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

 正心正举 2021-04-07

杨超越是谁?相信你即使没看过《创造101》(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也会在近期的热搜中与这个「励志」的名字不期而遇。

 杨超越获得第三名

不同于其他在大公司规范体系下训练出来的选手,她是节目里的另一种存在:一张清纯无害的面孔,农村出生,初中文凭,没有唱跳实力,却收获了巨大的人气。最终以第三名的好成绩力压众多「实力派」,逆袭出道。

杨超越出道后,沉寂已久的王思聪突然发声:「ycy的出道是侮辱了其他十个人。侮辱了她们的努力,她们的汗水,她们的业务能力。」还表示:「坐等ycy哭戏。」引发热议。

其实,王思聪不过是众多diss杨超越网友中的「突出代表」,总结起来,TA们的逻辑很简单:主打唱跳的女团,应该靠硬实力胜出,一个只会哭的花瓶,不该获得出道机会。不专业的杨超越获得海量关注,是她的「罪过」。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我为什么讨厌杨超越?我真的是在讨厌她吗?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谈到:「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真的如此吗?然而,我们要从何处开始认识真实的自己呢?

我们可以做个有意思的游戏——「内观」,来探索一下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在内心痛骂杨超越时,可以把自己假象成观众,客观、如实地觉察内心所有的活动。请注意,此时,你只是「看」,但不说话,不「分别」、不做任何善恶、是非、高低的「判断」。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看到自身的真相和事物的本来面目。

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所以,你的智慧程度取决于你能否不与任何人、任何观念做比较,单纯而勇敢的认识自我。

内观

内观镜像

⒈外人

当我们看到杨超越时,脑海中浮现的很可能是:无能、不干活却靠着「高情商」屡屡受宠、步步高升的同事,比自己能力差却身居高位、还经常任性地对我们指点江山的领导,亦或是那些和杨超越一样长着一张清纯无辜的脸、靠着撒娇卖萌博取同情和关注的人……

⒉自己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看到那个「挤」在乌合之众中痛骂,将深埋已久的愤怒抒发后感觉到安全和暗爽的自己。心想:「反正大家都在骂,也不差我一个啊!」愤怒时,你会误以为全世界都不喜欢那个人!

还有一幕可能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自身也有某些特点和「杨超越们」一样。

启迪多元思维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讨厌一个人的原因是什么?

1.内在安全感缺失

我们讨厌某些人,代表我们内心控制感的缺失。

心理学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来自「自我控制的安全感」,这种自我安全感是我们内心安定的根源。一旦有些人的行为让我们无法忍受时,内在的安全感就被触动了,进而引发我们的不安感和讨厌的情绪。

另外,内在控制感的缺失会促使我们刻意制造敌人。

比如办公室来了一位年轻有为还自带光芒的同事,这无形中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安全感,总感觉自身的地位会受到潜在的威胁,这种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嫉妒会无端地引发对Ta的讨厌。

宫斗剧之所以长盛不衰,恰是因为将这方面的心理演绎到了极致,通过制造敌人或尽早的发现敌人,与其斗争,来加固自己的安全感。

2.希望寻求自我保护

进化心理学认为:讨厌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

每个人因为出身环境、成长经历、外表、家庭、财富、教育等等一系列先天或是后天的复杂因素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而我们人生的过程就是用尽一切方式来不断证明自己价值体系的合理性。

对于任何和自己的「正确理念」相悖的人和事,我们会毫不留情地嘲讽、不屑、攻击、谩骂,甚至战争,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别人的错误,以便来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的正确。

更简单地说,人们永远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凡是跟自己相对立的就是错的,这就是人类的本能。该本能基本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的所有事情。

因此,表面上我们是抨击一个人的虚伪,但实际上可能是羡慕她的八面玲珑或处事圆滑,也有可能嫉妒或恨她靠虚伪得到的成功,而我们没有。

自我保护机制是大脑给我们的一种反应机制,也是帮助我们避免危险的重要方式。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祖先在基因中遗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让我们确保对环境敏感,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婴儿对人的反应可以体现这一特征:

几个月大的婴儿,天生就会喜欢对他微笑的人,因为他会感觉到舒服与安全;而有些人长得很凶狠,婴儿就会自然被他们吓到哭而讨厌他们。而「讨厌」这项技能也随着我们的成长,日益「娴熟」。

3.情绪置换

当你讨厌一个人时,潜意识里,或许正发生着一种叫作「置换」的攻击性防御机制——因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就转移到另一个较安全的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正如在「内观」时所看到的镜像:我们可能将生活中对某类人、事、物的不满与愤怒,投射在了杨超越身上。

比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太太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小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置换的例子。

4.价值感、存在感得到满足

当我们看到一个愚蠢无能、身份卑微的人,一个长相丑陋且素质低下的人,一个身居高位却瞬间「垮塌」的人时,内心会不自觉地嘲讽、讥笑、厌恶Ta。

德国剧作家斯提登·杜多夫说:「发现缺点,这是笑的根源,也是喜剧的根源。」

观众之所以会笑,是因为优越感。并且在讥笑、讨厌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对于喜剧演员而言,喜剧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所以,「讨厌一个人」是我们建立的一种用来感受自己生命价值的「心理游戏」,它是我们惯用的方式,除非我们能找到其它更好的途径来代替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正心正举

人活于世,大部分人在精神上都是十分弱小、可怜的。我们因脆弱而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让自己变强,或至少看过去很强。其中就不乏「狐假虎威」之术,如用「讨厌」的面具来掩饰「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的本质。

而架构在攀比之上的「强大之路」是永无止尽的,在这条路上,不论是跑在我们前方还是后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讨厌的对象。

而只有当你不再把对他人的厌恶仅仅归咎于他人的不够好时,当你真的下定决心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当你开始以淡化他人的弱点、欣赏对方的优点时,你就会不断地放下那个在讨厌的情绪中不断沉沦的「小我」,成就更加自在的「大我」。

拨迷见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杨超越们」就像一面镜子,一座青山,让我们借由内心的不悦「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而「看见」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开启自在之门

王阳明说,世间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心里的投射。

你看到什么,证明你心里有什么。

苏东坡与佛印一同坐禅。

苏东坡说:「巨匠,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

苏东坡讥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轻轻一笑。

回家后,苏东坡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完说,「由于本人是佛,看他人也会像佛;若本人是大便,看他人也会像大便。」

他人是本人的一面镜子,你看他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苏东坡豁然开朗,自此专心修行。

Q:你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