如和特锐德合作采用公司现成的技术

大的国企央企跟特锐德合作的逻辑都相似1.投充电桩行业政治正确2.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好收益有保障国企央企不会冒太大风险去涉足自己不懂的领域跟特锐德合作是最佳选择借助特锐德现有的平台技术他们提供资源资金所以中石化/中石油未来是公司很好的合作伙伴不会对公司产生大的冲击

Q海外充电发展的情况

海外跟国内不一样海外主要是单桩模式海外目前发展比较快的是欧洲其后是美国居民一般都有自己的大House安装自己的充电桩没问题单桩模式走得通中国居住密集度高电网容量有限单桩模式不适用充电网技术是基于中国人口电网结构下形成的方案

Q数据流量壁垒

数据流量的前提是要有使用规模设备包括自营和合作两部分针对自营的部分能不能带来规模有两个因素1) 投的准不准能否带来充电量在之前已经阐述2) 技术产品优势在哪里?这里头用户关心的核心要素是安全问题特锐德产品的两层防护设计能给充电过程带来较高的安全保护

Q如何看待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肯定会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1) 不经济换电3毛5/km充电1毛5/km2) 电池是B端持有推C端存在物权问题3) 换电对电网的削峰填谷没有促进作用

换电模式可能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如运营车队公交公司等如果有必要公司切换换电很容易有技术储备

Q对200KW+直流大功充电规划

公司目前已有技术储备充电功率能做到900KW技术上不存在问题而且公司充电网模块化设计要提升充电功率也很容易升级更换功率模块即可目前瓶颈主要在电池和电网容量

Q充电发展会不会受地域保护影响

保有量到了一定规模技术服务优势会体现地域性优势会逐渐打破保有量上来一定是需要充电网模式的

Q小区充电桩规划

小区目前不在重点布局因为利用率低成本回收周期慢随着C端用户增长公司也会考虑为C端设计专有的充电技术目前有储备

Q目前充电量水平

单日高峰1300万度电基本维持在1000万度电以上去年同期800万度同增约25-60%

Q充电盈利弹性

过了盈亏平衡点利用率提升对收入弹性会很大指数级增长因为10W度电和1W度电成本差不多

Q过去几年引入了多少团队如何管理

主要是十个研发平台团队核心的云平台首席科学家是黄伟之前是浪潮的首席架构师大数据平台叫Ju桥是雅虎核心元老之一后去了微软模块团队是艾默生的团队最早国内做的最好的是华为华为把这块业务卖给艾默生电力调度团队是国网南瑞的团队把总工 Gong成名 挖过来

团队绑定1) 激励措施2) 对公司文化公司前景的认可团队跟公司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团队给公司贡献价值反向就是粘性良性循环3) 董事长是技术背景出身现在还在自己研发技术顶尖技术团队天生对技术背景的管理者有认同感

核心人员都设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开展3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二期是针对特来电照顾中高层核心骨干

Q如何看充电行业

充电行业同时受益新能车保有量和增量市场不像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仅受益增量市场保有量市场是充电行业稳定的收入来源保有量低时充电行业格局不清晰当保有量到达一定规模充电是确定性最强的无论上游什么技术路线/什么车企都得充电充电环节是不太容易出现技术颠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