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感情中的青年男女是最感性的,他们往往把感情放在第一位,不计较利益得失,为了博得爱人的一笑,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也心甘情愿。但是不论开始时是多少完美,一段恋情最后必然都有两种结果,或是功成完满,走入婚姻的殿堂,或是半路夭折,劳燕各自分飞。如果付出得不到回报,换来的却是爱人的离去,伤心也就成了必然。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很多感性的人都喜欢回忆过去,沉浸在曾经的一些伤情中,不能自拨。可是我们不禁想理性的问一声,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于现实又有什么益处呢?了解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或许对我们走出这种伤情会有些帮助。 ------------------------- 什么叫沉没成本呢?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用沉没成本来解释感情中的不释然似乎颇有道理。 有一位男士,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不满意,常常在朋友面前抱怨妻子,说当初谈恋爱的时候太草率了,没有了解清楚就结婚,结婚后才发现,妻子有很多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解人意,不懂得关心人,而且人也很懒,从不作家务,他每天在外忙了工作加家,还要收拾家里的事。现在非常后悔,每天生活在一起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朋友们也很同情他,于是问他,既然这么难受,为什么不离婚呢?男士说:“我舍不得送她的大钻戒” 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会宛尔一笑,不会这确实反应了人们对待感情的一种态度,曾经的付出会影响我们现在的决策。尽管这些已经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已经不能收回了,但是在通常人们考虑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的时候都不会那么理性,都会以自己的感性来衡量。 曾经有一位教经济学的教师,在讲授沉没成本的时候,曾经这样对他的学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所以我给女同学的建议就是,要想留住你的男朋友,就让他多给你买贵重的东西,让他觉得在你身上花了很多成本,就舍不得离开你了。那对男同学的建议呢,则是,要是分手了也不用伤心,因为你的付出已经是沉没成本了,伤心也是挽不回的。”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也可以启示我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 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到集市上去卖。在通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谁知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