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本来就很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

 诗画绍国 2021-04-07

“诗画设计”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

设计 | 肖绍国

1.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零七八碎儿、逛逛庙会、骑骑毛驴、赛赛骆驼”等词语所体现出来的北京韵味,体会老舍语言京韵十足的特点;

2.随着文字的进程,在感情朗读中,让画面立起来:闻闻腊八的浓香,尝尝小年的麦芽糖和江米糖,听听除夕的鞭炮声,逛逛初一的庙会,看看元宵的花灯,还有正月十九的残灯末庙,感受老舍笔下好一幅北京《春节序曲》图景;

3.感受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的风俗美,品味老舍语言俗白美妙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 

一、初读,于节点转换中点出“京韵十足”

1.六个时间点,咱们要去品尝个中的滋味,得选一个时间点,你最喜欢老舍笔下北京春节哪个时间点上的描写?你们猜猜,老舍自己最喜欢哪个点上的春节?

2.老舍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人都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呢,处处张灯结彩,红火与美丽……”看来,是哪个点?(元宵)

3.让我们走进“元宵上市”那个时间点,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中描写“元宵上市”的那个画面(第11、12段),哪个地方的描写让你活灵活现地感受到那片红火与美丽,你就把它画下来,体会一番。(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去倾听)(大屏幕出示)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来,你从哪些地方活灵活现地感受到那片红火与美丽,读给大家听听:

    原来“重复”是一种美    

句子1:“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先说说你的感受?请关注这段话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说明什么?谁能读出几百盏各形各色的灯展现在面前晃动的感觉?

——这个句子这样读还不够,听老师读,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有的”那个分句,谁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都有一个表示多的词语:一律、清一色、都、通通、全部)

——这岂不是重复、啰嗦?如果是那样,那么,去掉这些表示多的词语,你听我读一下,跟原句有什么不一样?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与原句比,味道怎样?有多的感觉吗?有惊奇的感觉吗?

与原句比,节奏怎样?有看都来不及看的感觉吗?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吗?有目不暇接的感觉吗?

——哈哈,原来“重复”是一种美!(板书:重复)

(民乐《步步高》响起)来,我请几个同学,根据老师的描述,我们一起合作,把你的惊奇、你的目不暇接、你的情趣和趣味读出来:

如果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元宵夜,你到前门的广场看花灯,你看见……(一生读)请问,你这位地道的北京人,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如果你是一位正出差到北京的南方人,元宵夜,你到王府井大街看花灯,你看见……(一生读)请问,你这位南方人,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北京旅游的外国人,元宵夜,你到北海公园的夜市看花灯,你看见……(一生读)请问,你这位老外,你此刻的心情怎样?

不管是老北京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元宵夜,你们看见……(生齐读)多么惊奇、多么温暖、多么吉祥!

——原来这就是曹禺所说的……美不胜收!

    原来“简洁”是一种美    

4.你还从哪个地方的描写让你活灵活现地感受到那片红火与美丽?

句子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说说你的感受?这个句子也写灯,它跟上句写灯有什么区别吗?(比较简洁)(板书:简洁)

——如果也像上句那样加进一些重复的东西,你听一下:

“家中也有灯:有的全都是走马灯,有的清一色宫灯,各形各色的一律是纸灯,还有的通通是纱灯,里面有无数的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叮叮地响。”

怎么样?味道好吗?舒服吗?有趣吗?那是不可能的!这个真没有!

——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小孩玩灯的乐趣。(指名读)

——哈哈,原来“简洁”也是一种美!原来这就是曹禺所说的……美不胜收!

四、写读,于铃儿叮叮中续写“京韵十足”

    原来“留白”是一种美    

1.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呀?元宵什么样儿的?写了吗?元宵什么陷儿的?写了吗?元宵什么味儿的?写了吗?大人吃元宵还是小孩吃元宵?写了吗?这叫什么写法?(板书:留白)老舍没有写,可你却好像看见了什么?哈哈,原来“留白”更是一种美!原来这就是曹禺所说的……美不胜收!

2.(民乐《紫竹调》起)面对着这这灯的节日,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因为家中就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你喜欢听纱灯里的小铃叮叮地响吗?但是,小铃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响的,到什么时候它们会响起来呢?老舍没有写,你猜一猜,写一写。(媒体出示)

                     的时候,当                   的时候,当                   的时候,纱灯里的小铃就叮叮地响,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交流写话。

——教师点评:纱灯叮叮,娃儿嘻嘻;紫竹声声,铃儿叮叮;哈哈,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红火与美丽的文字,京韵十足、美不胜收地读出来。

(学生齐读)

五、融读,于孩童视界中亲近“京韵十足”

    原来“平实”是最大的美    

1.是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的确是美不胜收的文字,看来这种文字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和味道。那么,现在我如果有这么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

读老舍的文字:A.犹如听一个演讲家在滔滔不绝;B.犹如一个追求唯美的散文家在如诗如画;C.犹如在听一位邻家老爷爷在拉家常、讲故事亲切有味。

你选哪一个?

就让我们去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九中去感受一下这种文字的亲切有味吧!自己读,哪个地方你觉得就像在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就好好感受一下。

2. 哪个地方你觉得就像在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交流)

3. 是呀,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老舍对孩童的描写,这种亲切感就更加了,你们瞧:(大屏幕出示)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nián),小孩子们喜欢。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自己读,想到文字背后那个邻家老爷爷,那样亲切、那样家常、那样温暖的感觉,自己读读。

——听老师读,第一段读完,问:简单吗?自然吗?第二段读完,问:亲切吗?温暖吗?第三段读完,问:有华丽的语句吗?有美丽的辞藻吗?

都没有,有的是什么?有的是再平常不过的语言,有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吃吃、玩玩、逛逛、瞧瞧,全属于孩童。

——可没那么简单,你再去读读这三段话,你去找,你觉得老舍写孩子过春节,哪些字眼是特地为孩子留的,缺了这个字,给孩子就索然无味了,有了这个字,给孩子就亲切温暖了。(学生体会后,将文字的部分字打成红色)

——你瞧,这个邻家老爷爷,多么为孩子着想呀,知道孩子的脾气、知道孩子口味、知道孩子的想法,就那么稍微一夸张,境界味道全在其中。来我们一起来配合,读出小孩子过年的特有的味道:(提醒学生,把“孩子们”改成“我们”)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孩子们,你们过年都要做哪些准备呀?……

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是小年,送灶神,糖瓜粘。孩子们,这一天你们要干吗?……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孩子们,大年初一你们特别爱去哪儿呀?……

4. 看来,这又是一种美不胜收,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老舍本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屏幕出示)

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

                           ——老舍

——怎么理解“大白话”?

——原来平平常常、实实在在、亲切自然是这种语言最大的美噶!(板书:平实)

    原来你本来就很美    

 5.孩子们,走进老舍吧,走进这位邻家爷爷吧,去欣赏他的作品,去品味他的语言,去感受他笔下的人和事、花和草,小猫和母鸡……等你走进了他的文字世界,你会由衷地感叹——原来京韵语言,你真的本来就很美!

(完)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