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境如局人为棋,洞悉势局要“三思” | 正心正举之“三思”系列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阿立   主播/萧然

孟子言:“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说的是人要“顺势而为”,这四个字俨然成为公认的“处世大智慧”。而那些懂得审时度势、乘风破浪的能人志士往往因此成为命运的宠儿,为人所艳羡。他们似乎可以洞晓世事,总能站在“趋势”的风浪上,被推向更高处。

《商君书》中言:“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飞蓬与日行千里的良驹宝马不可相提并论,但只要顺“势”,一样可以达到“行千里”的目的。

“趋势”亦有升势、颓势之别——飞蓬所遇飘风是“趋”,淹没良田的洪水亦是“趋”。可是人人都会趋顺势,而摒颓势。顺势易受“从众心理”影响,稍得势又往往想要“乘势追击”、“顺势而为”,总以为自己所“乘”之“势”可以扶摇直上,就算那“势”已颓,已衰,鲜有人想到“急流勇退”。

心存侥幸,便会自欺 


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参加过一个指挥比赛,评委设置了非常复杂的演奏曲目,每个演奏者都非常投入地在演奏,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他皱起眉巡望所有演奏者,他们皆认真地抚弄手中的乐器,没有丝毫异样。

他陷入困惑,低下头看着乐谱。忽然发现,比赛的乐谱竟然是错的!他立刻向评委振臂高呼:“错了!乐谱错了!”那不和谐的演奏才在他的阻挠下停止,没想到评委们也站了起来,一致告诉他“乐谱没错”,然而他坚持认为“乐谱一定错了”。短暂的僵持之后,评委们忽然面露欣悦,向他宣布:“恭喜夺魁!”

原来,评委是为了考验指挥家能否不被众人影响、始终坚定自己的主张,而特意设置了这种非常规的考题。那些对瑕疵刻意忽视的指挥者显然都被淘汰了,而小泽征尔宁肯中止演奏也要指出问题。

为什么其他人会被淘汰?他们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发现乐谱的问题吗?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时有句具有讽刺意味的话:跟着潮流走,或许还能躲过劫难,逆着潮流走正是拿着鸡蛋碰石头。

正是因为前面参赛者的不自信,所以选择“忽视问题”、“跟随大趋”,而“从众”以后的指挥者显然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指挥家者该有的品质——“控局能力”。当指挥者都开始盲目跟随演奏者,那还怎么去控制整个乐团的节奏呢?

其实很多人都有“刻意忽略问题”的倾向,这种“侥幸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侥幸心理源于内心的怯懦、不自信、不自律。源于对安全感的贪婪,源于向困难宣战的恐惧。

因此,很多人会不辨“趋势”之“升”、“颓”,盲目趋从于所谓的“大多数”。

可事实上,“大多数的人都在干的事”也常常是错的。

由于大多数人一致默认的事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广泛气候容易将意志不坚定的人席卷进来,而进来的人只要借助“趋势”的力量,融入浪潮之中,轻易就获得了存在感、安全感以及利益,可见“从众”、“从趋”的诱惑实在太大。

当一个人在浪潮之中获得利益酣畅之际,突然有人提出负面异议,他是很难接受的。

这与“忠言逆耳”本质上是一样的,谗言之人是顺着当事者的兴奋逻辑进言的,而谏言之人则拓开了当事者的视野迷局,处于兴奋之中的弄潮儿被迎面冷水一泼,有可能立刻清醒,也有可能出奇愤怒,但是小泽征尔不同,他能够在一片孤立无援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可见,不畏众人质疑,才能不被舆论挟持。


同一趋势,微观和宏观的性质可能截然相反 


顺势而为的人因为“识时务”固然优秀,但是那些能分辨“趋势”之“对错”,力挽狂澜的人更伟大。这种人意志坚定、充满自信、敢为人先,有清晰的头脑,看得清“大多数”的“颓势”,并勇于纠错。

那么,同一“趋势”为何会引起不同人的不同反应呢?

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视野层次有显著差异,有人受困于微观视野,有人放眼宏观世界,还有人在此间举棋不定。于是,不同的视野层次便产生了不同的言行举止。

比如千里之堤下某一新建蚁穴,无数工蚁忙忙碌碌、有条不紊地穿行在洞穴中。在微观势局下,搭建一个适宜生存的宽敞洞穴、储藏足够的食物则是该种群一致的光明未来,但是在宏观势局上,这个蚁群的发展壮大将会瓦解河堤的根基,当河堤崩溃之时,蚁穴也会被潮水淹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微观趋势与宏观趋势已经背道而驰。着眼于微观势局的工蚁等于在自掘坟墓,它们做的功夫越多,后果就越严重。

所以说,“趋势”的性质需要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来区别对待,同一个“趋势”在微观上是先进的,但是在宏观上可能是滞后的,甚至是严重错误的。当量变引发质变之后,这个“趋势”很可能会形成对曾经的拥趸者的灭顶之灾。

因此,一个人如果视野层次太低,只能活在微观趋势里,一旦微观趋势发生质的逆转,后果将不堪设想。


顺势而为是本能,但这个本能总出错


科学家曾对一种“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实验:

用食物诱使领头的毛毛虫沿着花盆边缘绕圈爬行,然后在该毛毛虫身后放置一列“队员”,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后面的虫子会跟着领头的虫子一直爬一直爬,直到力竭饿死。

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用食物诱导领头的虫子绕圈爬行,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局”,造了一个“势”,而后面的虫子不知所以然,盲目跟从,本能地以为可以获得同样的利益。

跟着领头的走,是这种虫子的本能,一如很多群居物种在群体内部形成了某些既定规则,它们受这种规则束缚,同时也从中获益。

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比虫子复杂得多,但也不乏出现许多与毛毛虫相类似的现象。当虫子被诱导而饿死,人也一样,若不摆脱低层级本能的驱使,也可能被错误的趋势诱导而误入歧途。

虑定而定,再三思虑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制于各种大大小小的“趋”、“局”、“势”,人不能脱离“趋势”而独活,即使“出世”之人遁隐山林,也依然在大自然所布的各种局内。

人的个体如同棋子,虽受制于环境和趋势,但可以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力量,影响整个棋盘。当“棋子”明确了自身的“能动性”,就会明白——棋子未必总是被摆布,棋子一样可以发挥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明朝张居正言:“审度时宜,虑定而定。”

他强调要“虑定”。这是说,面对“趋势”所形成的“势局”,要脱离低层级的生物本能,运用智慧从宏观上对趋势“再三思虑”——是否要随大流、是否要“入局”。

所谓“再三思虑”,即思考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思辨:不盲目地跟从与排斥大潮流,自己要先对趋势进行思考与辨析。

第二步思变:站在全局角度审视“趋势”,善于变通,明确“自我”和“趋势”之间的“从属”与“能动”的关系,了解自己的能力现状、入局后的行为倾向、有可能产生的后果。

第三步思便:积极应对良性趋势,勇敢地顺势而为。对“颓势之趋”则采取抽丝剥茧、寻找病根之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己之所能,改变这个“颓势”,或影响这个“颓势”,使之往好的方向发展。切不可因善小而不为,虽凭一己之力不可撼大树,但须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莫让潮流搅扰安宁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盲目跟随不如积极引领


所以那些总觉得被趋势左右的人,以及那些被趋势裹挟却不肯下来的人,是时候学会“虑定”,按“三思”的方法来审视自己,分析趋势。

千万不要担心,清醒的时候会被所谓的“趋势”抛弃,因为——清醒的灵魂或许更能引导一个健康而积极的新趋势。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