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是焦虑的时代,越是需要禅宗的智慧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有人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人人焦虑的时代。

2009年,著名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研究报告,中国大约有一亿七千多万人遭受精神疾病,其中,焦虑、抑郁占有很大比例。

的确,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家庭、考试或是工作、健康、生死,焦虑感都笼罩着每个人的生活。

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寻找真正的自在与安然,获得心灵的真正解脱呢?或许,我们可以在禅宗的智慧里找到答案。

01

破除我执,才不因物欲而焦虑

《唯识述记》里说:“烦恼障品类众多,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是啊,在人世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悲剧,但当这些悲剧的新闻扑面而来时,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感叹几句,并不会真有切肤之痛,原因就在于,这些悲剧并没有介入“我”。

只要发生的事情介入了“我”,那么即便是很小的事情,痛苦感、焦虑感也会放大数倍。

就好像小的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有一天,别人要拿走我们的玩具,哪怕那个玩具我们不喜欢,也不常玩,但因为是“我的”,一旦被夺走,我们就会觉得痛苦。

长大之后,这个玩具有了更高级的形式,比如我们的工作、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个人财产等等。

当这些东西加入了“我”的概念,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应该理所当然地拥有它,同时常常焦虑自己会失去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钱人会成为守财奴,有名望的人会尤其注重自己的名声,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自己犯一丁点的差错。

而当今时代的人们,之所以会更容易陷入焦虑中,也是因为我们更加看重自我,于是从“我”中生出更多的执念。

总之,破除不了“我执”的人们,会把自己困在个体的牢笼。一旦如此,那么无论外部条件是顺或逆,经济状况是好或坏,我们永远得不到心灵的自由。

而要想做到破执,就必须破除自己的默认思维和习惯性认知,要把“我”字放轻。只有达到无我的状态,才能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到把“我”字放轻呢?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会利他。

很多时候,人为了自己得到快乐,反而得到的是痛苦,而当我们为拯救众生而痛苦时,自己的痛苦反而消失了。

曾有人问圣空法师:“我执怎么破?”

圣空法师道:“天天为大众着想,忘记了自己,我执不就破了吗?”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自己的利益,就会困于自己的得失心。失去一点什么,就痛苦不堪,即使没失去什么,我们也会焦虑,担心所得到的东西有一天会失去。在这样的心态下,焦虑自然就如影随形了。

如若我们的目光能从“我”转向“他”,多去关注别人的需求,而把“我”的需求放低,那么就能放下得失心,而人生也能变得更从容。

02

超越生死,才不因生命无常而焦虑

《西藏生死书》里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思考,我们常常会因为人生无常而感到焦虑,担心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

但实际上,关于生死的思考,早已蕴含在禅宗的思想中。虽然禅宗并没有直接地告诉后人“死往何处去”,但在很多流传的禅宗故事里,我们总能看到,禅师们在面对死亡大限到来时,总是表现得那样的从容不迫,有的端坐而逝,有的垂手而逝。对于死亡,他们没有畏惧,对于生命,他们也没有留恋。

这,其实体现了禅宗对于生死的态度。在禅宗看来,人人都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命,那就是“佛性”。已然见性的人,已经得到了解脱之法,那么生死又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呢?当我们的思想能达到这一境界,自然也就能对生死保持随缘的态度,从而做到有饭就吃,有觉就睡,识得自性,心无挂碍了。

其实,在禅宗看来,参透生死本来就是一种修行,人只有借由色身的生死,堪破心念的生死,才能最终超越生死。而超越生死,并不是要我们追求长生不老,而是要超越肉体生命的短暂和有限,让精神生命走向永恒和无限。

所以,星云大师如是说:“禅观的世界是生死的,也是涅槃的。死亡朽坏的只是身体,我们的真如自性、法身慧明没有生死。所以在禅者的境界中,生命是永恒不思的,永远在涅槃里。”

生命有限,“死”是人类乃至一切生命无法抗拒的宿命。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对生抱有极度的喜悦,对死又抱有无限的恐惧,反而容易被死亡的焦虑支配。其实,若是我们能在禅宗的思想里汲取智慧,以更豁达的心态看待生死,反而能活得更加洒脱自在。

03

戒掉“分别心”,方能保持平和心态

佛说,众生平等。道德经又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而追求美,自然就有了对丑陋厌恶的情绪。同样的道理,一旦有了贫贱、高低、难易等等的分别心,就会开始有比较,有攀比,而心便一刻都不得宁静。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并不来自于缺少什么,而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心。比如,他的房子很大,我的房子很小;他升职了,我没升职。一旦达不到或不如人,就会觉得失落。伤心,把人生的价值放在这些事情上面,怎能不焦虑?

可见,现代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和情绪,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反而是因为物质的丰富。选择太多,分别心太强,于是烦恼和焦虑就常常席卷而来。

反之,如果我们能放下分别心,不去与他人攀比,那么吃什么,穿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都能保持欢喜,也不再焦虑;无论去往何方,我们也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吾心安处是吾乡,只要随遇而安,人生处处皆是风景。

04

拨迷见智,开启自在之门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士大夫都投身于禅宗,修禅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修禅可以让他们在无常的人生中保持豁达的心态,在物欲的世界里看淡世俗的功名,从而生活得更洒脱,更自如。

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我们亟需找到一种能调节身心、缓解焦虑的方法,让我们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禅宗

是一门心灵的哲学,它能帮助我们破除我执、超越生死,戒掉“分别心”,让我们远离焦虑,获得灵魂的安宁。

学习禅宗,我们能够在入世中完成内在的自身超越,从而修炼中成为入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