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友投稿】中华四大冷兵器

 昵称74650355 2021-04-08

古龙在《七种武器》里面所写的武器有: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拳头。前六个是古大侠在现实兵器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至于最后一个似乎是故意凑数骗稿费的。不过明清流行的说法: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最后一个确实是空手搏击。

老舍的《断魂枪》,通过对沙子龙这样一个武师的描摹,为冷兵器时代的终结唱响了一曲挽歌。不过不要以为人家老舍只是个文弱书生,下图是老舍青岛故居的兵器架,人家可是练家子,刀枪剑戟皆可运用自如。现在有所谓“硬派武侠”,但文笔和功夫俱佳的作者不多,老舍则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


 以本文有限的篇幅不可能囊括天下所有兵器,也无意追溯兵器发展史,只是简单谈谈几种兵器。

一、 剑


剑被称为百兵之君,是最为人知的古代兵器,古时只有较尊贵的人才会佩剑。剑起源于商代,虽然春秋晚期已有钢剑出现,但广泛使用的仍是青铜剑。到了汉代,青铜剑已被铁剑取代,剑更加轻便化,重剑被淘汰。上图为李慕白所持的青冥剑,有一种说法是此剑乃当年孙权的六把宝剑之一。唐以后,剑的形式便基本固定下来。

“草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孤山梅庄的秃笔翁则将书法融入剑法,但任我行对这种剑法十分不屑,果然秃笔翁遇到令狐冲这样的剑术高手便不堪一击。徐皓峰指出独孤九剑的理论借鉴了民国宋唯一的《武当剑经》,打斗时在对手没有发动前便制住他,时机和方位必须拿捏得极准,这大概就是《庄子·说剑》里的“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二、刀



刀比剑更加平民化,由于其普及之故,演变出较多种类,如:苗刀、鬼头刀、斩马刀等等。较早的著名宝刀有所谓“吴钩”,即吴国的弯刀。刀术与剑术有很大不同,刀重劈砍,剑主刺击,刀法沉猛,剑术轻灵。古龙就比较偏爱刀,在多部作品里刀都占有重要地位,如:《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萧十一郎》、《小李飞刀系列》等等。另外有一种造型独特的蒙古马刀,与传统汉族的刀明显不同:刀身细长,弯成一个较大弧度。《笑傲江湖》里“塞北明驼”木高峰用的那把所谓 “驼剑”,应该就是此刀。

三、棍


棍也是民间常用的兵器,有“百兵之祖”的称号,由此衍生出各种长兵器。许多棍法和佛寺相关,佛门不可动刀剑,棍是钝器,正符合僧人防身的需要。香港电影人为使功夫片不致太过血腥,也经常在影片里用棍。枪棍经常混用,比较典型的将枪法化为棍法的就是五郎八卦棍。木棍最好的材质是木材坚韧的“白蜡杆”,《道士下山》里那杆神枪的木杆则更为考究,用查老板的话说:“不是木料削成的,而是一颗完整的小树,内在的机理是天然的,可以变化我的力量。” 

四、子午鸳鸯钺



下面要说的算是一种奇门兵刃。子午鸳鸯钺,造型奇特,是八卦掌的代表性兵器。由农牧或渔猎工具演变成的兵器有很多,不知子午鸳鸯钺是否由镰刀化来。八卦门的高手用镰刀也可以达到和子午鸳鸯钺同样的攻击效果。天下武功本一家,八卦掌和咏春拳有颇多相通之处,比如挟刀揉手和八斩刀。上图则是咏春陈师父用子午鸳鸯钺破铡刀。

一般认为兵器是手臂的延伸,兵器练得纯熟了就好比是身体的一部分,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吴殳,论述枪法的著作就叫作《手臂录》。现在的习武者也大都先练拳后学兵器。先将自己的身体锻炼得收发自如,再去学习运用兵器——这当然没错,不过从拳法的起源来看,还有另一种说法。

根据于志钧考证,唐代以前习剑不习拳,中国拳术是宋以后兴起的。古代军营不训练徒手格斗,因为战场上从来都是用兵器。兵器为武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后来统治者禁兵,才促进了徒手技击的发展。比如形意拳就是从枪法演变而来,徐皓峰为拍摄《师父》而训练廖凡,也是先练八斩刀。

人类发明了兵器,兵器反过来影响着人类。而如今的战场上再难见到冷冰器了,大概唯有在小说、影视、游戏等虚幻世界里,才有冷兵器真正的舞台。


作者简介:番茄炒西红柿,一个不务正业的理工男,崇拜金庸,渴望成为以写书为生的文艺青年,现在只是一枚普通上班族。喜欢他的文章就鼓励鼓励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