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书铁券:古代特权阶层的独有之物,它真的拥有免死特权吗?

 旧时楼台月 2021-04-07

在许多古装影视作品中,每当主角遇到危险时,我们总能够看到“尚方宝剑”、“免死金牌”之类的“神器”出现,然后主角便逆风翻盘成功保命。

而丹书铁券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免死金牌,是皇帝赐给功臣的一种特权凭证,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奖状、荣誉证书。

丹书铁券最初版本是用丹砂书写,券体以铁制成,所以获名丹书铁券。或许是因为后来丹书铁券上的字被改用为金字,所以其又有了免死金牌的别称

不过,这所谓的免死金牌当真有电视中的那么神奇吗?是否只要有了这丹书铁券,就连皇帝也无法轻易将持铁券者处死了呢?

始于西汉,最初并无免死之能

现在所知的丹书铁券最早出现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据史料记载:

“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汉高祖在夺权后为笼络朝臣而首创这丹书铁券,以示嘉奖和承诺。不过这时候的丹书铁券还没有后世的免死之能,只是承诺了要许给这些获得券者及其子孙后代安享荣华富贵。

那是不是说丹书铁券在汉朝虽然不能保命,但是好歹也能庇护持券者一世荣华,减免一些罪行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仅仅在丹书铁券颁发不过几年后,刘邦就开始卸驴杀磨,慢慢清算曾经的功臣,丝毫没有顾忌曾经给过他们的承诺。韩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初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结果刘邦地位一稳固他就成了人家的“眼中钉”,处理起来可是毫不手软。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获得丹书铁券的功臣们及其子孙后代一一获罪甚至被处死。所以说,这铁券在汉朝是没有免死特权的,甚至就其所承诺过的荣华富贵大多也没有实现,就真真正正和张奖状无甚区别。

南北朝时期初获免死权,唐代以后逐渐发展为常制

丹书铁券首次被赋予免死效用应该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北魏时期,孝文帝就经常会给自己看重的臣子发放丹书铁券以示皇恩。之后到了唐代,丹书铁券似乎从皇帝的恩赐变成了一种常制,但凡开国元勋、立过大功的重臣,甚至于皇帝宠幸的宦官都会活得此券。

我国现存唯一的丹书铁券就生于唐昭宗时期,昭宗年间,因吴越国主钱镠讨伐董昌有功,皇帝特赐了这丹书铁券予钱镠。此券千年间几经波折,现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以前,丹书铁券虽有免死之能,但是大多都只有一次两次,最多也没超过三次。但是到了唐代,丹书铁券最高予以持卷者乃至其子孙后代高达十次免死之权。不过,这个免死权也只是相对的,若是得罪了皇帝,有多少次免死权也没用。

就比如唐朝的开国功臣刘文静,功劳何其高,结果是死是活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直到刘文静被处死也没几个人敢向皇帝提起他曾获得过丹书铁券,有多次免死之权的事情。

可见,唐代的丹书铁券虽说看上去特别好使,但如果皇帝想要杀的话那它就只是一个废券,一文不值。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对其趋之若鹜,毕竟只要不触及底线、惹怒皇帝,那么这丹书铁券就可保获券者一生无虞,家族荣光不断。

后世沿袭,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有依据

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还记得柴进家就有御赐的丹书铁券吧,关于这段内容,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柴家确实获得过赵匡胤给的丹书铁券。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从柴家手里抢过了江山。为了维护形象、稳定民心,赵匡胤又赐给了柴家丹书铁券,承诺将厚待柴家后世子孙,即便是柴家后人犯罪可不受审讯,不处死刑。

而柴进之所以会有牢狱之灾也是因为这丹书铁券无法上达天庭,皇帝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由此也可见,丹书铁券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无法直接到达皇帝面前的话,铁券很有可能就无法兑现了,这样一来,它的免死功能也无法实现。

明朝改变机度,清朝直接废止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因为过去的个人经历而非常注重对权力的把控,他在位期间曾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将集权发挥到极致。所以对于丹书铁券这种特权象征的颁授,朱元璋是非常谨慎的。

在承袭了前朝丹书铁券制度的基础上,朱元璋还另外定制了不少条件用于限制丹书铁券的颁发和使用。首先,丹书铁券只能颁发给立有重大军功或是有爵位在身的重臣。

此外,丹书铁券还分了七等,等级越高的铁券体积越大,免死的次数也在上面写得一清二楚。为了防止有人伪造铁券,朱元璋还专门规定要在券上标注获券人的功绩,然后将铁券一分为二,除了御赐那份还要留一份放在内府存档,如果想要使用丹书铁券必须确保两券合一,相当于每个丹书铁券都是定制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这里,丹书铁券的使用范围也有了一些变化:所有的丹书铁券上都多了这样一句话:

“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

也就是说,鉴于前朝的一些前车之鉴,朱元璋规定,丹书铁券的免死之能在谋逆之罪面前无效。于是,许多得到过朱元璋颁授的丹书铁券的肱骨之臣及其子孙没能真正得到丹书铁券的庇护,甚至对于部分人来说,这丹书铁券成为了催命符一样的存在。

由于朱元璋的忌惮,那些曾跟随着他一起打过天下的开国元勋大多都没能逃脱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元璋借着一些事端,比如著名的胡惟庸和蓝玉两案中,朱元璋就趁机拔出了不少“眼中钉”,其中不乏一些无辜受牵连的人。因为被套上了谋逆之名,即便是丹书铁券也不能起到丝毫作用。

我们都知道,与前朝相比,清朝的君主集权达到了帝制时代的最高峰。清朝的统治者相当注重自己的权威和权力的绝对性,所以丹书铁券在清朝时直接被废除掉了的。

不过相对应的也有“铁帽子王”、“黄马褂”这样类似的恩赐,不过其作用也与丹书铁券类似,只要触及帝王的底线或是被帝王猜忌,曾经再郑重的承诺也不算一回事。

是保命的秘密武器,还是推向深渊的“催命符”

看到前面各朝代中丹书铁券的地位以及作用以后,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这丹书铁券到底是保富贵长生的天赐恩德,还是背后隐藏着帝王忌惮的催命符呢?

笔者认为,在社会比较动荡的时期,丹书铁券可以是收买大臣、稳固统治的秘密武器。但是当社会逐渐步入正轨、统治者的权力也得到巩固之后,这件曾经的秘密武器就成为了膈应君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一个在封建王朝中的最高统治者来说,丹书铁券的免死权已经超脱了自己控制范围,向往绝对统治权的帝王自然会想要除掉这些威胁。

所以总的来说,这丹书铁券在动乱时期算是保命的利器,但是在和平年代或许就成了催命符。并且它也的确是有免死特权的,只不过前提是不触碰到帝王的敏感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