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以为的人生,从来不是你的人生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Ruby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我们都会回忆过去,偶尔的或是时常。

我们也喜欢怀旧,所以贩卖情怀的电影即使并不出彩,也总是能让我们心甘情愿的贡献自己的腰包。

因为我们的人生是一条奔流不复返的河流,不能倒流回去,所以只能坐着别人的时光机来缅怀自己的从前,即便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至少能从干枯的脉络里看到它曾经鲜活的生命力,你以为那是你的人生。 

有一种忧伤叫做:你不懂我 

你是否深层次的想过,为什么你会怀念过去的自己,你怀念的是那时候的什么?

而印在大多数人心里的答案有着大抵一致的名字,我们怀念的是以前的单纯直率,真性情,无忧无虑.....

我们怀念的是与心理状态有关的事物,与幸福感有关,而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物质和金钱,可是生活却很真实,也容易满足,也知道什么是快乐。

后来,我们经历工作和生活,拥有了一部分金钱和物质,用它可以去满足我们生活所想要的衣服、事物、化妆品、车或是房,甚至一些成功的我们,拥有着名誉、地位和权力。

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不觉得好幸福,而是充斥着巨大的失落感。

有一种忧伤叫做:你不懂我。一有空隙便想逃回过去,做回那个一无所有却拥有全世界的孩子。

人其实是一个逐渐走向封闭的系统

为什么你常常心含泪水,因为被生活绑架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狭隘了,我们出生的时候如果是一片毫无边际的混沌,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便逐渐的收缩,最终在生活的打磨之中,塑造成和社会的齿轮吻合的形状,从出生到死亡,人其实是一个逐渐走向封闭的系统。

就像“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个寓言故事一样,当我们一旦拥有某项东西的时候便会害怕失去,一旦生起担忧之心,人就会缩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而当“利益”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自私的本性会在生活的照妖镜下显露无疑。

曾经有人讨论过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其实,人性的初始并不是善恶,而就是为了生存。

当你饿了会用哭声寻找母亲的时候,便已经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出生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则是为了暂时的不死亡。

其实苟延残喘并不是用来形容勉强维持生计,它就是我们人生的写照。

我们所以为的一生就是在为了那口气而养着这具身躯,在和死神较量,企图在它的魔爪下多闻闻世间的烟火味道。

你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加,我们在与世界的碰撞中,不断的打磨着自己的棱角。因为人以群居,个人从来都不是个人。

也许除了你特别想吃的晚餐,你生命中的好多事情从来都不是你单向决定的,购物的时候,你会受到商家营销策略的影响,想要旅行的时候,你会受到电影电视宣传的影响.......

你所以为的一生,从来不是你自己的一生。

人生的剧本里,有的人是导演,在这场戏剧里自导自演,其他人按照分量去领着配角和过客的剧本。

而大多数的我们,只是演员,拿着编剧为我们写好的剧本,演着一出人间悲剧或喜剧或默剧。

剧本有优劣,演技有高低,所以啼笑人生,虽内容不尽相同,但对情绪的体感却大抵一致。我们被称之为人,便是一样的品种,即使有体相的差异,但其本质不变,便是“情”。

所以人类亦被称为有情众生。

活在套子里的人

当我们处于父母羽翼保护之下时,那份纯真和赤子之心还未消失,因此那时候我们的情还很完整,所以捧得出真心,给得起实意。

而当它被摔在地上破碎时,我们便觉得自己的心不再完整,无论怎么修复,都觉得它有着一道裂痕。

总是在意着在意,后来以至于害怕起来,而干脆将自己包裹起来,以为不被碰触便不会有伤害。

只是,我们在这里却表现得极为自私和残忍,我们保护自己的盾甲,常常会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将他们的真心撞得伤痕累累。

然后悲伤便像流感一样散播,伤害也就沿着人际交往的线条一次次横向纵向传递,慢慢的我们都默契地戴上了面具,成了那个活在套子里的人。

只是生而为人,我们只要心还在,便证明情还在,所以还会怀念,还会有选择地去给予情,只是范围会随着岁月年轮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而到了晚年时,历经沧桑之后,走到天涯海角看见了海阔天空,才骤然醒悟,便重新变得宽容,我们称之为“返老还童”,也就是我们的人生走到了尾声。

人生最纯洁的两个阶段,在于出生和死亡,中间走过的全是泥淖。

你所以为的人生,其实都不是你的一生,开始和结局都已经被写好,你只是那段故事的体验者。

你只是人间过客

我们来自尘埃,最终归于黄土,中间的那个过程,有人极度绚烂,因此绽放出了夜空中的璀璨,有人默默无名,像空谷中的野草,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走。

我们途经人间,从来不是让我们懂得生存的意义,所有的都在讲述着一个事实,即佛家所谓的八苦:生老病死会苦,怨憎会苦,爱别离会苦,求不得会苦,放不下会苦。

无论是谁,只要生而为人,便会经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精神的食粮,去支撑起我们日渐残破的身躯和心灵。

世界不因我们而改变,我们只是适应规则的人,即便某一个优秀的人能改变一些规则,也要受制于其他的制度。

你以为的人生,不是由你主宰的一生,它是规则妥协下的产物。

生活没有当下,只有过去和未来

生活是千丝万缕的线,连着你和世界,以供养这具赖以生存的躯壳。

我们以为的自己就是身体和意识的结合体,以为名字所代表的便是自己,镜子中的那个便是自己,沿着生命线走过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自己,可是其实都不是你自己。

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当下,只有过去和未来。

你只是一个载体,你一直在改变,所以当你回首,从少年到晚年,你以为的一生,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一生。

他是不同阶段的你组合而成的,他不一定会有连续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就像说的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一直在改变着,无论是身体还是意识。

就像你翻看旧时的照片时,会记不得曾经自己的模样,因为那段故事,不是你在参与。

人体的细胞6-7年全部重新更换一次,也就意味着你每7年就有了一次重生,所以你一直在改变。

你所认为的你,真的已经不再是那个你了。

如果你要以那些伤痛的存在为据点,坚持证明自己是真的,那么其实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意识绑架了,它给了你一个疼痛的幻觉,并且让你相信它的真实。

意识是很狡猾的东西,它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你的世界是真的么?

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里我们不再受时间、空间和身体的限制,梦醒之后,继续生活,并把那个不是现实世界里的事情定义为梦境,是幻想和不真实。

但如果像《盗梦空间》所讲,梦醒之后还是在梦里的话,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想象,我们其实仍旧在梦里,还未曾醒来。

只是这个梦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如此逼真,因此被定义为现实。

或许有那个可能我们仍旧在梦里,所以你以为的人生,真的有可能不是你的人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