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金色年华554 2021-04-07

三国良将系列之田豫(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之前讲过曹魏将领牵招,此君的两大特点,一是镇北名将,二是刘备至交。本期开始为您介绍的这位将领,同样具备上述两大特点,而且能力与地位还更在牵招之上,不仅在北方边疆常年与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周旋,更有大破东吴的战绩。

这便是活到八十二岁,三国时期少有的长寿名将田豫。其见证了从黄巾之乱前汉灵帝在位,到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掌权这几十年间汉末三国的历次巨变,所以田豫的人生经历也相当丰富,有很多历史故事值得讲述。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田豫

田豫重大事件之一——初从刘备

田豫(171-252),字国让,幽州渔阳郡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区)人。田豫与之前文章讲过的牵招虽然都是刘备老相识,但两人与刘备的关系又有所不同。

在讲牵招时,笔者把其与刘备的关系放在了文章最末,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实际上《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在内,根本没有提及牵招与刘备的任何关系。是另外在孙楚的《雁门太守牵府君碑》里才有所提及,称两人“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云云。具体分析在本文就不提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

田豫与刘备相识要比牵招晚几年,田豫是在刘备投奔公孙瓒麾下时加入,而牵招此时早已与刘备分别,正在京城洛阳服侍老师乐隐。

《三国志·田豫传》载: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这是田豫本传紧随姓名籍贯之后的内容。耐人寻味的是,陈寿不仅把刘备写进传记,还放在最开头,这是一种与《牵招传》完全不同的态度。按理说孙楚与陈寿同时代,孙楚能在牵招碑文中公开提及刘备,陈寿不可能因为不知情而漏记。如果说因为刘备是曹魏死敌,而为传主避开敏感话题,却无法解释《田豫传》放在开头的现象。

到底是漏记还是陈寿作传时另有考虑,实在不得而知。仔细回想,牵招与刘备只是少年好友,那时刘备也只是个“孩子王”,加上牵招离开刘备的理由史书也没有记载,或者根本没有特殊理由,只是外出游侠结束就返回家乡,所以陈寿认为不足以载入史册。至于孙楚的立碑题词,所谓死者为大,文字的记叙虽然不至于虚构,但与正史相比夸张的成分可能要更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豫本传里开篇就提到刘备,毫不避讳两人交情之深厚,也能证明避讳的理由并不成立。

按照上述引文记载,清楚写明当刘备投奔公孙瓒时,田豫投奔到刘备麾下,二人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这与牵招跟刘备的少年至交关系更近了一步。

实际上,可能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田豫跟随刘备的时间还挺长。刘备投奔公孙瓒在中平六年(189)前后,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则是兴平元年(194),满打满算田豫跟随刘备应该有四五年之久。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刘备的核心团队成员,本应有田豫的位置

这期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呢?

简要概括起来,这几年对刘备而言,主旋律就是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争斗。双方对北方各州展开激烈争夺,期间公孙瓒还任命了冀、青、兖三州刺史,其中青州刺史田楷便是刘备的直接上级。

刘备从平原县令做到平原国相,一直跟着田楷打袁绍,还带兵救援过北海的孔融,直到194年陶谦被曹操打崩盘,跟随田楷入徐州救援,这么多事件,田豫都在刘备帐下,直至刘备官至豫州刺史。以此来看,田豫跟着刘备还真经历了很多,是货真价实的刘备集团创业元老。

刘备从县令做到州刺史,到这里为止还是一帆风顺,尚未遇到后续的种种磨难。所以说,田豫为什么要在此时离开刘备呢?

