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沮渠牧犍作死激怒北魏,崔浩舌战群臣力主西征

 沉映香 2021-04-08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7篇
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五月,沮渠牧犍派使者出使刘宋,呈上奏章,报告继位一事,继续和刘宋眉来眼去。
刘义隆立即下诏以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宣示对北凉的主权。
身为一个小国,居然还想着远交近攻,沮渠牧犍这是在作死。他似乎忘了,北凉和刘宋相隔太远,刘宋基本不可能给他任何实质性帮助。
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冬,拓跋焘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沮渠牧犍为此派将军沮渠旁周向北魏进贡道谢。
李顺归国后,拓跋焘问道:“你当年提出的攻取北凉之策,因对燕国用兵,没来得及实行。如今,和龙已定,朕打算年内西征,你意如何?”
李顺道:“臣当年之言,以今观之,窃以为不谬。但国家频频兴兵,东征西讨,士马疲敝,西征之议,请等几年再说。”
拓跋焘同意了,再次放过北凉,决定先解决柔然。其实,拓跋焘并不想以武力解决柔然。三年前,拓跋焘还将西海公主嫁给柔然可汗郁久闾吴提,同时娶他的妹妹为夫人,希望以和亲的方式与柔然和好。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柔然忽然没有任何理由的与北魏断绝和亲,开始频繁骚扰北魏的边境,让北魏颜面大失。
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五月二十七,拓跋焘对柔然的骚扰忍无可忍,前往五原备战。
七月,拓跋焘率兵从五原向北讨伐柔然,命乐平王拓跋丕率十五将从东路出兵,永昌王拓跋健率十五将从西路出兵,他亲自率军从中路进攻。
大军开到浚稽山时,拓跋焘又将中路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陈留王拓跋崇率领,从大泽直指涿邪山;一部分由他自己统率,从浚稽一直向北,直奔天山。
然而,北魏军一直向西登上白阜山,始终没有发现柔然主力,只得班师回国。当时,漠北发生严重的旱灾,没有水草,北魏人马死伤惨重。
本来,拓跋焘已经放弃了讨伐北凉的计划,沮渠牧犍可以趁此机会过几年舒坦日子,但他偏偏作了起来,加速自己的死期。
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不久,沮渠牧犍竟和嫂子李氏有了私情,更狗血的是,沮渠牧犍兄弟三人都轮流和她私通。
最后,李氏竟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谋,对武威公主下毒。拓跋焘听说后,派出解毒医生乘坐驿站的马车驰往救治,将武威公主救活。
拓跋焘下令索取李氏,沮渠牧犍不肯,只是给李氏很多财物,命她迁居酒泉,此事极大的激怒了拓跋焘。
当时,北魏每次派使者出使西域,都让沮渠牧犍派出向导,护送北魏使走出流沙出没的大沙漠。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一位北魏使臣从西域返回,抵达武威,沮渠牧犍身边有人向他透露了一件事。
一年前,拓跋焘讨伐柔然,无功而返,还损失惨重,柔然为此沾沾自喜,大肆宣扬,还宣称生擒了长乐王拓跋丕。沮渠牧犍听说后,也非常高兴,还在国内大肆宣扬。
后来,柔然也派出使臣出使西域,声称“魏国已弱,普天之下只有我们柔然才是最强大的,如果再有魏国的使臣前来访问,你们不要供应他们。”因此,西域各国对北魏怀有二心。
北魏使臣回国以后,把所听到的一切,全都汇报给拓跋焘。
这个情报非常重要,透露了两个不利于北魏的信息;一是柔然在拉拢西域;二是沮渠牧犍乐于看到北魏失败,甚至可能与柔然结盟。
如果北魏放任不管,沮渠牧犍早晚要和柔然搞在一起,进而切断北魏和西域的联系,让西域脱离北魏的控制。
北凉位于河西走廊,是北魏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拓跋焘很重视这件事,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北凉观察虚实。贺多罗回来后,也说沮渠牧犍表面上对北魏称臣,实际心存悖逆。
拓跋焘就此动了灭北凉之心,向崔浩询问对策,崔浩道:“沮渠牧犍叛逆之心,早已显露,不能不杀。我军前几年北伐,虽说没有取得全胜,却也没什么损失。沮渠牧犍借此断定我们的国力消耗殆尽,现在我军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一定可以将其擒获。”
拓跋焘大喜:“太好了,朕也是这么想的。”召集公卿在西堂讨论。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都反对道:“沮渠牧犍虽然心中不太臣服,但自从继位以来,每年的进贡从未间断和减少。如今,他的罪行并不明显,应该加以宽恕。况且,我国刚刚讨伐柔然归来,人马疲惫,不能再大举兴兵了。臣还听说,凉国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水草稀少。我们大军兵临城下,他们一定会环城固守。我军久攻不克,荒郊野外也没有可劫掠的,那时候就进退失据了。”
当年,沮渠蒙逊多次与李顺一起游宴,常对臣属说一些狂妄无礼的大话,害怕李顺泄漏给北魏,就大肆贿赂李顺,李顺替他隐瞒。
沮渠牧犍继位后,也极力巴结李顺,两人形成利益共同体,只要北凉不倒,他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收受贿赂。崔浩知道后曾秘密报告给拓跋焘,拓跋焘却不相信。
所以,李顺也不希望讨伐北凉,和尚书古弼附和奚斤道:“从温圉水以西直到姑臧,遍地都是枯石,没有水草。当地人说: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季积雪深达几丈,春夏之时,积雪融化,形成河流,当地居民就是引雪水入渠,灌溉农田。如果凉州人听说我们大军开到,一定会掘开渠口,让水流尽,我军就无水可用,也难以久留。
李顺曾十二次出使北凉,他的话颇有分量。拓跋焘让崔浩和奚斤辩论,众人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是一口咬定“凉州没有水草”。
崔浩引经据典道:“《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如果凉州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另外,汉朝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土地上兴筑城郭,设置郡县。况且,冰雪融化以后,只能浸湿地皮,收敛尘土,怎么能够挖通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话实在是荒诞不经!”
李顺反驳道:“耳闻不如目见,我亲眼所见,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崔浩毫不客气道:“你接受了人家的贿赂,想要替人家说话,你以为我没有亲眼看到就能被你蒙蔽吗?”李顺恼羞成怒,局面失控。
这时,隐藏在屏风后面的拓跋焘连忙走出,辞色俱厉,群臣不敢再说什么,唯唯听命而已。
文武大臣退出后,振威将军伊馛对拓跋焘道:“如果凉州真的没有水草,他们怎么建立王国?众人之言不可信,您应该听崔浩的。”
是啊,如果北凉真的如同奚斤、李顺等人所言没有水草,那他们祖辈是如何生存并建立王国的?想通了之后,拓跋焘坚定了西征的念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