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静:女儿的家乡情

 曹锦军围炉 2021-04-08

投稿邮箱

     曾几何时,乳臭未干的女儿竟成了我心目中很神奇的“生物”,许多时候,她的思想和言行让人瞠目结舌,甚至无法招架。
      日月流转,女儿已快5岁了,最显著的特点可以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概括。稚气的话语总能挑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最让她引以自豪的就是“我既是黄梅人又是广水人”。
       其实,女儿一岁半前生活在广水,一岁半开始就跟我们一直生活在黄梅。她一岁半刚刚会说话时回(对女儿来说,可能用“到”更合适)的黄梅,那时她会简单的一些称呼,不过操的都是广水口音。我和老公为了不干扰她语言发展,一致和她说普通话,可是跟着我上班的时候,我的同事都说黄梅话,可能是语言环境复杂,女儿很长时间都不开口说话。但是,周末和她的爷爷奶奶通视频打电话,她又能用广水话急切地喊:“爷爷、奶奶”,甚至哭着抓手机屏幕上的爷爷奶奶人像。当时,我们心里也难受,却又觉得孩子小,待在父母身边是最好的,时间会让她的思念消失殆尽。后来,我才意识到:孩子也是有家乡情的,那里是她的根,无论何时何地这份情都不会浅,更不会断!
       弹指一挥间,女儿两岁三个月了,该上托班了。一次,活动课上有个环节:跟大家介绍自己。一向文静的女儿特别的大胆,用不太连贯的语句,配着铿锵有力的语调,骄傲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她是黄梅人,更是广水人。还告诉她的好朋友她在广水有一个姐姐,她很喜欢她的姐姐,她的姐姐也很喜欢她。课间,她还会跟小朋友说过年她就回广水,广水很好玩的。她当时的表现和得意的神情让老师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们知道后也是大吃一惊。
       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去广水的次数不多,每次也待不了几天。可是,这对女儿来说不亚于一次盛大的旅行,她总会拉着我的衣角扭头,一双骨碌碌的眸子盯着我,接着撒娇:“妈妈,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带我去广水?我想爷爷了,想奶奶了,想去广水的广场玩!那里太好玩了!”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别就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出门时,女儿就藏起来,找出来了,她就拽着门不动,嘴巴开始嘟囔嘟囔:“爸爸妈妈就在广水,就在广水上班,不回黄梅。”我们强制抱上车,她开始在身上横板直扭,脚乱踢一通,嚎啕大哭,那哭声简直可以说是“撕心裂肺”。我也纳闷论时间:待在黄梅时间长得多,论环境:黄梅家里干净敞亮,还有很多她喜欢的书和玩具,黄梅也有不少好朋友;在广水,堂姐还经常弄哭她。
      女儿慢慢长大,现在每次回广水都会给我们提要求:给爷爷买点什么,给奶奶带点啥,给姐姐买奶或者带零食。到了广水似乎对环境一点都不陌生,指明要我带她去哪哪,似乎比我对广水都熟。坐在家里稍不留神,她就跑出去四处溜达,一改之前谨小慎微的性格,有时别人用广水话跟她交流,她也面不改色,镇定地用普通话回应。当看见有小朋友嬉戏,想玩,会很主动地凑上去,询问,融入,没有丝毫违和感!真的让人觉得很奇妙!
     清明节终于到了,女儿真的是望眼欲穿。老早就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放假带我去广水?”我故作正经:“妈妈有事,不去广水。”女儿小脸有些难看,焦急地说:“那你把手机给我,我给爷爷发视频,让爷爷来接我。”我们笑了,她立马一蹦三尺高,大喊:“妈妈骗人,我们去广水哟!”
      为了避开高速拥堵,我们打算清明节前一天晚上出发,女儿高兴得不得了,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守在门口,等着出发。可是,由于事情耽搁太晚了,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再出发。结果女儿不干了,我们劝说了好久才上床入睡。第二天天蒙蒙亮,女儿坐起来喊:“我们要出发去广水了!”坐在车上好无聊,就和女儿闲聊,不知聊到什么,女儿很生气地反驳:“广水不是我的老家!广水是我的家!”……
      历时三个半小时,终于到了下高速的路口,女儿指着高速路口上两个大红字“广水”兴奋地喊:“广水,我认识这两个字!我们到广水了。”下了车,进了家门,女儿急忙进屋寻找爷爷、奶奶和姐姐身影,像出了笼的小鸟找到了辽阔的天空。看到姐姐回来了,她高兴得尖叫,然后和姐姐玩起了游戏,一会就翻出了许多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脸上的笑容堆得那么厚,那么多,是欢乐的,更是幸福的。
      随后,她要我带她和姐姐去广场玩,去划船,拍照,说那里很美,很好玩……
      看到这一幕幕,我不由得感慨:“血浓于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女儿的心理我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完全能理解!
       任时光匆匆,坚信女儿对自己是广水人,广水是自己的家乡这个信条不会被时间磨灭。因为这在她心里就是一份浓浓的家乡情,如树苗一样越扎根越深,不会因时间和空间而转移!

  相关链接:

   孙静:田野上的学校

 【春节】孙静:父亲的爱好

 【春节】孙静:祖母的“年”

   孙静:祖父的奖品

   孙静:村后的那条河

   孙静:以春天为名

   孙静:长大后,我一定要成为你

   孙静:原来  美无处不在

   孙静:我的“李焕英”

    孙静:女儿的执着

    作者:孙静   濯港镇小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推荐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