《三国志·田豫传》载: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表面看上去答案很清楚,笔者也无需翻译。有必要说明的是,田豫的离开,刘备自身有很大原因。

刘备是跟着田楷来徐州救陶谦的,田楷又是公孙瓒的手下,所以刘备当然也要听令于公孙瓒。曹操退兵后,刘备却不退兵,反而甩开田楷留在徐州,接受陶谦上表为豫州刺史驻扎于小沛。

公孙瓒对刘备脱离阵营的行为是何种态度,史料没有记载。其实也无需记载,正常人都不会高兴,只是公孙瓒鞭长莫及,拿刘备没办法而已。可是别忘了,幽州乃公孙瓒地盘,田豫的母亲还在家,如果田豫继续跟着刘备,公孙瓒会怎么对待田豫家人实在不好说。

另外田豫、田楷都姓田,都是公孙瓒部下,两人系出同宗可能性不小。不过这点并非主因。

所以说,与其说田豫因母亲缘故离开刘备,不如说田豫无法脱离公孙瓒阵营比较好。史书行文简略,不可能进行详细阐述,笔者的分析仅供参考。

田豫从一开始就只能是公孙瓒阵营的人,即便帮助刘备多有功劳,但归根到底是为公孙瓒效力,即使有心跟随刘备却无法脱身。所以当刘备改投陶谦,田豫无奈只能离开。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公孙瓒

田豫重大事件之二——临危不惧

接续上面的思路,田豫既然不舍老母而重孝,对主公相应也会尽忠。田豫回到幽州,被公孙瓒任命为束州县令。史书原文为“守东州令”,这个东应是笔误,当时并没有东州县。渔阳郡有泉州,河间国有束州,虽然渔阳是田豫老家,认为是泉州县令很合理,但笔者认为田豫当时是在冀州河间的束州。至于理由,请往下看。

首先繁体的“東”与“束”只差一横,相比“泉”字更容易产生笔误。

其次,束州虽然在冀州,但诸侯之间可不是按照正常的行政区划来分地盘,而是以实力说话。当时的公孙瓒任命三州刺史虽然显得很狂妄,但能够派田楷、刘备支援徐州,说明公孙瓒在对付袁绍时尚有余力。另外公孙瓒著名的超级堡垒易京,根本不在幽州,而是建在与束州同属的河间国,这里恰恰位于冀州北部。

最后,就是接下来要讲的事件。

且说田豫做县令后,公孙瓒部将王门叛变投靠袁绍,并带领袁绍军上万人攻打束州。

由于事发突然,看到这么多人围城,城内守军害怕不已,纷纷表示希望投降。田豫不同意,然后登上城墙向王门喊话:“公孙将军待阁下不薄,阁下却背离公孙将军而去,我原以为是有不得已的情况。哪知道你竟然投靠贼人反攻旧主,真是个混蛋。就算是个提瓶子打水的普通人,都知道看好瓶子别弄丢了。如今我受公孙将军之命镇守这里,你还等什么,还不赶紧攻上来决一死战?”

《三国志·田豫传》载: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一个是背弃旧主恩将仇报的小人,一个是临危不惧义正言辞的大丈夫,两人高下立判。田豫大义凛然的一番话说得王门面红耳赤,想起自己做得确实太缺德,惭愧地领兵撤走了。

也许王门还有最起码的良知,恰好被田豫唤醒,不过在上万人包围一座小县城的局面下,田豫能够毫不慌张地斥责对方,此事显露出田豫不凡的气度。无怪乎刘备感叹:“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顺带一提,既然王门能带着袁绍军上万人来攻,显然不应该是渔阳的泉州,毕竟这时候的公孙瓒势力还很强,没理由让袁绍突入幽州腹地。加上易京在冀州北部,束州在易京之南,所以田豫到底是哪个县令,就很明显了。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易京与束州

田豫重大事件之三——弃暗投明

众所周知,公孙瓒是个被很多同时期人物不看好的人,甚至连公孙瓒自己都在赵云投奔时调侃自己。公孙瓒从胜到衰的原因这里就不分析了,至少做不到选贤任能这条,肯定是主因之一。就连田豫本传也强调“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

