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杨阴里》 作者:徐振宇

 子衿xdugitbytl 2021-04-07

<<绿 杨 阴 里>>

  徐振宇

我上初中是在老家的期思中学上的,当时每个年级两个班,全校共六个班。

教室都是砖瓦房,上铺油毡,覆有红瓦,一学年学习将尽,酷夏来临,上蒸下烤,师生们都挥汗如雨。好在房前屋后都栽有杨树,绿色叶片既阔又大。几株高大杨树在夏季明媚的阳光下更是生机盎然(那时杨树确实不飞絮),绿伞般遮蔽着蒸笼般的教室,一阵风过,每个叶子都在雀跃,那就是集体的欢乐颂,送来一丝丝清凉的慰藉。

初三上期,我们又增加了一门功课化学,正是由于这一门功课,使我颜面尽失,威名扫地。因为我的化学只得了46分,不仅使我这个“县三好学生”很丢脸,还让我初三上期破天荒连校级“三好学生”的令名也丢了。

   我开始无休止的抱怨:抱怨学校开什么化学;抱怨教化学的周老师教得不好,还爱尅人;抱怨我手头上没有一本理想的资料……

    但是现实,并不因我的抱怨而有丝毫改观。我一次又一次冲锋,一次又一次惨败;我一次又一次徘徊在化学的门口准备登堂入室,又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我要参加中招考试,我又绕不开障碍。我出离愤怒,张狂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

   好在我座位前面是一位化学特别好的一位女同学,她形容尚小,皮肤白暂,梳着马尾辫,说话小声慢语,姓林,被称“林黛玉”。我只好涎皮赖脸向她讨教。她虽说性格略为孤傲一些,形式上有点像林黛玉,不少人都叫她“林妹妹”,她心地善良。她劝我别抱怨,说抱怨其实是给自已找退路,说你看那树生长环境差,不照样生长很好!她还经常热心给我讲解。我当时对化学犯迷,迷得一塌糊涂。

她也不厌烦,把知识点一点一点地细心讲给我听,把步骤一步一步给我讲透,还把她所拥有的一本很珍贵的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借给我,让我看,让我把里面的近两年的考题挨着做,我甚至得陇望蜀地把她的物理资料也借来做。

化学有了进步,我又恢复欣赏美的能力,虽然我们很多的欢乐都来自于那些杨树:我们可以用树叶做贴画;用树下长茎的草叶去吊“小咬”(小虫);课余可以去树下摸高。

炎热的夏季,木窗外杨树叶哗哗作响,鸟鸣声随着清凉的风吹进来了。上课上得头昏脑胀,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绿杨阴里,绿的世界,心也就清亮了。

就这样,绿杨阴里,清风徐来,热汗不兴,我们拼博着,努力着,也进步着。我们一边背着单词和古诗还不忘伸手去摘一片两片树叶,看它绿意葱翠,看它叶脉分明!

钱钟书先生《围城》中一句话说:两棵树长得近了,蜘蛛就出来织网。

直到有一天,父亲笑着问我,是不是和“林黛玉”谈恋爱啦?我很诧异,这麦子都长这么高了,正有灌浆,马上就中考啦!我咋可能去谈什么恋爱?

母亲则告诉我说听一教师家属说的,说也是听女生寝室的女学生吵架时说的。

我很无语,难怪这两天问“林黛玉”问题,她躲躲闪闪,欲说还休,似乎很窘,很害羞,脸上还不时泛上红晕。

为了心中梦想,为了中考胜利,我央求去信阳开会的父亲给我带一套资料,即使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是拼了!

走自已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从此,我便蹩进父亲在学校的住室,躲进书中,没日没夜地做题。上课,我踩着铃声进教室;下课铃一响,我搂着书就走。那时没有书签,我每天摘一片杨树叶当书签!

那一年中考,她以几分之差落选,原因是有一页卷子叠压住了竟没看到。

我考取了师范。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徐振宇,河南省写作学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专家,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作品先后在多次文学艺术大奖赛中获奖。

    饮淮河之水,酿文学之蜜;教书育人,看书写文。

       编辑: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