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张瑜教育 2021-04-07

你的养育目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都会在课堂上问家长,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很少会有回答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
即便是说,目的是让孩子幸福啊、快乐呀。但是,话锋一转,他没有好成绩,他怎么能幸福,考不上好大学,他怎么能快乐?
家长与孩子的现状
前几天在抖音里面我分享了一个小段子:就是孩子正在玩儿手机。小朋友玩儿得正嗨,这时候妈妈进来了。
妈妈说,儿子啊,光玩儿游戏有什么用?赶紧写作业去!
儿子说,妈妈写作业有什么用啊?
妈妈说,写完作业,你就能够学习好,有个好成绩。
儿子说,学习好有什么用啊?
妈妈说,学习好你就可以考一个好大学。
儿子说,考一个好大学有什么用呢?
妈妈说,考一个好大学,你就可以有一份好工作,能挣很多很多的钱,可以干你喜欢的事。
儿子又说了,我现在不就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吗?

虽说这是一个调侃,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孩子没有人生方向,没有人生目标,更没有人生的动力。

所有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那些,完全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是父母依据自己的认知给孩子建造了一个模子只要符合这个模子就OK,不符合,就需要“修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A、不由的让我想起我曾经接待过的一个案例,是一个上到高六的孩子,再也不愿意走进学校了

他第一年考大学,过了本二线父母希望他能上一个好一点的本一学校,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复读了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都是过本科线几分。因为考不上他想去的学校,又一次遵从父母的意愿,继续复读一年,在最后复读的过程当中孩子焦虑崩溃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最后终于让这个花季年华的孩子没有了光泽。

他认为同学老师不论是在食堂、宿舍、教室都在阻止他学习,处处与他作对,当他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根本不敢抬头,他认为别人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当他要求回家自学时,爸爸坚决不允许,最后这个孩子在学校故意挑衅他人,打架被妈妈接回了家。

回到家呆了两天,爸爸又要让他回学校,他表示不想去,结果,被爸爸痛打了一顿。

孩子说,为考大学,我这20年生不如死,真怕再考试,如果再考不好可咋办?整个过程孩子都没有正眼看我一下。

可悲吗?它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国学龄家庭的现象。

这对爸妈辛苦吗?但他们会对孩子说“都是为你好!”

可是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承受力与孩子的意愿。

这也是金钥匙现象,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含着爸妈渴望成龙成凤的愿望,以及为此所做的一切。

高学历的父母想让孩子的学历超过自己;

低学历的父母想通过孩子的好成绩改变自己的命运,给自己争光争面子。

当父母含辛茹苦地捧着这把金钥匙,盼望着它熠熠生辉的时候,他就把它当成了生命的全部。

会与他人进行比较,会给孩子制定各个他力所不能及的目标,逼着孩子去达到;

会逼着孩子去学那些自己小时候想学习,但是没有机会学的才艺;

会让他去完成一个在众人看来非常光鲜的成绩;

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

所以,需要考量的是你的金钥匙的含量,是什么性质的,这里面有多大的成分是“我都是为你好”

自私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绑架,那些自私的人,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把自己塑造成上帝,认为自己把爱沐浴在人间,而众生却无情。

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并且坚信自己是对的。他们生来仿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爱”传递出去,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掏心掏肺,而对方却不知足。

B、我都是为你好,我怎么会害你,我全都是为了你,其实还是为了自己。这种高明的情感绑架,披着关心的外衣,行着自私的勾当。

曾经有一个国王,他为了让全国的民众都能够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睡眠。

他命令手下人打造了一张世界上最豪华、最漂亮、最舒服的床。

他为了让每一子民都享受到那张床,规定每天晚上的都要邀请一个人来睡到这张床上。

同时有一个要求,因为国王认为这张床太标准、太完美、太享受了,所以睡到这个床上来的人必须要符合这个床的长度。

假如来人比这张床长,他就命人把这个人的脚砍下一部分;假如这个人不足这个床的长度,他就要把这个人要拉长。

因此,每一个晚上来到他这儿睡觉的人都会受到酷刑。

而国王,自认为是对来到这里人的最高奖赏,是最好的享受。

因此,我们以为的好,可能孩子感受到的是酷刑!

C、我们小的时候有一个信念,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当时看见那些学唱歌、学跳舞的呀,学画画儿,学弹琴,感觉那些都是不务正业。

导致我们就是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的特长。

同时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有弹琴的天赋、绘画的天赋,因为我们就一直在学习数理化的圈子里打转,没有想到去开发孩子的其他艺术细胞,留下很多遗憾。

所以我们父母在养孩子的时候,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要求,可是我们这套标准是哪来的?它是唯一吗?它正确吗?因此,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那是你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是最好的标准。

如何做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攀比、没有强迫,顺应自然,鼓励成长;

第二,无条件的爱,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懂得那也是孩子的一部分,接纳和允许才是对孩子的爱;

第三,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过度的包办会吞噬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孩子将没有成长的动力,所以最好的支持,就是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做错了还有爸爸妈妈的支持。


(您有那些成功的经验,请在留言区分享)

相关链接

您知道孩子学习的动力源于那里吗?

哈佛76年跟踪700人一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40岁、50岁的美好去处,童年的记忆,在这里复原

怎样做一个既活泼又直入主题的开场

当心!决策疲劳会让你追悔莫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