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过后奔波在借款的路上

 有品者读 2021-04-08

这下子我彻底地跑了,而且跑得很远。在填志愿的时候,我填了大西北的一所学校,觉得很轻松,纠结了那么久、压抑了那么久、亏欠了那么久,还是跑了。因为连续两年,我都无能无力于这样一个相同结果,只是浪费了太多的时光,我还要悔恨吗?虽然那时对我来讲,时间并没有异样的价值。
后面就再也没有继续在外躲避的理由了,我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个令我伤心痛恨的地方。反正各种纠结,我一直是理不清的,被迫地靠近也是出于无奈。我似乎难以形容对家乡的感情,哪怕是多年以后长久定居外地,我还是连它在的方向也不愿意去直视。后来被那所学校录取了,没有任何的惊喜,就像要结婚了却是被逼成婚的,不喜欢但不得不拜堂成亲一样。得不到的痛苦以及得到不是你想要的痛苦,都是等同的。在老家的日子里。我没有主动向任何人谈及我高考的事情,也没人关心我具体什么情况,因为即使有人偶尔有问了无非是去求证一种他渴望的结果,以便证实后在那个不大的村子里爆一些号外的新闻,也是乡村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让人看到的就是嘲讽和讥笑。家乡的村民们一直是这个样子的,比如我父亲的去世时,他们竟然开玩笑说:享福了,可以不再受苦了。
没办法,生活还要照旧,但未必对于别人也是,他们除了帮忙处理一下丧事,再吃一顿丰盛的伙食之外,第二天就已经忘记了。回到家里,我几乎不出门或者有好友相约出去一下。录取通知书拿到后,我傻眼了,一年学费将近八千块,而且要一次性缴清,怎么办?和母亲商量后,母亲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家里的刚刚收割的粮食全部卖掉。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押了这么大一个赌注,对我的未来这么相信?后来,我都毕业了,哥哥才告诉我,那两年他和母亲都怕我身体不好,自尊心又遭到严重打击,怕我承受不了,怕我出事,所以才没有给我压力。不仅是这些,我觉得母亲对我的那份相信从未动摇过,她寄托的是一个希望,是一个可以让全家走出困境的希望。
然而,即使家里的粮食全部卖掉了,还是差了将近一半。当时,哥哥已经退役了在市里学了驾驶,在做学徒。哥哥有个好友,他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赤脚医生,比我哥大两三岁。我哥告诉我已经和他好友说了,他同意借一千块钱,于是我就去借钱了。一开始他不在家,我等了一会,他回来了,我尾随他走进他的药房。他看也没有看我一眼,冷冷地带了点气愤,我很是奇怪,气从何来呢?他说:“如果不是和你哥关系好,我不可能借给你钱的!”听到这话,我头脑顿时晕了,感觉被人搧了耳光。他起身走出去估计是去另一个房间取钱,我同时也起身,往回家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走了。

因为没借到这原本说好的一千块钱,然后我和一个做村干部的叔叔讲了我的情况,当然这还是母亲带我去的。也许是母亲看到我回家没借到钱垂头丧气的样子,带我去找这个叔叔帮忙。坐在这个叔叔的院子里,说明了情况后,他思考了一下,说:乡里可以借到钱,但是有一条必须要有人担保,而这个人还不能是本乡镇的。我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规定,接下来我就开始找担保人。对于我来讲,压根不知道如何找人。后来,经这位叔叔的建议,我找到了在县城做律师的我老师的丈夫,他也是我父亲的同学。我骑车到了县城找到他,和他说明情况,原来他也是我二年级的老师,对我像对儿子一样,也对我寄予了厚望,所以他很顺利给我想了一个办法并给我写了封信带在身上。然后,我用了一天的时间骑车四十多公里,找到了其他乡镇的法院的一个领导。我记得他看起来很正气,确实像个领导。他问明情况,看了我随身带来的信,签了字。然后,我就如获至宝地兴冲冲骑车回家,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就这样经历了忙碌而紧张的两天。
材料签字之后第二天,我把办好的资料交给那位村干部叔叔,他说材料还要再交给乡镇的信用社。就这样周折辗转过了大概两周,钱终于拿到手了。其实也不多,也就两千块钱,是根据我们家的信誉来申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