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何以不纠结?

 正心正举 2021-04-07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面临的选择日益增多,然而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有多少呢?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人又有多少呢?

欲望与现实的差距,让人产生了纠结的心理情绪,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感,迷茫而不知所措。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性难题,似乎永远有让人在一个问题上纠结下去的缘由,消耗自己的能量。

喜欢这台笔记本的性能,可是另外一台笔记本的外观更新颖;

早晨计划外出锻炼身体,可是被窝里面是那么的舒服及暖和;

心中多次立志需要减肥,可是总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

……

你是不是也面临过这样的纠结?有些人即使已经作出了选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却总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现在拥有的没有原来放弃的那个好。已经拥有的永远比不上没有拥有的,可是一旦拥有了,又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纠结感、懊悔情绪伴随其中,我们到底怎么了?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庄子一生著书十万余字。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学及思想都独具特色。所以,庄子不仅仅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庄子有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与万物相比,生命也只是一瞬间,就好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中跑过一样,还来不及去感受,就已经结束了。

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去纠结,也没有时间去计较。人们需要活给自己看,别人都只不过是过路的风景。

启迪多元思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学博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全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等等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当我们的大脑进行选择时,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具体说是意识与潜意识两种心理活动不断地循环取舍的过程;当我们最终做出决定的时候,潜意识实际上已经做了无数次的比对,那种所谓的跟着感觉走,其实是潜意识无形中最终帮助我们选择的结果。

比如:点餐时,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时,你可能会说:“我感觉这个更好吃。”其实潜意识已经将你的口味、审美、经历以及心理偏好进行了很多次的匹配。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心理学中本我、自我、超我是很重要的内容,本我是指人从出生就存在的自然本性,本能的内在驱动力。本我接近动物的属性,表现为多种欲望的驱动。超我则是社会发展文明的力量,表现出我的良知、品德、成就感等。自我则是在两者之间的一种形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及吸引。”

比如:当一个人遇到美酒的时候,他的“本我”说:“及时行乐,一醉方休。”

他的“超我”则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喝酒需要有限度,最好不要喝,否则,身体健康将会受到损害。”内心的纠结感由此产生。

正心正举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事情,而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只是在大小、多少、显性与隐性上的区别罢了。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驱动力,然而它按照人最本能及诱惑的轨迹出发,只图一时快乐。

超我: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靠自制力控制了自己的原始欲望及冲动,是人类更高形态的追求及约束。表面上看,超我的人好像是最好的,然而极度超我的人,压抑过久反而容易抑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阴阳动态平衡之道,物极则必反,我们只有找到自我,即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让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达到人生的健康、快乐、幸福。

拨迷见智

纠结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关键需要把握里面一个合理的度。

开启自在之门

纠结是人内心冲突的表现。

海蚌包容沙粒揉向肉内,承受了惊人的考验及痛苦的磨砺,养育出了光明璀璨的珍珠;凤凰奋不顾身扑向火海,承受了无边的苦海及烈火的炙烤,终获涅槃重生。

面对纠结,我们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做适当的心理调节,用“全息、全观、全程”的思维视角找到真正的自我,在社会规则和内心冲突中找到平衡点。

当我们看待问题的信息量越多、角度越多、维度越多,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就能够找到内心不纠结的平衡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