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具备幸福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月月 · 主播丨啄二少

长期以来,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学生在考试中的分数始终是评判基础教育成败的标准,甚至也是评价一个中小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甚至最近,南京一中的校长还因为学校高考成绩不理想,被学生家长要求“下课”。

可是,这种“以分数为尊”的教育评价真的靠谱吗?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教师们惯用填鸭式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滋养;孩子也压抑了性情,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尤其是每年一到高考放榜,就有不少让人心痛的消息传出: 

2018年6月23日,考后成绩公布,重庆高三女生小蔡因为高考发挥失利,分数不理想,留下遗言跳河轻生。 

2017年6月17日,一位17岁高考考生,留下一段古文遗言“吾去也,莫寻骸……”,在华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6年6月7日,刚考完上午的语文科目考试,下午一名高三女生在在紫东建材城跳楼自杀。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觉得既痛心,又惋惜。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为尊,把成绩当成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才让孩子产生了价值观偏差,最终走向了错误的道路。而实际上,真正的教育不能只教会孩子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也就是幸福力。

01

让孩子具备幸福力

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教授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家长或者老师,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学习好不好,听不听话,而很少关注孩子内心是否幸福,更不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可是,一旦孩子的幸福感缺失,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走上极端的道路。

反之,拥有幸福感的孩子,往往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成长型的思维去面对人生,并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完整的人格。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具备幸福力的人呢?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那么,拥有幸福力的人,至少应该拥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 拥有成长型思维

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中,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把人的思维分成了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他们害怕尝试,也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在他们看来,这种能力不足又是不能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固定型思维的容易发展出悲观主义风格,阻碍了对幸福的提升。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失败和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这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过程。因此,他们总是愿意尝试、试错,总是期待看到一个新的自己,他们也热爱学习,渴望成长,把所有的小成就当做是一个个里程碑,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而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可见,真正拥有幸福力的人,是不过分看重成败,而能坦然接受失败的人。这样的人在经历挫折时,依然能保持幸福的能力,同时拥有一股强大的反弹力,让自己能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行。

  • 拥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

积极主动,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这种思维方式,却能对一个人有关键性的影响。

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史蒂夫.柯维曾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一个人最大的自由,就在于他无论何时何地都有选择的权利。

举个例子,二战期间有一个叫弗兰克尔的犹太人,他的父母、兄弟包括新婚妻子全部死于纳粹的魔爪,而他自己也在纳粹集中营里遭受残酷对待。

有一天,弗兰克尔突然领悟到什么是人类的终极自由,那就是他永远拥有选择回应方式的权利。就算纳粹可以虐待他,禁锢他,但他永远可以选择自己是要消极对待还是积极对待,这一部分的自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剥夺的。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弗兰克尔开始用积极主动的思维对待磨难。他将自己的体会结合学术知识,发明了心理学上的“意义治疗”。

遗憾的是,生活中真正拥有积极主动思维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的人会放弃主动选择的自由,而是像条件反射一样,对所遇到的事情进行反应。

就比如,在职场上,你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故意消极怠工,还振振有词道:“领导看不起我,我干嘛要卖命工作?”在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家人对我们态度不好,我们也会立刻“变脸”。对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人生是失去自由的,因为他幸不幸福完全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别人。

反之,具备幸福力的人,却能用积极主动的思维思考。在面对问题时,永远不放弃自己主动选择的权利,因此,他们不仅更有机会解决问题,也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

  • 减法思维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二八原则,又名帕累托定律,这个原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省力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发现,人生中可能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往往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那不重要的百分之八十的事情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本末倒置。最终发现,自己费尽心思去得到的东西,竟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当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理想的回报时,幸福感自然就会降低了。

因此,拥有幸福力的人往往也会有减法思维,他们能明确自己的个人愿景,明确幸福对于自己的定义是什么,自己希望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明确了幸福的定义之后,接着他们又能思考,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最后,他们会运用减法思维,将与获取幸福无关的事情排除在外,坚定脚步朝着目标前进。

因此,拥有减法思维的人,往往能拥有专注的力量,于是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与幸福。

  • 爱的思维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中提到,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

所以,拥有幸福力的人,也能学会如何表达爱、接受爱,于是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02

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

幸福力虽然与成绩无关,但却能对一个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呢?

教授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总结出了以下12点获得幸福力的思维方式:

  1. 不断问自己问题。通过提问和反省,尝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只有这样,值得我们信仰的东西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2. 相信自己。给自己找自信的证据,比如曾经解决过哪些棘手的问题,取得过怎样的成就,通过视觉想象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树立自信心。

  3. 学会接受失败。真正能够成功的人,一定是在失败后仍然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真正能够幸福的人,一定是不过分看重成败,而能坦然面对失败的人。因此,我们要尝试把失败当成成长的契机,树立成长型思维,让自己不断进步。

  4.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很多人会自诩“完美主义”,但这种完美主义,归根到底就是害怕失败。为了避免“不完美”,他们往往什么都没做。所以,我们要尝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告诉自己,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 允许自己各种正常的情感。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找到一个出口将之疏导。

  6. 记录生活。把生活中快乐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随时翻看,可以增加幸福感。

  7.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不要忘记,一个人最大的自由,就在于他无论何时何地都有选择如何面对生活的权利。

  8. 简化生活。学会用减法思维,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把注意力放在能提高幸福感的事情上。

  9. 亲密关系。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家人身上,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往往是幸福感的最大来源。

  10. 充分休息和运动。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感的基础。

  11. 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不要把目光仅停留在眼前的工作,而是要思考更高的层次——事业、使命。当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使命,那么不管有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都会感受到挥汗后付出的无憾与喜悦。

  12. 记住:让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只有内心拥有幸福感,我们才能输出正能量。因此,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内心幸福的父母。

03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耶鲁大学校长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哈佛大学教授也曾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但遗憾的是,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就是停留在了知识的阶段。但实际上,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模式,提高人获得幸福的能力。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取得多大的成就,他也一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更能拥有内心的幸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