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懂得“抱怨”吗?

 正心正举 2021-04-07

一个人抱怨什么,就说明他没有被满足什么。

有人因为别人长得好看抱怨,那他一定对自己的外貌不够自信。

有人因为别人“炫富”抱怨,那是他觉得自己的物质还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有人因为别人的冒失和无视而抱怨,那是他还没有足够强大到不因外界的改变而扭曲自己。

当然还有抱怨空气太差、抱怨贫穷、抱怨疾病、抱怨机会不平等、抱怨吃亏的总是自己……

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抱怨。

在微博、Facebook、豆瓣等等这些为抱怨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上,在许多匿名的公众场合,无论你骂得多不堪都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于是,人们在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的网络背后变得肆无忌惮,每一个键盘侠从一个社交平台转战到另一个,用语言传递出自己心中的不满,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怨渎和戾气。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反观一下你抱怨的是什么?

是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是那些没有达到你的期望的东西,是那些你觉得与你格格不入的人和事。

那么这些抱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柏杨在《***》里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描写为“***”: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象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我们重提“***”不是将其指向民族,而是社会群体,尤其是网络喷子群体。“发臭的酱缸”就是无法被发泄的各种愤怒和怨气,网络看似开放,实际上将每个人封闭其中。因为没有解决方案的宣泄就是一个骂来骂去、左手来右手去的死循环。

这种“***”与其说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倒不如归咎于每一个个体,而是每一个个体作为酱缸的一份子要有自我反思的必要:

当你发声,目的何在?

当你抱怨,用意何在?

启迪多元思维

我们先要了解抱怨从何而来。

当一个人抱怨时他是在诉求什么?

◆ 抱怨工资太低的,是不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提高,值得拥有更好的待遇?

◆ 抱怨配偶的关心不够,是不是因为彼此的沟通遇到了瓶颈而不仅仅只是对方的问题?

◆ 抱怨成功还是离自己那么远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耐心都不允许更长时间的消耗,而寻找其他的出路?

一个人不被尊重的时候最容易抱怨。

心理学上有一个抱怨的最佳法则,由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提出:“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转而做Z。”

比如,如果会面时对方迟到,按该法则展开是:“你迟到了,你没有遵守最初的约定,我感到不被你重视和尊重,我希望你以后务必准时到场。”

而不是这样的抱怨:“迟到的人就是没有责任心!”

而这些抱怨如果换一种方式说出口,它就变成了你的诉求,这才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答案。

正心正举

如何解决爱抱怨的情绪?

①求诸己亦求诸人。

如果你有真正的知心朋友,你就会发现,他们是非常乐意帮助你的。他们会告诉你,你应该寻求帮助。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但是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事情不是由你一人而起,所以也不可能由你一人而成。

心理学上认为,在生活中特别是在职场上,好脾气的人最容易得心理病。因为他们得不到发泄和疏通,所有的情绪被抑制,这会变成潜藏的力量,在内心里发酵成为毒害自己的东西。

所以,当你有怨气或者心里有委屈一定要找个对的人倾诉,得到好的安抚和建议,然后抛开怨气重拾快乐。

②不要想着去改变别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尝试过改变别人的人都曾有过同样的感受,就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当你筋疲力尽之后发觉,这个人根本改变不了自己的本性,这也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个人如果不是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是徒劳无益的。人之所以会抱怨,是某件事的发展或者某个人的言行不符合他的期望,所以不要对事对他人抱有太大的期望,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和三观强加于人,尤其是与我们最亲近的人。

③停止负面情绪,想办法解决。

其实每一次我们的抱怨中,都有一个“更好”,也就是你所抱怨的一定是你不希望的结果,当你发出抱怨就去寻找它的反面,每一种貌似合理的抱怨,其实都隐藏着一个更好的事情发展方向,那是你想要的,你应当往这个方向努力。

拨迷见智

《不抱怨的世界》里写道: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开启自在之门

在抱怨前,我们要知道哪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比如那些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恶劣外界环境,不是一句两句抱怨就会解决的。我们与其抱怨,不如闭嘴,着眼于我们能做的事。

哪些是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比如金钱、情感需求、人际关系等,在抱怨之后,我们自身能为之做出什么样的改进。

我们需要将抱怨的情绪作为糟粕摒弃,陈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们把每一次的抱怨看作自己了解内在需求的机会,我们从抱怨中知道我们不要什么,由此得出自己想要的。

只有这种声音被听到,抱怨才不会只是一种能量的消耗,它也可以被很好地利用,让别人知道我们不要什么,让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