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有品者读 2021-04-08

信仰是对于理想、主义、神明的信服与崇敬,并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例如信仰佛主、信仰上帝;信念是对于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长久坚持,例如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就是一种信念。对于国人的信仰问题,佛教?道教?儒教?泛神论?无信仰?家国信仰?文化信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更不敢妄论。


在一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如果遇到了真有信仰之人,不求理解,只求尊敬。有道是“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在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三徒、一马、一钵、一禅杖、一袈裟、一文牒。一片诚心一往无前,不到灵山不回不返。认它长路漫漫,看我跃马扬鞭。唐僧终于取回真经,宣扬佛法,亲民敬君,后世敬仰。唐僧吃斋念佛、心慈面善、性情和善、坚韧不拔、痴心不改的形象特征深入人心。

但当下社会,僧人玩手机开轿车办讲座开商店,相当时尚。他们早已不是一心吃斋念佛、常伴青灯古佛、从不过问世事的古板形象了。对此,世人甚为不解,难不成玩手机开轿车办讲座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其实,唐僧可以骑白马,现代僧人为何不可以开轿车?唐僧可以有三个本领高强的徒弟,现代僧人为何不可以有助理?唐僧需要通过舟车劳顿宣扬佛法,现代僧人为何不可利用手机、电脑、新媒体广传佛法呢?


时代不同,我们对僧人的印象也不必停留在吃斋念佛、不问世事的层面。

求学期间,笔者和同学去聆听过一次某佛教法师的关于如何获得尘世幸福的讲座。听完讲座幸不幸福我不知道,但是听的过程中自己数了整整两个小时屏保上的五彩泡泡,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讲座一结束,很多同学簇拥着法师和同行的两个年轻徒儿拍照留念。人群中时不时传出花痴声音“法师徒弟好帅哦”“帮我拍一个,耶”“这么帅出家好浪费呀”“快拍,我要传朋友圈”……法师也大方与学生合影。有同学甚至挽着他年轻徒儿的手拍照,弄得两个徒儿面带窘色,甚为尴尬。

同学说,我们也去求个合影吧。我有点迟疑说,我还是不去了吧。她说,哦,那你帮我拍,好吧。我说,可以的。同学向法师的大徒儿要了张合影,他双手合握搭在身前,勉强挤出微笑。

回宿舍的路上,点开朋友圈,各种与法师及其徒儿的“萌照”。我想,他徒儿回去是否要多诵几遍经文呢?世人对他们的行为是否有些不妥?

有一次和同事出门,途中遇到过一个托钵化缘的僧人,钵中已有一些钱币。僧人拿着钵走到我们面前,“阿弥陀佛,贫僧化缘而来,善哉善哉。”

我从包里掏出十块纸币,放了进去。

“阿弥陀佛。”他鞠躬说道。

我们从侧边走开。这时候,同事突然说,“他会不会是假和尚?”

我有点疑惑,“不至于吧。”

“要不试一试他?”她眼光里露着狡黠。

“你要做什么?”我吃惊地问她。

她倏忽跑回僧人旁边,鞠了一躬,居然伸手抓了一把钵里的纸币,转身就跑。僧人无奈追着她跑,不过很快追上了。

“施主,这是何意?”僧人平静说道。

“额,额,看看你今天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假钞啊?现在还给你还给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同事尴尬地说。

同事回来后,像一个打假胜利的勇士,得意地说“肯定是假的,不然怎么会追?”

我有点不解地说:“你这样去试探一个僧人,是不是有点过了?”

她说:“假的怕什么,真的就不会追了啊?”

我说:“大隐隐于市,如果他是真的呢?”

……


此刻,“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再次浮现在脑中。

所谓道心就是修行的决心、信心,破坏别人的道心着实是一种罪过。

人有生命与慧命,你有无信仰都万万不可断人慧命!

佛门常曰“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通俗地理解,如果你有通天本领搅动千条江水以祸乱众生,也不可去扰乱出家人的道心,不能用邪知邪见去破坏出家人的真知真见。

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

何处不红尘?

何处无佛陀?

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

作者微信:10045945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