话说回来,虽然公孙瓒没有重用田豫,但田豫却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建安四年(199),公孙瓒败亡后,幽州各地公推鲜于辅为首领,而鲜于辅早就听说田豫能干,于是任命其为长史,大致相当于秘书长。根据田豫本传记载,鲜于辅当时不知道该投靠谁,便向田豫征求意见,田豫建议赶紧投靠曹操。

《三国志·田豫传》载: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这段文字表现得田豫是个坚定的降曹派,还建议鲜于辅赶快投靠过去,免得投晚了后患无穷。

也许是陈寿想通过这样的话语表现田豫眼光长远,智谋过人,但如果结合其他史料,这句话背后的真相实在值得推敲。

第一,公孙瓒败亡是因袁绍攻击。北方各州已然一家独大,即便公孙残党拥立鲜于辅,那也根本无法和袁绍抗衡,更不用说跨越整个冀州,再渡过黄河去联络曹操。

第二,即便鲜于辅真的派使者到曹操那里表示投诚意向,也不敢当时就“用受封宠”。因为鲜于辅太弱小了,要知道袁绍打完公孙瓒后,史料根本没有丝毫记载幽州发生过战事。虽然不排除小规模战斗的可能,但如果鲜于辅公然与袁绍作对,死得必定非常难看。而事实上鲜于辅活了很久,甚至还有曹丕派其去蜀汉劝降诸葛亮的记载,这事虽然不可能成功,也足以证明鲜于辅在曹魏还是混得不错。

第三,鲜于辅虽然被幽州人公推上台,然而他却不是公孙瓒的人,反而与袁绍关系不错。

《资治通鉴》载:乌桓峭王亦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随辅南迎虞子和与袁绍将义合兵十万共攻瓒,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瓒军屡败。

这段记载说的是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后,乌桓鞘王、鲜于辅、刘虞之子刘和以及袁绍,各方力量联合起来进攻公孙瓒,同时幽州各地纷纷杀死公孙瓒任命的官员。也正因此,鲜于辅本质上是更亲近袁绍的小诸侯,与公孙瓒势不两立。

既然敌人公孙瓒被盟友袁绍灭掉,那鲜于辅加入袁氏阵营顺理成章,怎么可能反而倒向远在黄河以南的曹操?考虑到地理位置,不是自寻死路吗?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鲜于辅

到底怎么回事,难道陈寿所写还能有假?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史书又是我们了解三国正史几乎唯一的途经,不能轻易否定。所以这件事需要辩证地分析。

通过上面的阐述,笔者认为鲜于辅不可能公然背叛袁绍倒向曹操。然而《三国志》言之凿凿,必定有所根据。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想。

《三国志·公孙瓒传》载: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阎柔遣使诣太祖受事,迁护乌丸校尉。而辅身诣太祖,拜左度辽将军,封亭侯,遣还镇抚本州。

此段文字记载幽州势力的动向。阎柔派使者联络曹操,鲜于辅干脆亲自拜见曹操,得到封赏后又派回幽州。

至此,鲜于辅投向曹操的时间得以确定,是在官渡之战期间。而他却没有遭到袁绍进攻,要知道袁熙可是幽州刺史,即便袁军主力在官渡,袁熙可以收拾这帮人啊。

答案其实很简单,参考刘备曾经两次从北到南穿越曹操控制区平安到达汝南,鲜于辅从幽州偷偷南下找曹操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公开”二字。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田豫篇(上)

田豫劝鲜于辅投靠曹操是真的,但实际情况是秘密联络。大家想必都知道,官渡之战后曹操在袁绍营中搜出大批密信,都是曹操阵营暗通袁绍的人所写。同理,袁绍阵营暗通曹操的也大有人在。只不过史书由胜利者所写,当然就把“非公开”淡化,使人读来不会发现当事者有两面下注的骑墙之感,而是高瞻远瞩,慧眼独具的智者形象。

也就是说,田豫的建议,很大程度上是两面下注,不论袁曹谁赢,自己这边都能获利。当然在天下纷争局势不明时这无可厚非,是确保安全的生存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