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将“道家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美国片,却因名字被误解

 餐意院 2021-04-07

在看《功夫熊猫》之前,我以为它是个传统的美式动画电影。相信有很多年龄稍大一些的人也因为其动画的题材和电影名字而直接忽略掉了这部电影。

然而如果看过之后就会发现,除了中式的武侠剧情、建筑和风景之外,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儒释道思想理解之透彻令人惊叹。哪怕国内也没有几个电影能够将道家思想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是对电影主角熊猫阿宝再合适不过的描述了。它吃得胖胖的却有一个执着的武侠梦,没有功夫基础,却有一颗谦虚的心。

老子的《道德经》中多次提到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思想。如第四十一章说道: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四十五章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些思想的基本意思是最为灵巧的东西,往往看起来好像很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往往看起来很木讷一样。

电影中的大熊猫阿宝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痴迷武学,但自己只是个在面馆里长大,为生活忙碌的孩子。不像青城山五侠那样赫赫有名,不像太郎那样肉眼可见的强大,平时更是无缘见到宗师小熊猫和乌龟大师。他仅有的就是对武学的痴迷和热爱,一个只有在梦里才会实现的大侠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熊猫,却成了乌龟大师信任的天选之子,最终领悟了武学真谛,打败了太郎,捍卫了峡谷的和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电影中最关键的“神器”就是上古功夫秘卷—龙之卷轴。龙之卷轴也是天下武者向往的最高目标。卷轴也是正反派争夺的目标。然而当熊猫阿宝获得继承卷轴资格后发现卷轴竟然是空空如也。

同时,熊猫阿宝家里以卖担担面为生,有祖传秘方生意极好,父亲一直想让他继承面馆。然而阿宝的志向在于学功夫。最后阿宝面临空白卷轴,可怕的太郎却正在赶来,他不得不去对抗可怕的太郎。阿宝爸爸和峡谷中的居民选择整体逃难,临告别时爸爸对阿宝说出了家里祖传的做面秘方那就是:没有秘方,面本身就是秘密。

这和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的理念是一致的。这里的“名”是指“道”的形态。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能够说出来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并不能可视化,甚至不能够被完整准确描述,它是一种规律,无影无踪却又支配着整个宇宙和我们世界的运行。

控制卷轴的空白和面馆无形的秘方并不能直接让人变厉害,但是却能启发慧根性之人去悟道,从而掌握非凡的真谛。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阿宝的学成过程也是典型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过程。起初,师父像训练其他徒弟一样,让阿宝站桩,劈叉,练基本功。宗师起初经过考察以为阿宝根本不是练武材料,想用对他来说难度很大的基本功让他知难而退。不曾想,阿宝虽然不是练武材料,却唯独不缺一颗挚爱武学的心,他尽管遭遇了折磨和嘲笑,但从未退缩。

随着太郎的越狱和乌龟大师的仙逝,师父的压力也急剧增大,不得不接受阿宝就是唯一希望的事实。但乌龟大师在羽化之前就已经告诉了师父道法自然的道理,同时师父也偶然发现阿宝在找吃的的时候,为了食物可以迸发出巨大的潜力,于是就改变思路用包子等食物来训练阿宝并因此收获了奇效。

《道德经》第三章里说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十五章里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十七章里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老子认为宇宙之间有四个伟大之物:

道、天、地、人。而四者的关系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纯任自然。所以老子的终极理念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就像第三章里面讲的那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终结果是无为而无所不为。

宗师根据熊猫阿宝的特点顺其自然找到了适合他的训练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体现。

太狼的失败:过犹不及,守中之道

电影中龙之卷轴包含着世间最厉害的武林绝学,所以每个习武之人都想得到它。然而继承人的资格只有一个。青城山五位大侠老虎、猴子、鹤、蛇、螳螂各怀绝技然而天资有限,即使是最出色的老虎也不是宗师和乌龟大师的中意人选。太郎天资无限,然而一心只想做天下第一,争强好胜而不顾一切,心魔过重。

但无论是青城山的五位大侠,还是太郎,他们无论是嚣张暴戾还是收敛勤勉,他们的目的性都非常的强,都想获得龙之卷轴。这也无可厚非,然而老子认为,在道法自然的世界中,欲望只能让人引向某个极端,而事务到达极端之后必然会反弹,即所谓物极必反。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除非以相反的东西来制衡走向极端的趋势,守中才是长久之道。所以最终获得卷轴传承资格的是性格单纯,无欲无为,道法自然的阿宝。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就提到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所有的法,橐龠(风箱、乐器)中的空气一样。橐中的空气遵道而行,坚守“清静”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圣道也是一样,坚守清静无为无执,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籥中的空气背道而驰,不能坚守“清静”,而是躁动不安,结果因其乱动,一来愈乱动愈是不能呆在籥中、愈是会流出去;而人在躁动不安时,也往往会失去理智,导致痛苦、烦恼、错误、灾难等愈出愈多。

在中国的很多武侠电影中,习武之人若是过于狂热就会走火入魔。在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了很多名震天下的大侠,如南慕容北乔峰。但天下最厉害的人却是少林寺默默无闻的扫地僧。扫地僧就指出了乔峰父亲萧远山的弊端:只练武功而不修心性。为了避免萧远山走火入魔,扫地僧甚至经常把修炼心性的经书放在武功秘籍旁边,而萧远山根本视而不见,终因走火入魔而并没有练成绝学武功。

《天龙八部》这些桥段虽然发生在佛教的圣地少林寺,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将释儒道进行了很好的融合,道家思想与其他优秀思想一起碰撞出灿烂的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则很好的被《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展现了出来。作为一个醉心于传统文化的人,关于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就个人感受而言真的是堪称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