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408

 月牙儿s 2021-04-08

《上下五千年》137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靳音jìn),求见楚怀王。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

《滕王阁序》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的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止

浦:水边、岸边。

一词多义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随着)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就要)

一触即发(就)

可望不可即(接近)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牵制)

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引而不发(拉开弓)

抛砖引玉(引出)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

日暮途穷(到尽头)

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8)数

A,shù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多少,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落,列举罪状)

不可胜数(计算)

C,shuò

数见不鲜(屡次)

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

(9)趋

他日趋庭(快走)

入而徐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今背本而趋末(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催促)

趋令销印(赶快)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解释:没有欲念称为圣人,欲念少称为贤人,欲念多是凡人,而纵欲则是狂人。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解释:处于逆境,思想要开拓放达,奋发图强;处于顺境,思想要警觉收敛,约束自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解释:有没曾阅读过的书,没有不可对人说的事。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解释:聪明的人戒太明察,刚强的人戒太暴躁,温和的人戒优柔寡断。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解释:负责处理困难的事要有力而没怨言。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数而口中不说。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解释:有真才能的人不依恃才能,有真学问的人不夸耀学问。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

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解释:凡事能退让一步,则心中烦闷全无;心中存有善念,则儿孙代代相传。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宋代〕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创作背景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诗经

16.七月

佚名 先秦

④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zhong4穋lu4,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tao2。亟ji2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ji1彼公堂,称彼兕si4觥gong1,万寿无疆。

译文:

④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注释:

④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索:动词,指制绳。綯(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凌:冰。阴:指藏冰之处。

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跻(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称:举。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赏析:

  ④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

     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

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创作背景: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taⅰ2,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宋]朱弁bⅰαn4《春阴》

钱钟书先生评注:“穷”是技穷的意思,自己的诗没本领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将”是扶助,携带的意思。

参看唐人李端《赠岐山姜明府》:“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这句分三层:要回故国除非在梦里,可是又睡不着,要做梦除非喝醉了酒,可是酒力又不够,一场春梦还没到家早已醉退人醒了。

唐人孟郊《秋久贫居述怀》诗的“卧冷无远梦”和《再下第》诗的“梦短不到家”,刘威《冬夜旅怀》诗的“酒无通夜力”,方干《思江南》诗的“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宋人韩醪láo《浪淘沙》词的“相逢只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似乎都不及朱弁这七个字的曲折凄挚。这些诗句也都算得岑参《春梦》的翻案;“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阴 

宋代: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赠岐山姜明府

唐代:李端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

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

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jⅰng1折绿葵。

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

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秋夕贫居述怀

唐代:孟郊 

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

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 

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

今交非古交,贫语闻皆轻。

再下第 

唐代: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冬夜旅怀 

唐代:刘威 

寒窗危竹枕,月过半床阴。

嫩叶不归梦,晴虫成苦吟。 

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

寂寞谁相似,残灯与素琴。

思江南 

唐代: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梅花集句 其二十八 

金朝:李龏 gōng

闰月今年春意赊,年光误客转思家。

夜来有梦登归路,侵岸疏梅已放花。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宋代:韩疁[liú] 

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四垂罗幕护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飞认阑干。 

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十二 文〔一〕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fù)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ěr)听对遥闻。召(shào)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yǎn),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注释】

四辅:传说古代天子有四个辅佐官。 

三军: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三军象征天地人。一说为步、车、骑三个兵种。 

九经:《备考》:自五经分而乐经亡。五经内分周礼、仪礼为七经,七经之外又益以孝经、论语为九经,分春秋三传为三,合孝经、论语为一,于是有十经。以六经加六纬,于是有十二经。以诗、易、书、三礼、春秋三传,加孝经、论、孟、尔雅,谓之十三经。 

三史:《备考》:三史一曰编年,始于左氏;一日纪传,始于司马迁;一曰实录,始于梁而盛于唐。 

馥:香气。 

北鄙:音乐名。《孔子家语·辨乐解》:“殷纣好为北鄙之音,其废也忽然,而亡国之声也。” 

南薰:《史记》载,舜挥五弦琴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召公:名奭shi4,周太保。 

李广:西汉名将,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为飞将军。

化蜀:《蜀志》载,汉景帝开,文翁为蜀郡太守,声教大洽,条教所及,风行草偃。 

分晋:《备考》载,晋始有六卿:智氏、赵氏、韩氏、范氏、魏氏、中行氏,厥后智、韩、赵、魏共灭范、中行,分其地。未几赵、魏、韩又共灭智氏,分其地。安王二十六年,三家共废晋君,分其地号三晋。 

巫猿:《韵府》载,巫狭猿凡鸣至三声,闻者皆泪。 

衡雁:《衡岳志》载,衡岳有回雁峰,故雁至衡阳而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